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星計劃"探測一號衛星年底發射

國家航太局20日在此間正式宣佈,“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簡稱“雙星計劃”)中的探測一號衛星和長征二號丙改火箭各項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同意出廠。“雙星計劃”的第一顆衛星預計於今年年底左右發射升空,進行科學探測研究工作。

國家航太局20日在京召開了“雙星計劃”探測一號衛星和長征二號丙改運載火箭出廠審定會,並通過了審定。國家航太局副局長孫來燕介紹説,“雙星計劃”主要是利用兩顆不同軌道的地球空間探測衛星對地球空間環境進行探測研究。此項研究將有助於探測近地赤道區和近地磁層活動的電磁場和能量粒子的時空變化規律,系統研究磁層亞暴、磁層暴和磁層粒子暴的觸發機制及其對太陽活動和行星擾動響應的全球過程,以便建立符合實際的空間環境動態模式,研究相應的預報方法,為空間活動的安全以及人類生存環境的維護提供科學數據、科學依據和相應對策。“雙星計劃”是中國科學家于1997年提出的。為加強在這一領域的合作,國家航太局局長欒恩傑和歐空局局長羅德達于2001年7月9日在巴黎正式簽署了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的合作協議。我國的雙星將同歐空局磁層探測計劃中發射的四顆星進行配合觀測,實現不同區域同時探測,對磁層空間暴的産生機制和發展規律進行更深入的探測和研究。“雙星計劃”作為國際空間探測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歐空局重要的磁層探測計劃已經形成密切配合的兩個聯合觀測項目,並將形成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對地球空間的六點立體探測。 “雙星計劃”中的兩顆地球空間探測衛星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科學院以及歐空局協調的八家歐洲科研機構聯合研製,將由中國長征二號丙改運載火箭分兩次發射升空。

“雙星計劃”是我國第一次以自己的先進空間探測項目同發達國家從技術到應用的高層次、實質性的對等合作。它將有力地推動我國空間物理學科的發展,增進對地球空間環境的認識,提高我國空間物理研究和空間環境預報的創新能力,推動我國空間探測技術的跨躍式發展,從而提高我國在國際空間領域的地位和作用。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的實施標誌著我國地球空間探測水準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探測一號衛星是我國研製的距地球最遠的衛星

20日通過出廠審定的探測一號衛星,是一顆近地赤道衛星,軌道高度為550—66970公里,是目前我國研製的運作軌道距離地球最遠的衛星。

探測一號衛星主要探測近地磁尾區的磁層空間暴過程及向陽面磁層頂區太陽風能量向磁層中的傳輸過程。“雙星

計劃”另一顆近地極區衛星的軌道高度為700—35000公里,主要探測太陽風能量和近地磁尾區能量向極區電離層和高層大氣的傳輸以及電離層粒子向磁層中的傳輸過程。兩星相互配合,構成具有明顯創新特色的星座式獨立探測體系,可以對地球空間暴發生機制和發展規律進行立體探測。

“雙星計劃”的赤道區衛星和極區衛星將分別搭載8台有效載荷探測器,其中8台有效載荷探測器由歐空局資助歐洲國家有關單位研製,另外8台探測器由中國科學院空間中心設計、研製。這16台探測儀器將進行三維磁場探測、粒子探測、低頻電磁波探測和衛星表面電位主動控制。雙星探測數據的接收將由中科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密雲科學衛星數據地面接收站、上海天文臺佘山觀測站以及歐洲空間局西班牙衛星數據接收站共同完成。(記者張毅)

新華網 2003年11月20日


中國雙星計劃火箭研製突破關鍵技術 將如期發射
我國首個“雙星計劃”今天開始聯試(附圖)
我"雙星計劃"進入倒計時
第一顆衛星年底升空
首席科學家透露:我國“雙星計劃”首星年底升空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