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有多遠

當前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準

2002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六大對“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準”有一段描述:“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城鄉市場繁榮。商品供應充裕,居民生活品質提高,衣食住用行都有較大改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成效顯著。‘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基本完成。”。

我們可以進一步用數字來解讀其中的一些描述。

1、關於“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城鄉居民消費水準在20世紀90年代的10年間,年均增長7.6%,消費結構從滿足溫飽的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10年中居民儲蓄由1990年的7120億元增至2000年的64332億元,增長了8倍,目前已達8萬多億元。

2、關於“居民生活品質提高,衣食住用行都有較大的改善”。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字顯示:在衣的方面,衣著消費比重略有下降,時裝化、名牌化、個性化傾向更加明顯,成衣化傾向成為主流;在食的方面,2001年城鎮居民每人平均購買食品支出2014元,在支出比1989年增長2.1倍的同時,表示食品消費比重的恩格爾系數從1989年的54.5%降到了37.9%;在住的方面,2001年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居住面積14.1平方米,比1989年增長53.3%,城鎮居民家庭中每人平均居住面積低於4平方米的擁擠戶從1989年的5.7%下降到0.8%;在用的方面,主要耐用消費品逐步飽和,城鎮居民家庭中用品消費特別是購買耐用消費品支出增長勢頭逐年減緩;在行的方面,2001年,城鎮居民每人平均交通和通信消費支出457元,比1989年增長21.6倍;生活品質的其他方面,居民家庭教育投資觀念不斷加強,居民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增長顯著,2001年,城鎮居民每人平均教育消費支出(包括書報雜誌)461元,比1989年增長10.2倍。

3、關於“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成效顯著”。1998-2002年6月底,全國累計國有企業下崗職工2600多萬人,有90%以上進入再就業服務中心,基本都能按時領到生活費。現在,全國所有城市和縣級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鎮全部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1年底,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1.4億人,是1990年參保職工的2倍。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人數達到8200萬人。

4、關於“扶貧攻堅計劃基本完成”。1993年,國務院制定了《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4-2001)》,經過七年的扶貧攻堅,全國農村沒有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減少到3000萬人,佔農村人口的比重下降到3%左右。除了少數社會保障對象和生活在自然條件惡劣地區的特困人口以及部分殘疾人以外,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已經基本解決。

對“總體上達到小康社會”的最準確定義,還是來自於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的小康社會標準。包括經濟水準、物質生活、人口素質、精神生活和生活環境等5個方面16個基本監測指標和小康臨界值。對照這一標準,專家學者一一根據實際發展的狀況對這些指標的實現程度進行了認定。國家統計局提出2000年全國小康實現程度達到96%。

這些數據令人信服地表明,經過全國人民的不懈努力,我們已經實現了“總體上達到小康水準”的目標。“總體上達到小康”的影響是全方位的,除了上邊講的幾點以外,也還包括很多其他重要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不僅僅表現在經濟方面,同時也表現在政治、社會的各個層面,如:基層民主有了新的發展。透明政府建設逐步發展。教育和文化事業發展迅速。全國電視普及率高達95%,各種民間文化活動日益豐富,攝影、DV,出國遊、駕車遊已經越來越不算什麼。

總體上達到小康社會的三個限定:低水準、不平衡、不全面

黨的十六大指出:“必須看到,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準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這裡就對總體上達到小康社會作了三個限定,即“低水準”、“不全面”和“不平衡”。

1、關於低水準。小康社會是一個跨越溫飽和現代化之間的長達幾十年的發展階段,小康水準有一個從低到高的發展過程,現在我們剛剛邁入小康社會的門檻,現在的小康只能是低水準的。另外,與國際上衡量現代化水準的指標體系相比,我們的相關發展程度是比較低的。

2、關於“不全面”。到2000年,小康水準的實現程度整體上只有96%,同時三個指標還沒達到小康標準,即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只實現原計劃小康指標的85%;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比重僅實現原指標的80%;每人平均蛋白質日攝入量只實現了原指標的90%。

3、關於“不平衡”。發展的不平衡表現在很多方面,主要表現在城鄉不平衡、地區不平衡和收入差距的不平衡。從城鄉來看,城市進入小康比重大,農村進入小康比重小。從地區看,東部地區進入小康的比重大,中西部地區則比重小。從收入來看,高中低不同收入群體之間差距擴大。

