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進入發熱性疾病高發期 六病症列防範重點

天津發現今冬首株流感病毒 鑒定為甲3型流感病毒

日前,天津市衛生防病中心的國家級流感重點實驗室分離出今冬首株流感病毒,並鑒定為甲3型流感病毒,這標誌著天津市已經有流感病毒在活動。

天津衛生防病中心副主任顧清介紹,這是天津市開展流感監測工作二十餘年來首次於冬季來臨之前的10月份分離到病毒,比以往提前了近兩個月。這一型的流感病毒去年在天津也有流行。

這個病毒來源於一位1歲小患者的咽拭子標本,他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高熱和咳嗽等。

顧清説,由於流感與非典在臨床症狀方面非常相似,而且今冬日明春非典可能還會出現,兩者的發病時間也相同,這樣一旦出現症狀,兩者極易混淆。為此,天津市已經採取積極措施預防流感,目前已經有三十余萬人注射了流感疫苗。(新華網記者/張建新)

六種病症列為防範重點 

天津市今年首株流感病毒被檢測出來,預示著天津市即將進入流感的高發期。其實,除了流感以發熱為首發症狀之外,還有很多冬春季易發傳染病在發病初期均可表現出發熱症狀。昨日,市衛生防病中心向市民們公佈了天津市冬春季節高發的發熱性疾病名單,市民們此時應該及時接種疫苗,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被感染此類疾病。

發熱症狀病人每年冬春數十萬

冬春季節,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甲肝、水痘、腮腺炎、肺炎等疾病在本市發病率較高,這些疾病的首發症狀均為發熱,一般可達到38度以上。而冬春季節正是SARS可能出現反彈的季節,這就存在著SARS與其他發熱性疾病進行鑒別診斷的問題,一旦發生混淆,其他發熱性疾病的患者有可能被診斷為SARS疑似病例。據統計,在冬春季節全市發熱症狀的病人達數十萬人。流感遠離傳染源

症狀:多突然發病,高燒、咳嗽、全身酸疼,重症常有肺炎、心肌炎、腦膜炎等並發癥導致病死率增高。流感患者和潛伏期感染者是該病的主要傳染源,主要借助空氣飛沫傳播。

特別提醒:老年人,心臟病、肺炎、腎臟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在校生和兒童,醫生、護士,患免疫系統疾病及長期服用激素或放療、化療的病人,公交、商業等服務性行業從業者尤其應該及時接種流感疫苗。

病毒性肝炎當心病從口入

症狀:甲肝的主要傳播途徑是糞—口傳播,即經過被甲肝病毒污染了的食物、水及手和用具等傳播;B型肝炎病毒存在於人體血液、精液、陰道分泌液、唾液、乳汁等體液中,主要經輸血和血製品、性接觸、母嬰傳播和密切接觸等方式傳播。

特別提醒:甲肝可在集體單位、托幼機構、學校中引起暴發流行,因此切斷傳染源極為重要。對急性甲型肝炎病人應採取早期隔離措施,病人的食具、漱口用具、水碗、臉盆、毛巾、便盆與健康人分開使用。

流行性出血熱關鍵要滅鼠

症狀:出血熱病毒可通過吸入被病毒污染的空氣或誤食被病毒污染的食物、被鼠咬傷、抓傷、被鼠身上攜帶的螨蟲叮咬造成感染,由於其前期症狀與感冒相似,臨床容易引起誤診而延誤病情,造成嚴重後果。

特別提醒:市民要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要經常洗手,不吃不乾淨的食物;如果發現家中食物有被老鼠啃咬的痕跡一定不要食用。

水痘兩星期左右自愈

症狀:兒童多發水痘,重者可引起水痘性肺炎、肝炎、腦炎、發熱性癲癇等並發癥,甚至造成死亡。感染了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後,病毒潛伏于脊髓神經節中,機體免疫力下降時還可被激活或復發。

特別提醒:儘量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得了水痘的孩子應趕快隔離。患了水痘後,一般不用服藥,兩星期左右會自然痊癒,也可以用一些抗病毒的中藥。患病期間應給孩子安排一些易於消化的清淡飲食,多休息,注意手的清潔,不要碰破“痘痂”,以防感染。

麻疹、風疹、腮腺炎易發合併症

症狀:常見於兒童及學生人群,麻疹易併發肺炎、中耳炎、腦炎等多種疾病,是造成兒童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風疹和腮腺炎易使兒童生殖系統受到損害,是造成成人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孕婦感染風疹病毒後,可造成胎兒畸形。

特別提醒:單純麻疹患兒不必住院治療,患病期間僅在家隔離治療即可,但病情嚴重時需要及時上醫院治療。風疹患兒一般不需要隔離,給易感兒童注射減毒風疹疫苗是預防關鍵。腮腺炎患兒應及時送醫院傳染科或傳染病院就診。

肺炎球菌肺炎病期長

症狀:由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目前難以快速診斷,而且因人們長期濫用抗生素而導致肺炎球菌的耐藥性不斷增強,難以達到好的治療效果。

特別提醒:老年人是肺炎的高發人群,所以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預防受涼感冒,如患了上呼吸道感染,要及時徹底地進行抗感染治療。另外,還應適量、合理地鍛鍊身體。居室要經常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清新。還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平日多吃一些營養高、易於消化的食物,多飲水、不吸煙、不酗酒。

《每日新報》 2003年10月29日


治療不當易陷誤區 "禮待"感冒早康復
專家提醒:冷靜預防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衛生部科技部將聯合開展非典臨床和流行病學研究
香港在全球招聘流行病專家 提高衛生醫療水準
公共場所香皂不可用--專家談洗手和流行病
疾控專家:無證據説明今冬明春會流感大流行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