故宮百年大修--記憶與想像之中的金碧輝煌(上)  

    關於一百年來故宮首次大修的一個夢想是恢復康熙和乾隆年間金碧輝煌的全盛模樣。

    

    3月27日,本刊記者在北京安貞裏一所安靜的居室裏採訪了84歲的中國紫禁城學會名譽會長于倬雲先生,這位60年前畢業于北京大學工學院建築系的老人沉吟了半晌,淡淡一笑説:“修成康乾時期的模樣?走著看吧。”

    

    在這位畢生從事古建保護的專家看來,全盛時期的故宮到底是什麼樣子已經全部留在了記憶和想像之中。

    

    1407年,明成祖下令營建宮城,此後,備料和現場施工持續了13年。準備木料的工匠們在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和四川的森林裏砍伐巨木,然後順著當地河道運入長江,順長江之水漂送到大運河,再經運河北上到北京。這樣,大約需要三到四年的時間。建造紫禁城所需的8000萬塊用磚中用於殿堂鋪地的金磚是江蘇蘇州特産,明政府規定,漕運糧船經過産磚地,必須裝載一定數量的磚才能放行。最艱苦的工程是運送臺基、臺階、欄杆所需的漢白玉石料必須在冬季進行,因為這時候可以在路上潑水成冰。故宮三大殿前後的禦道石,長16米,寬3.17米,重量超過200噸。據説為運送這塊宮城中最大的巨石,動用的民工超過兩萬人,沿途挖掘水井140余口,拉拽旱船的民工排成一里長隊伍,每天前進的速度不超過5里,而曲陽距離北京400里之遙。為運送這塊石頭,整整耗費白銀11萬兩。

    

    如果説這些工程還可以用具體數字和時間來描述的話,那麼,500多年前10萬工匠和數十萬勞役同時在幾十萬平方米的建築工地上鋪磚架木、雕石畫棟的恢弘場面則是我們的想像力不容易重現的景象。我們能夠知道的是,那應該是中國歷史上還保留了一些恢弘的英雄主義氣概的年代。

    

    不幸的是,經過500年,這種英雄主義的色彩基本上蕩然無存。

    

    重現康熙乾隆年代的景象?我們現在一時無法找到對那時景觀的描述,但100年前,一個名叫赫德蘭的美國人,由於他妻子是宮廷和貴族婦女的內科醫生而與中國當時的統治者發生聯繫,又由於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的關係而得以詳細參觀了故宮。赫德蘭描述的場景是:“不知為什麼,在這裡你會被你所見到的一切所打動。這裡沒有華麗的東方色彩,卻有一種獨特的令人震撼的美,然而這又是一種讓你感到十分親切的美。

    

    “慈禧居所之美絕不是語言所能形容的。只有看到墻上的中國500年前繪畫大師的傑作,看到康熙、乾隆時代巧奪天工的宮廷瓷器,看到這些專門為皇室燒制的瓷器精心擺在精雕細琢的中式桌子上、托盤上,看到華麗的絲質繡花門帷,看到那些專為皇上、太后們織成的精美絕倫的挂毯,我們才可能體會到慈禧私室的富麗堂皇和優雅尊貴,才能體會到它的美。”

    

    這大概是對故宮優雅尊貴之美的最後憑吊。如今的紫禁城更多的只是一種在柔軟的風中的陰柔氣息。王朝早已經被埋葬,當年皇權的陽剛霸氣早已被風霜利劍打磨得蕩然無存。我們還能到哪去尋找昔日的輝煌?參觀者透過門縫窺測昔日帝王生活的遺跡,只怕連當年的想像也很難重演歷史。

    

    關於故宮大修的另一個諱莫如深的問題是:2008年以後的故宮會不會成為像盧浮宮那樣和參觀者産生越來越近的親和力,成為一個真正的歷史藝術寶庫?