一些專家也指出,低水準、不全面、發展不平衡,既是中國今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同時這也預示著中國社會經濟可以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名詞:“大件”

“大件”是內地的一個特有名詞,指的是家庭購買的佔用財力較大的幾件消費品。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同的時期“大件”有不同的所指。在五六十年代“三大件”是手錶、自行車、縫紉機。到八十年代,“三大件”是指彩電、冰箱、洗衣機,到了九十年代“三大件”再次變為電話、電腦、空調。近年來,“三大件”的説法已經淡化,汽車、房子等等林林總總的現代生活物品已不足以用“三大件”來概括。但是,透過這個已經或即將走入歷史的名詞,我們也可以看出人民生活的變遷。現象:汽車進入家庭

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截至2002年底,我國私人汽車達969萬輛。2003年1至4月,全國共銷售汽車136萬輛,至少80萬輛賣給了私人。這樣,我國私人汽車保有量已經突破1000萬輛,平均120多人就擁有一輛私人汽車。這標誌著我國度過公務購車、商務購車階段,邁入私人購車的新時期。

從1992年到1999年,我國私人汽車保有量用了7年時間從100萬輛增至500萬輛。從2000年到2003年初,僅用3年多的時間私人汽車保有量就從500萬輛增加到1000萬輛。截至目前,我國私人購車比例達到60%,私人汽車佔整個民用汽車保有量的近五成,私人汽車增幅超過單位用車20多個百分點。預計2003年我國汽車産量將超過法國,從而在美國、日本、德國之後成為世界第四大汽車生産國。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具體目標

一是在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改善方面的目標,1)強調了國家經濟總量的提高,提出“國內生産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2)強調了完成工業化的任務,提出“基本實現工業化,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3)強調了城市化水準的提高,提出“城鎮人口的比重較大幅度提高,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和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4)強調與人民生活品質有關的收入、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提出“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社會就業比較充分,家庭財産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二是在政治文明建設方面的目標,提出“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基層民主更加健全,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

三是在精神文明建設和科教文化發展方面的目標,提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四是在生態環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目標,提出“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十個基本標準

國家有關部門參照國際上常用的衡量現代化的指標體系,考慮我國國情,從十個方面形成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標準:

一是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根本標誌。2000年,我國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為854美元。按照國內生産總值翻兩番的發展速度測算,到2020年,我國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將超過3000美元,達到當時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準。

二是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2000年不變價,下同)。過去20年,我國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3倍。預計今後20年,我國經濟將繼續快速發展,城鎮居民收入水準能夠保持過去20年的增長勢頭,到2020年達到18840元,可以稍微超過小康指標。

三是農村居民家庭每人平均純收入8000元。過去20年我國農村居民家庭每人平均收入增長了3.5倍,其中近10年增長1.6倍,到2000年為2253元。可以預計,今後20年,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和農業現代化水準的提高,農民收入有可能增長3.2倍,農村居民家庭每人平均收入達到7210元,基本實現小康目標,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縮小。

四是恩格爾系數低於40%。近10年,城鎮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下降了15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消費正處於新的升級過程中。2000年,全國恩格爾系數為46%。預計到201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後下降到35%左右。

五是城鎮每人平均住房建築面積30平方米。近10年每人年均增加0.5平方米,2000年達到19平方米。預計2020年可以超過30平方米。

六是城鎮化率達到50%。我國近10年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2000年為36.2%。今後20年,我國將堅持城鎮化戰略,工業化也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城鎮化率每年可以提高1個百分點,到2020年達到56%。

七是居民家庭電腦普及率20%。到2000年,我國城鄉居民家庭電腦普及率約為4.2%左右,其中城鎮居民家庭電腦普及率為9.7%。這幾年,電腦普及率呈現加快提高的趨勢,到2020年可以基本實現電腦普及率20%的目標。

八是大學入學率20%。目前,我國大學入學率為11%。隨著科教興國戰略力度的加大,社會力量參與辦學,我國大學入學率到2005年可以達到15%,到2020年有可能超過20%,達到25%。

九是每千人醫生數2.8人。到2000年,我國達到每千人為2人,高於世界平均水準,到2020年預計每千人超過3人。

十是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2001年,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達到71.6%,預計到2010年就可以達到小康水準的95%。

