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2005金融藍皮書發佈 把脈中國金融業發展趨勢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05 月13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網

中國網對2005金融藍皮書發佈會進行了[網上直播]

5月13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國家開發銀行聯合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承辦的2005年金融藍皮書《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05)》發佈會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陳佳貴、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及國家開發銀行總會計師劉大為等出席會議並做了主題演講,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分別就該報告的重點問題及相關背景情況做了介紹,來自監管部門、業界及學術界的一百餘位代表與會並進行了研討及交流。

2005年金融藍皮書《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05)》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主編的一系列年鑒性出版物中的一種。《報告》旨在對過去一年中國金融業各主要領域的發展狀況進行系統、全面的描述,並對當年發生的主要金融事件進行評論。

本年度《報告》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從經濟增長、投資、消費、物價等四個方面對我國的經濟運作進行了分析,然後對居民戶、企業、政府和國外等四大經濟主體的行為進行了專門分析。第二部分為“金融運作分析”,系統地記述了2004年中國金融業的主要發展以及2005年中國金融的發展趨勢和特點,涵蓋的範圍包括貨幣政策、金融部門、金融市場、國際收支和國際金融市場等五個領域。第三部分為“專題分析”。今年選擇的領域包括:金融改革與金融發展、貨幣政策、金融市場、房地産市場及房地産金融、金融監管和保險業。

2005年金融藍皮書指出:中國並沒有出現成本推動性通貨膨脹

針對當前國內有些研究者提出的中國會出現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的觀點,《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05)》認為,斷言中國已經出現“工資—物價輪番上漲”的通貨膨脹的理由還很不充分。

當前中國所面臨的經濟形勢是:國際原油價格、煤炭等能源價格繼續攀升,鋼材價格也還在上漲;工資方面,2004年以來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福建等地相繼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民工荒”問題,民工的工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據此有些學者得出了中國會出現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的結論。但該報告提醒到,雖然成本因素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依然很大,然而,在運用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理論來分析中國當前的物價走勢以及宏觀經濟走勢時,有幾個方面的特殊性值得注意。

首先,認為中國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還沒有傳導到最終産品價格上是與事實相矛盾的。中國的三種價格指數——原材料價格指數、消費品價格指數和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走勢的時間分佈基本上是同步的。所謂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要經過20個月才能傳導到最終消費品的説法,既沒有統計上的依據,也與社會生産的週期不相吻合。

其二,認為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會導致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的觀點,其背後隱藏著“成本加成”的定價方法,即企業將根據自己的生産成本加上合意的利潤率來確定自己産品的價格。這樣,一旦成本上升,企業將把上升的成本轉移到自己的産品價格中去。然而,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成本加成”的定價策略得以完美施行的經濟環境是賣方市場,至少是賣方擁有一定壟斷力量的市場,而在競爭性的市場體系中,這種定價方式基本上沒有存在的土壤。在最終産品市場因競爭激烈且供給過剩,因而最終需求相對不旺的市場環境中,企業要想漲價,幾近癡人説夢。中國2004年原材料價格指數達到10%上,CPI指數則達到2.8%,但是,扣除糧食價格影響之後的核心通貨膨脹率只有0.6%,而家庭耐用消費品、通訊設備、服裝等許多産品的價格指數依然在負位徘徊,就是明證。

其三,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當然還可能來自工資成本的推動。有人根據2004年以來中國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出現局部“民工短缺”,便斷言中國已經出現工資—物價連動,通貨膨脹將日趨惡化,甚至進而斷言中國在國際競爭中的低工資成本優勢已經喪失,等等。我們以為,做此判斷為時尚早。首先要確認事實。究竟民工短缺在多大程度、多大範圍以及多長時間內發生,迄今尚無準確且權威的統計説明以及系統的實證分析,我們顯然不能根據少數以吸引眼球為能事的記者的“生花妙筆”便來形成關乎全局的大判斷。事實上,就在“民工荒”鬧得人心惶惶的時候,我們同時也看到了另外一些地區關於民工過剩的報道,以及大量關於民工結構性失衡的報道。其次,少數地區出現民工短缺,可能歸因于工資水準過低,也可能歸因於民工市場組織的缺陷。即便確認工資水準過低是原因之一,那也要深入分析:究竟是因為工資受到物價上漲的侵蝕,因而民工們要求恢復均衡工資率(像發達國家勞動力市場經常發生的情況那樣),還是因為民工們不能忍受那種因市場組織不完善而造成的“血汗工資制”?如果是後者,那就與當前討論的問題關係不大了。