    

    故宮西路被遺忘的宮殿

    

    東華門和西華門是紫禁城的旁門,明清兩代供皇帝、皇太后、皇后等日常出入所用。故宮尚未向遊人開放的區域主要集中于這兩座門內,也是計劃中大修的重點區域。故宮原副院長魏文藻告訴記者:“與故宮其他地方相比,西邊的情況比較差,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東邊像乾隆花園、皇極殿都已經修得不錯了。先前有關媒體報道的三座主要待修殿宇慈寧宮、壽康宮、武英殿都位於內廷的外西路。”

    

    3月25日下午,記者從西華門步入紫禁城,沿西邊宮墻和內金水河一路向北。記者看到緊依河邊的道路已經開始整修,原先的水泥路面被挖開,幾十名工人正用紅磚鋪設新路基。一名姓韓的工人告訴記者,他們是河北興順建築公司的員工,進故宮半個多月。“路基鋪好後再鋪青石地磚,最後看起來要跟古時候一樣。”韓説。

    

    過了慈蔭樓就是壽康宮與慈寧宮,這裡以及後面的英華殿、慈寧花園都是清代皇太后的居所。壽康宮大門緊閉,透過門縫可以看到裏面堆了建築材料。壽康宮東墻外堆了大片的城磚和地磚,記者看到城磚上都印著“西元2001年9月任丘市”的字樣,而細長條的地磚上則沒有印字。兩位工人正用小鬥車往其他地方運送磚石,他們告訴記者,城磚是用來修補紫禁城城墻內側的殘損。地磚則從蘇州運來,用來替換故宮裏50年代鋪設的水泥地磚。慈寧宮和壽康宮之間的道路上不時有翻鬥車轟然而過,往修復工地運送磚石和泥漿,記者發現駕車司機都是四五十歲的老師傅。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些都是故宮工程隊經驗最豐富的駕駛員,在道路狹窄的故宮裏運送建材必須靠他們保證宮墻的安全。

    

    慈寧宮為皇太后的正宮,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是這裡的興盛時期,當時著名的孝莊文皇后、孝聖憲皇后都先後在這裡居住過。順治、康熙、乾隆三帝以孝出名,慈寧宮經常舉行為太后慶壽的大典。不過道光之後,隨著清王朝走向沒落,國庫空虛,當時的孝和睿皇后不得不縮減宮中開支,慈寧宮才逐漸失卻往日的輝煌。

    

    記者看到的慈寧宮大殿仍然不失巍峨氣勢,但與中軸線上三殿三宮的金碧輝煌相比,慈寧宮宛如一個衣衫襤褸的老邁婦人。走在殿前廣場上,腳下磚石殘缺不全,地面崎嶇,雜草叢生。銅制的水缸及四隻青銅龜鶴都已銹跡斑斑,大殿的梁架、枋椽、門、柱、窗欞等顏色黯淡,上面的彩繪受損尤其嚴重,四處可見大片大片的剝落。目前故宮博物院許多部門辦公地點就設在慈寧宮兩邊的佛堂內,這些房屋都經過內部改造,和清代相比更加面目全非。一位故宮保管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慈寧宮的修復工作很快就要開始。

    

    武英殿位於內廷外西路的南端,記者走到武英殿時候已是日落時分,夕陽落在武英殿古舊的琉璃瓦上,滄桑之感油然而生。武英殿是外朝中的一個偏殿,與東邊的文華殿相對稱。明末李自成攻入北京,就在這裡宣佈成立大順王朝,清初攝政王多爾袞也在武英殿處理政事。除此之外,武英殿的文事似乎更多,康熙在武英殿成立修書處,修訂了《古今圖書整合》一萬卷,乾隆時期更是集中文人學者在武英殿編輯《四庫全書》。

    

    魏文藻先生介紹説:“武英殿建國以後基本上沒有好好管理,一直被外單位佔用。首先是歷史博物館,接著是革命博物館,後來是國家文物局對外文物交流中心,直到前不久才遷出去。他們不騰出來,我們就修不了,造成武英殿多年失修。”

    

    武英殿大門緊閉,無法入殿內觀察。但記者看到,木質大門朽蝕得十分嚴重,上面的紅漆早已脫落,僅從大門的破損程度看,情況就比慈寧宮要差。不過武英殿的修繕顯然已經開始,殿外有六位石匠正在更換殿基上伸出的探海(龍頭),工匠中年紀最大的劉信師傅告訴記者,他們是京郊房山石窩村人,祖輩都為皇宮打造石雕裝飾。劉師傅指著一塊剛換下的探海説:“這是明代留下來的東西,也是我們石窩村的祖上打造的。風化得太嚴重,你瞧,龍眼龍須都看不清了,有些風化沒那麼嚴重的石雕這次就不更換了。”據劉師傅介紹,這次更換的探海和當初一樣,也是取材于房山的優質漢白玉,而且雕刻的形態、紋路也都完全一致。除這些探海,劉師傅他們還要更換殿基上的臺明和殿外橋欄上的石榴頭。“我們是2月27日進的故宮。”劉師傅説,“這裡全換完還得好幾個月。”