根據這一指標,有人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標準與現實情況進行了比較,目前差距較大的主要表現在:電腦普及率(79.0%)、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71.8%)、農村居民家庭每人平均純收入(71.8%)、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65.1%)、大學入學率(45.0%)和城鎮每人平均住房建築面積(36.7%),而其他一些指標差距都不算大。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著力解決五個問題

其一,雖然過去24年我國經濟保持了年均增長9.3%的高水準,但畢竟每人平均GDP才1000美元,與發達國家的3萬、次發達國家的2萬相比,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很大;其二,國內地區的每人平均GDP差異高可達4000美元(上海),低才300美元(貴州),隨著廣大中西部地區的加速發展,我國發展的空間也很大;其三,以我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來分析,雖然我國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左右,但經濟總量只佔不到4%。我們的人口比美國多3倍,美國經濟比我們大9倍。隨著經濟比重與人口比重的不斷趨近,就算我們只達到後者的一半,那也意味著經濟可翻兩番;其四,我國城市化水準很低,2001年只有37.7%,城鄉差距也很大,城鄉居民收入比為3:1。城市化水準每提高一個百分點,都會創造數千億的需求,帶來GDP1到2個百分點的增長;其五,從産業差距來看,我國第三産業只佔GDP的1/3強,而發達國家佔60%-70%。服務業比重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就會帶來GDP近1個百分點的增長。即使與45%左右的世界平均水準相比較,我們也還有10個百分點增長空間。

中國科學院專家預測2050年的中國

國家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前三名的行列,總體可持續發展能力進入世界前15名的行列,每人平均GDP水準進入世界前30名的行列;均預期壽命達到85歲(每10年提高3歲);平均恩格爾系數低於0.2;平均基尼系數保持在0.25-0.30;平均人文發展指數達到0.90以上;平均城市化率超過75%;人文發展指數進入世界前20名(平均每年提高1.5個序位);整個國民經濟中科技進步的貢獻率達到70%以上;全國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4年以上(平均每10年提高1.5年);單位能量消耗和資源消耗所創造的價值在2000年基礎上提高10-12倍;生態環境品質超出世界平均水準;能有效地克服人口、糧食、能源、資源、生態、環境、社會公平等對國家發展的瓶頸約束。

中國社科院課題組對2020年小康生活的總體描述

1.中等收入群體將擴大。20年後全國約有2.5億多從業人員達到中等收入群體,中等收入者個人的年收入水準大體應在5萬至8萬元。

2.7類人會率先達到較富裕的收入水準。科研人員、科學家和科技企業家;金融、IT業、房地産等熱門行業或效益好的企業管理人員;律師、作家等自由職業者及工程師、會計師、建築師和高級技工;黨政機關和學術團體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外企和外企服務機構中的中高級管理人員;私營企業家和收入較高的個體工商戶;演藝人員、體育明星等7類人將會率先達到較富裕的收入水準。

3.GDP總量增長速度即使從低線預測也會不錯。以2000年為基期,今後20年分為前10年和後10年兩個發展階段,並按高、低兩個速度測算,GDP的絕對額2010年高線預測值為18.38萬億元(略高於翻一番),低線預測值為17.64萬億元(略低於翻一番),GDP的絕對額2020年高線為36.16萬億元(略高於翻一番),低線預測值為33.11萬億元(略低於翻一番)。

4.人口已處於低增長但基數很大。2005-2020年為生育旺盛的新高峰期。據社科院人口研究所專家的預測,2010年將達到13.8億人,2020年達14.8億人,2050年控制在16億人左右,50年後即可實現零增長。

5.每人平均GDP不樂觀,每人平均PPP挺不錯。根據GDP和人口的測算,2010年的每人平均GDP為12800-13320元,2020年為22370-24430元。世界銀行的發展報告中計算的中國按購買力平價(PPP)偏高,比按匯率計算的GDP高出3.7倍,如參照中等收入國家高出1.9倍(現按高1倍)的比例計算,2010和2020年分別為3200美元和5900美元,也超過了目前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準。

6.城市化水準有望達到60%。據人口專家預測,到2010年,城鎮人口比例將提高到48%,年遞增速度為2.7%,2020年為60%,年遞增速度為2.4%,接近目前中等收入國家的水準。

