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雙星計劃”今天開始聯試(附圖)

    


    我國首次和歐洲空間局合作的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今天開始了有效載荷系統的聯試工作。這意味著我國醞釀六年的第一個國際空間探測計劃“雙星計劃”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

    中科院空間中心的5台空間探測儀器就是由歐空局提供的,這些儀器是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完成的。中歐科學家們正緊張地對這些探測設備,在衛星模擬飛行狀態下做各項調試工作。

    在接下來幾天的時間裏,科學家要分別在各臺空間探測設備和公用設備中進行聯試,以確保這些空間探測儀器在發射上天后,能執行各項指令,並進行相關科學實驗。

    “雙星計劃”應用系統總設計師吳季:衛星發射以後是不可能再維修了,這是一次性的産品,所以我們航太産品要確保萬無一失,我們在上天之前要做各種各樣的實驗。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這些産品和他相連接的各種儀器連接在一起,用聯調的方式來驗證它的電介面,他的軟體,他的功能,能不能達到設計要求。

    新聞背景: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

    “雙星計劃”1997年由空間物理學家劉振興院士等科學家提出,2001年7月,中國航太局與歐洲空間局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啟動該計劃,這是首個由我國提出的空間探測國際合作計劃。

    雙星計劃將對人類歷史上從未探測過的空間區域進行探測,一顆衛星繞著南極和北極上空運作,另一顆衛星繞著赤道運作,而這顆衛星距離地球最遠距離則達到了6萬多公里,突破了我國衛星以往跨入太空的最遠距離。

    “雙星計劃”應用系統總設計師吳季:磁層發生活動時主要是受太陽風的影響,它會有大量的粒子流動,地球磁場就會發生爆發,影響衛星活動的區域。通過雙星計劃,我們主要是想了解地球磁層變化的前期會有哪些先兆,地球發生大的磁暴和亞暴的時候,有哪些因素等。

    據了解,這兩顆衛星將分別於今年12月份和明年年中發射。屆時,他們將與歐洲空間局已經發射升空的“星簇計劃2”的4顆衛星緊密配合,在從太陽到地球的空間中形成縱深分佈。如果把日地距離比做一條河的話,那麼這六顆星就相當於分佈在河的上中下游,對地球空間進行全方位探測,形成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對地球空間的六點立體探測。

    “雙星探測計劃”大事記

    1997年4月,劉振興院士在香山科學會議上正式提出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

    1997年11月,歐空局科學項目部與中科院空間中心簽署了雙星計劃與歐洲空間局 “星簇計劃二”的合作協議,歐空局表示在衛星軌道計算、有效載荷研製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援。 2000年1月,中科院主持召開雙星計劃科學目標論證評審會,與會專家一致通過論證評審,並推薦國家儘快立項。

    2000年3月,中國雙星計劃代表團應邀出席了在巴黎歐空局本部召開的雙星計劃A階段方案論證會,歐空局專家對A階段方案報告十分滿意,並簽定了進一步合作協議。

    2000年5月,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總體方案可行性論證評審會召開,由多位院士組成的評審委員會一致通過評審,並建議儘快向國家立項。

    2001年7月9日,中國航太局與歐空局正式簽署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的合作協議。

    2002年4月,“雙星計劃”正式通過國務院立項,標誌著該項目全面啟動。

    2003年7月,“雙星計劃”有效載荷系統開始正式聯調,標誌著該計劃進入倒計時階段。

    央視國際2003年7月3日


我國已攻克“東方紅四號”衛星研製所有關鍵技術
歐洲成立第一個衛星導航主控中心
我國已攻克“東方紅四號”衛星研製所有關鍵技術
中國的GPS?“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用衛星高空監控 歐航局將參與世界文化遺産保護
爭當間諜衛星王國 日本想統攬亞洲新世紀天空
航太先鋒——記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測試站
導航"神舟"測控脫軌風雲衛星——中國"牧星人"傳奇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