    

    次日上午,記者又從東華門步入紫禁城,發現這一片的情況果然要好很多。與武英殿對稱的文華殿黃瓦紅墻,形態古雅,殿外綠草成茵,環境靜謐而清幽。故宮東路有大約一半的區域是對遊人開放的,由古建築改建成的珍寶館、鐘錶館、繪畫館都集中在這一片,因此這裡的維修工作一直做得比較充分。

    

    故宮博物院宮廷部主任單國強告訴記者,正在籌劃中的地下展廳很可能就從東面開挖,具體位置是文華殿東側的果園。記者按他説的方位走到果園,發現這裡是一塊被紅墻圈起的空地,大約150米見方,裏面已沒有什麼果樹,場地的中央有一塊紅色的影壁,影壁上空空如也。單國強介紹説,這片區域已經經過仔細探測,證實地下沒有建築物的地基,因此從這裡開挖將不會影響到故宮建築的安全。建造地下展廳是為解決故宮長期以來文物展出方面遭遇的困境,同時也可以將現在一些展出專館恢復原貌,更好地加以保護。據悉目前大部分專家的意見傾向於建造地下展廳,計劃中的展廳規模將達3萬平方米。

    

    經過兩天來的觀察,記者總的感覺是故宮西路仿佛一片被忘記的世界,即使沒有故宮大修計劃,這裡的整修也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除了古建築的破舊,西路還存在一些原本不屬於故宮的建築,與這座皇家宮殿的風格格格不入。例如在慈寧花園和武英殿之間,記者就看到一座形似垃圾站的平頂房屋,用紅磚砌成,沒有粉刷,很顯然是後來臨時搭建的。在今天北京的大街小巷估計都很難見到如此樣貌醜陋的建築物,而它卻偏偏存在於壯麗威嚴的紫禁城中。還有一座更大的建築物是西華門入口處的大樓,被專家們稱為“影壁樓”,目前是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在地。這座大樓朝向城外的一面被漆成紅色,站在城墻外面,一般人很少會注意它與故宮宮殿有什麼區別,但站在故宮裏面再去看它,就會發現它對故宮景致破壞極大。大樓內側還是保持了青磚原樣,乍一看和北京一些大屋頂建築沒什麼區別。著名故宮研究專家萬依老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感嘆地説:“這座樓早就該拆了,它純粹是個大笑話。當年建它是為了擋視線,保證中南海的安全,其實根本就擋不住。如果站在太和殿上往西一看更不成樣子,西面的城墻很多都看不到了,西華門成了一個小東西,非常難看。”

    

    重修建福宮花園——故宮最大的傷疤

    

    在一篇介紹建福宮花園的文章中,鄭連章這樣寫道:“整個花園樓、堂、館、閣、軒、室、齋等大小不等、高低錯落、形制各異的建築類型相間,並隔以假山、花木、盆景,將空間以大化小,平面佈局自由靈活多變。各景區和建築之間用遊廊相通,似隔又連,景色相互因借,彼此滲透,極為巧妙。”

    

    鄭連章所描繪的建福宮花園俗稱西花園,位於紫禁城西六宮之西北隅,始建於乾隆五年。身為古建築專家的鄭連章並沒有親眼見過他文章中所描繪的奇妙景致,因為整個建福宮花園在1923年6月27日夜間被一場無名大火焚燒殆盡。“那場大火的原因到現在都不清楚,一般懷疑是宮裏的太監盜竊珍寶,怕被發現所以放火燒宮。”鄭連章説,“不過西花園美景很快就將重現故宮,修復工作已經進行了兩年,明年將全部竣工。”

    

    2000年,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提供400萬美元給建福宮重建。建福宮花園可能是故宮惟一完全不存在的建築群,而其他建築雖然有些部分破損,但東西都在。不僅對這個基金會,對故宮也是頭一次從零開始,完全重建一處被毀的宮庭花園。

    

