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推行“首席工人制” 藍領享受白領待遇

中國西南的雲南省不久前開始嘗試推行“首席工人”制,從待遇上向有技術專長的工人傾斜,讓藍領工人也享受到高級白領的待遇。

擁有2600多名員工的雲南沾益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像許多生産企業一樣,一線生産工人學習技術的積極性不高,生産技術工人十分匱乏,大大影響企業的競爭力。為改變這種窘境,公司評選出10名“首席工人”,他們的任職時間均為一年,年薪為3萬至4.2萬元,任職期內必須完成一個科研和技術攻關難題或承擔至少一項公司或車間工藝的改進、技術攻關、技術改造以及應用課題。而企業的一般工人,年薪僅在1萬元左右。被評上“首席工人”的宋雲峰,從事電焊工作已經有20多年,可稱得上是電焊專家了。他一臉興奮地告訴記者:“現在我每月能拿到2500元的工資,比評上之前增加了1000元,幹工作有了很大動力!”從事工藝技術研究的王自榮當上“首席工人”後最深的感觸就是增加了競爭的壓力和動力。作為“學術學科帶頭人”,王自榮在一年內必須承擔一項行業或公司化工工藝課題的研究,消化國內外化工方面的先進技術。儘管壓力大了,但是王自榮認為這更能激勵自己、充分發揮特長,有一種實現自我價值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首席工人制的推行給公司帶來了一系列新變化。據雲南沾益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介紹,2002年前公司連續幾年處於虧損狀態,為了擺脫窘境,公司實施員工收入分配改革,但是技術工種強的員工與普通員工的收入差距只有200多元,從推行首席工人制以來,他們之間的收入差距增加了1500多元,公司的效益也明顯好轉。據悉,今年前8月,沾化公司實現1800多萬元的盈利。以往,在中國的企業中,那些特別出色、有特殊貢獻的技術工人,常被調到管理部門當管理人員。雲南沾化公司負責人認為,這種做法容易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不能發揮他們在技術方面的特長。首席工人制實際上走的是技術和管理分開的兩條線,改變那種認為只有當上管理者才是成才的落後觀念,讓技術工人在一線關鍵崗位支撐企業發展,讓懂管理的員工走上管理崗位,真正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目前,雲南省已經有部分企業開始借鑒沾化公司的做法。昆明船舶設備集團有限公司從待遇方面鼓勵員工學習技術。據這個公司人事部負責人介紹,凡參加集團內部、省部級和全國技能比賽獲獎的員工,在為期兩年的時間內每個月能獲得150元、300元、800元和1000元的津貼補助。

近些年來,高級藍領短缺已成為困擾中國製造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雲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董棣研究員肯定了首席工人制的做法。他認為這反映了社會和企業開始重視技術工人,把他們當作專家來看待。雲南省職工技術協會秘書長尚建明指出,“首席工人制”傳遞出一個明確的資訊:員工在技術專業領域求發展一樣可以實現自我價值,一樣能夠得到企業和社會的肯定,“藍領”工人享受高級“白領”的待遇,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激勵機制。尚建明強調,要從根本上改變高級技工緊缺的狀況,遏制“技工荒”,只有全社會都重新認識技術工人的價值和地位,政府部門採取有效措施,加大對技工教育培訓的力度,建立起技術工人的成才通道,提高他們的經濟和社會地位。(浦瓊尤 李倩)

新華網 2003年11月13日


“首席工人”現身上海 工資在原基礎上增加兩個崗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