2005年金融藍皮書指出:補充資本金將成為中國銀行業發展的重大難題

在關於銀行業發展問題上,《報告》認為補充資本金將成為中國銀行業發展的重大難題。《報告》分析到,根據銀監會的要求,2007年以後,中國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要達到8%以上。這意味著,中國銀行業每年需要補充2000多億的資本金。根據目前的發展趨勢,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有望通過國家財政或外匯儲備註資等方式解決資本金的缺口問題。2003年底,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首先獲得了450億美元的外匯注資,使中行和建行基本解決了資本金的補充問題。預計工行和農行也會很快在2005年完成國家注資的工作。但除四大國有銀行之外,其他銀行的資本金補充問題不可能由國家解決。

從總體上來説,銀行補充資本金的渠道主要有三:一是利潤留成,依靠自身的積累;二是通過資本市場發行股票或債券融資來補充資本金;三是私募擴股,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或原有股東增加投資來達到增加資本金的目的。《報告》指出,對於中國銀行業來説,上述三條途徑都存在現實的障礙。

第一,由於盈利水準的限制,中國商業銀行依靠自身積累補充資本金的能力有限。最近10年來,美國主要商業銀行的資本利潤率可以達到1%左右,而中國上市銀行的資産收益率平均只有0.35%,相當於美國的1/3,無法通過自身積累的方式補充資本金。第二,資本市場的融資有限。每年銀行要彌補的資本金缺口約2000億元,對於中國資本市場來説,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1991~2004年,股票市場(包括A股、B股、H股和可轉換債券)累計籌集資金11641.02億元。可見,股票市場很難承擔為銀行補充資本金的重任。第三,從股東的增資動力看,他們是普遍缺乏積極性的。當前,中國銀行業的資本回報率較低,但中國的民間資本對進入銀行業有較大的興趣,原因在於社會資金短缺,這些資本希望通過成為銀行的股東而取得融資的方便,或出於其他關聯交易的需要。隨著銀行公司治理結構以及監管制度的完善,這部分股東可能會退出。另外,隨著股東投資意識的增強,當期資本回報率對銀行的資本約束越來越明顯,股東不僅需要銀行為它們提供更多的當期利潤回報,而且為了不讓自己的股份稀釋,在自身實力有限的情況下,老股東往往不願意銀行增資擴股。

2005年金融藍皮書指出:中國保險業正進入一個迅速發展的上升通道

《報告》指出,中國保險業正在進入一個迅速發展的上升通道。之所以這樣,該報告分析認為,其一,中國擁有穩定的政治經濟環境,這是保險業得以持續發展的前提。其二,中國有世界最多的人口背景以及財富增長速度最快、規模最大的城市階層。目前,中國的城市人口已經達到5億,相當於整個歐洲的人口規模,每人平均GDP達到1.76億元。如果龐大的市場發展空間以及幾乎源源不斷的後續發展潛力有力地保證了中國保險業未來長期的發展勢頭。其三,不斷發展的城市化和人口進一步地老齡化為保險業發展提供了現實的需求空間。正是基於未來的巨大發展空間和現實持久的需求空間,各國保險公司紛紛涉足中國保險業,以圖分享快速增長的中國保險業市場。(閆昕霞)

相 關 新 聞
· 王召:未來幾年WTO對中國金融業的影響
· 周小川:逐步解除部分管制 金融業將有六大變化
· 浙江和香港兩天簽下19個金融業合作協議
· 05年金融業IT總投入將達270億元
· 入世三年回望中國金融業 市場面臨一場巨大革命
· 易憲容:我們需要對金融業法規作出全面檢討
· 苑德軍:我國金融業存在五個結構性矛盾
· 兩岸金融業合作前景看好 有望突破千億美元
· 臺金融業允許外資百分之百持股 外匯儲備創新高
· 香港金融業者:油價高漲對香港經濟影響不大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