    作為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的代表,丘筱銘説:“1923年,建福宮花園幾乎全部被一場大火燒燬,惟一還在的就是一些臺基。而重建圖紙的根據是:一,溥儀的英文老師莊士敦的著作《紫禁城的黃昏》裏有一張黑白照片,剛好是在那場大火的第二天拍的。二,一個歐洲人Siren拍了很多故宮照片,有一張是他在1900年拍的建福宮花園9個建築中的一個。三,台灣故宮藏的一幅很大的畫,是畫這個花園的,它是原來皇宮的畫師丁關鵬畫的。付老先生在一本雜誌上看到這幅畫,馬上告訴了基金會,基金會通過國家文物局與台灣故宮聯繫,台灣故宮拍了一張照片交給重建工程。四,乾隆後來在故宮的東面建了乾隆花園,由於他很喜歡建福宮,就倣照原樣在這個花園又建了那9個建築,與建福宮基本相同。最重要的一點是中國傳統的古建築是非常規矩的,重檐、鬥拱都有一套規矩,在雍正時代有一本很詳細講解這些規矩和做法的書,有圖,中國的傳統建築是手工藝,跟西方的建築不可比。”

    

    3月25日,記者來到建福宮花園重建現場,一道假山將大部分重修建築隔斷在視線之外,但花園主體建築延春閣重建中的倩影仍能一覽無余。延春閣全部木質結構基本上已經搭建完成,廡殿頂下的枋椽和鬥拱極盡精雕細琢之能事,舉目望去,繁複之美令人嘆為觀止。儘管尚未彩漆,但延春閣完工後的美輪美奐已然可以想見。

    

    假山南側是中正殿的廢墟,該殿也在同一場大火中被焚燬,現在只剩下一片臺基和滿地瓦礫。建福宮花園的重建計劃並不包括中正殿,因此西花園恢復後,紫禁城中仍將留有一片廢墟。

    

    對於丘筱銘來説,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從進入故宮的這個工程後,就無比熱愛起中國的古建築了。她説:“和看書不一樣,在工地的日常工作,就是督促各方面工作嚴格進行。基金會還聘請了一位英國古建專家,在吳哥窟有過多年的修復石頭經驗,因為建福宮的臺基是石頭的,而且基本完整,有一些破損的部分就不一定要換,修復是可能的,他就負責這個工作。”

    

    困難並不在於圖紙完全要重新來過,從工藝到材料,需要操心的地方太多了。丘筱銘説:“對工程的要求,從材料到做法就是儘量使用傳統的,而不用現代的手法或材料代替。偶爾用一點新的方法,比如説,搗鏈是鐵的,在處理大塊木頭時用一些小機器。因為我們追求的不是建好以後的一個精品。我們剛來的時候,有關方面就説,我們要把它建成一個精品,而過程也應該是一個精品。比如用的金磚,基金會找到蘇州的一個磚窯,它的門牌上就寫著“禦窯”,是明朝皇帝御賜的。當然它現在的工藝要求肯定沒有那麼講究了,金磚要求用的泥是從河床某一層取的。張老工程師知道金磚是怎樣的,難得的是故宮裏面有現成的樣品,比如太和殿裏的磚就是金磚,我們可以對比。再比如工程用的瓦,也是比較困難的部分,因為除了故宮,幾乎沒有人提這樣的要求,所以瓦場也沒有做過,風大風小都會使燒出的瓦不一樣。找瓦場的時候曾轉了很多地方,最遠到淄博,雖然有工藝,但是做不出來,主要是因為他們不明白這個工程的非同一般。最後找到北京北安河的一個瓦場。工藝本身也許沒有什麼神秘之處,但影響成品的因素太多,請回了一位從故宮退休的劉師傅把關,他是木工方面的專家,工地有30多個工人在工作,他一個人也不夠,我們還請了一位比較年輕一點的師傅,他在故宮外面做過一些相關的工作,這次對他也是一次機會。”

    

    預計,建福宮將在2004年完成,分三期,整個工程5000平方米。

    《三聯生活週刊》


文化部部長孫家正:故宮維修將持續二十年
故宮國寶將集體出宮展覽
規模“空前”可能“絕後” 故宮國寶集體出宮赴展(圖文)
"空前"也可能是"絕後" 故宮國寶集體出宮赴展(圖)
瀋陽故宮近起油頭粉面 修復後申報世界文化遺産
"空前"也可能是"絕後" 故宮國寶集體出宮赴展
瞄準世界文化遺産 瀋陽故宮全面整修
瀋陽故宮近起油頭粉面 修復後申報世界文化遺産
故宮大修不求煥然一新 但求體現古老壯麗
瀋陽故宮百年大整修 維修整治工程本月末啟動
補栽也是修繕 故宮最早一次大修始於1956年
故宮搶修不妨礙參觀
故宮即將進行世紀美容 維修重點已經確定
故宮將進行近百年來首次大修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