7.第三産業從業人員還會大幅增加。到2010年三産從業人員比重達到35%,2020年為50%,可超過目前中等收入國家41%的平均水準。

8.大學生普及率達到20%。2010年大學生普及率將達到12%,2020年達到20%,按上述比例測算,兩個時期的在校大學生應為1209萬和2072萬人。

9.城鎮每人平均收入22000元。今後兩個發展時期均以6.0%的速度遞增,2010年為12300元,2020年為22000元。

10.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近7000元。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2002年為2476元,到2010年達到3830元,到2020年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將有可能達到6860元。

11.戶均一套房,每人平均一間房。建設部提出了小康社會的住房標準:到2020年實現“戶均一套房,每人平均一間房,功能配套,設備齊全”。按此標準換算成建築面積則為每人平均23-30平米。農村每人平均居住面積2020年可達37平米。

12.恩格爾系數要降到30%。恩格爾系數50%-60%為溫飽型,40%-50%為小康型,20%-40%為寬裕型。2001年我國城鄉平均為43%,已屬小康型。今後20年內要求降到30%左右,農村要降到38%,城鎮要降到25%。

13.基尼系數要降到0.4。據世界銀行發展報告中的中國基尼系數,目前已擴大至0.458。今後如能在福利政策和稅收政策方面加以調節,基尼系數是有可能逐步降低的。2010年大致維持現有水準不再擴大,保持在0.45左右,2020年略有下降達0.40左右。

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6點有利因素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夢奎分析了6點有利因素,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他提出的6點條件是:1.我國經濟有廣闊的增長空間。我國工業化的歷史任務還未完成,現代化建設已經大規模展開,剛從溫飽進入小康,不論投資還是消費,都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正處於經濟迅速擴張的時期。人民生活水準和品質的提高,城鄉建設的開展,産業結構的提升,都會造就新的經濟增長點。2.有比較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過去長期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能源和交通瓶頸得到根本緩解,各種建設材料和機器設備供應豐富且水準不斷提高,加之可以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裝備,許多過去想做而做不到的建設事業現在能夠做到了。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把豐富的資源更充分有效地用於經濟發展,這和過去物資匱乏的困難已完全不同。3.不斷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使社會生産力獲得進一步的解放,為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提供體制保證。現代化進程中的矛盾和問題,將會在改革和發展中逐步得到解決。4.具備支援經濟發展的群眾基礎和人力資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是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得到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積極參與。勞動力便宜是競爭優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國民教育程度不斷提高,大批科技人員和各級各類管理人員成長起來,在改革和發展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5.從外部環境看,雖然國際政治和經濟形勢的不穩定和不確定性增加,但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的主題。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爭取有利於國內建設的國際環境和良好的周邊環境,有比較大的迴旋餘地。世界範圍迅猛發展的經濟結構調整,為我國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6.有黨的堅強領導。

名詞:恩格爾系數

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根據統計資料,對消費結構的變化得出一個規律: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的比例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則會下降。推而廣之,一個國家越窮,每個國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於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比例就越大,隨著國家的富裕,這個比例呈下降趨勢。恩格爾定律的公式:食物支出對總支出的比率(R1)=食物支出變動百分比/總支出變動百分比,或食物支出對收入的比率(R2)=食物支出變動百分比/收入變動百分比。

恩格爾系數是根據恩格爾定律得出的比例數,是表示生活水準高低的一個指標。其計算公式為恩格爾系數=食物支出金額/總支出金額。除食物支出外,衣著、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樣在不斷增長的家庭收入或總支出中,所佔比重上升一段時期後,呈遞減趨勢。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主題教育讀本編寫組

總策劃:關成華

策劃:戴維、張延平、張雅賓、孫偉、田科武

編寫:田科武、浮新才、趙紅偉、王粵、丁凱、王炳權、趙豐、唐鈞、張時飛、胡九龍

統稿:楊宜勇、房寧、陸玉林、沈傑、田科武、趙紅偉

本期撰稿:浮新才

活動統籌:王良蘭、易帥東、王麗文、張穎、錢蓉暉、王立華、喬曉鵬

北京青年報 2003年9月18日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面臨三大任務 就業問題最關鍵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發展的新戰略
解讀小康社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