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源二號”衛星運轉正常將“超期服役”  

    設計壽命為兩年的“中國資源二號”衛星今天迎來了遨遊太空的兩周歲“生日”。專家指出,鋻於各項系統均運轉正常、工作穩定,這顆衛星將在浩瀚太空中“超期服役”,為祖國經濟建設做出新貢獻。

    “中國資源二號”衛星是我國第一代傳輸型遙感衛星,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負責研製,主要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作物估産、災害監測和空間科學試驗等領域。

    這顆“中國星”于2000年9月1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第二天即開始傳輸圖像,發揮作用。兩年在軌運作期間,這顆衛星各項功能發揮正常,共向地面應用系統傳輸圖像幾十萬景,受到用戶的高度稱讚。有關專家在對這些圖像進行判讀分析後認為,圖像清晰、層次豐富、資訊量大,性能滿足或優於設計指標要求。在全新平臺、全新有效載荷的高難度大衛星中,“中國資源二號”衛星譜寫了首次發射成功,立即投入使用和長期成功運作的新記錄,為提高我國參與國際空間市場競爭的能力以及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立下汗馬功勞。

    “中國資源二號”衛星平臺是一個具有廣泛應用前景、高水準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公用平臺,其電源、星務管理、熱控、測控等服務系統可靠性高、功能全、能力強,性能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準,有效載荷各系統也達到了國內最高水準。

    我國衛星為國民經濟發展“推波助瀾”

    隨著空間技術的發展,我國衛星應用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空間技術及資源廣泛服務於國民經濟建設,為國家實施科學管理、統籌規劃和決策提供依據。我國衛星應用技術正向産業化方向邁進。

    應用衛星和衛星應用技術是20世紀後期發達國家興起的支柱産業之一。“九五”以來,我國加快了這一産業的發展步伐,先後成功發射氣象衛星、通信廣播衛星、資源衛星和“北斗”導航衛星等多種類型的應用衛星。一顆顆衛星的相繼升空為經濟建設發展提供了有效手段,衛星應用技術也得到快速發展,領域不斷拓寬,生産出系列化的衛星應用産品。我國衛星廣泛地用於國情普查、資源調查、環境監測、災害預報、海洋管理等領域,取得良好效益。

    在氣象衛星領域,我國發射了“風雲一號”和“風雲二號”氣象衛星,成為繼美國和加拿大後世界上第三個建立極軌和競爭軌道氣象衛星體系的國家,這些氣象衛星提供的衛星雲圖,為國民經濟相關領域和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氣象服務。

    通信衛星也獲得飛速發展,包括“東方紅三號”、“鑫諾一號”等衛星在內,我國目前使用的衛星轉發器有100多個,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廣播電視和公眾通信用戶最多的國家之一。利用通信衛星實施的“三金”工程,促進了我國金融領域的快速發展。而“資源一號”衛星在近3年的成功運作中,已為有關部門提供20多萬景圖像數據,廣泛應用於資源勘查、防災減災、黃河三角洲可持續發展等領域,在我國西部開發中也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加快了我國“數字化”進程。

    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注重衛星資訊資源和衛星應用産品開發,由集團所屬北京衛星資訊工程研究所承建的深圳證券衛星通信雙向網系統,使深圳證券交易所通過衛星同時實現廣播、雙向數據傳播,從而解決了深交所異地會員業務通信的需要,原來煩瑣的交易過程在1秒鐘之內就可以完成。

    專家介紹,北京國際衛星電視地球站、“風雲二號”衛星指令與數據接收站等也都使衛星資訊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中國衛星衛生科技教育網、衛星熱紅外圖像進行地震短臨期預報、衛星GPS用戶機等産品的背後,都隱藏著衛星應用的影子。

    衛星研製跨越式發展 “人造星空”星光燦爛

    種類不斷增多、壽命不斷延長……我國衛星研製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目前已有9顆應用衛星在太空中成功運作,成為我國空間技術發展史上在太空中運作衛星最多的時期。由我國衛星打造的“人造星空”,為加速我國資訊化進程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九五”以來,我國加快了應用衛星的研製步伐,先後成功發射了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通信廣播衛星、地球資源衛星、“北斗”導航衛星和海洋衛星等多類型的應用衛星。應用衛星種類不斷增多,涉及國民經濟諸多領域,幾乎囊括了世界上在太空中運作的所有應用衛星品種。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有關負責人指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衛星都是跨過了國際上航太國家先發射實用型衛星、而後發射應用型衛星的傳統發展階段,首次發射就投入了應用。

    “中國星”的可靠性也在不斷增強。我國1997年5月發射的“東方紅三號”衛星至今已正常運作5年多,“資源一號”、“資源二號”衛星在設計壽命兩年的時間裏,運作穩定,提供的資訊量豐富,其中1999年10月發射的“資源一號”衛星,已超期服役近一年,被譽為“長壽星”。應用衛星在預定設計壽命裏可靠工作,且可長時間超期服役,這種情況在我國衛星研製歷史上並不多見。

    “中國星”實現了系列化、組合化、平臺化。近年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運用成熟技術、成熟産品,實現技術創新,先後建立返回式、通信廣播、對地遙感和現代小衛星等4個系列衛星平臺。這些衛星平臺的建立改變了我國衛星工程傳統研製和組織方法,大大縮短了衛星研製的週期,為提高衛星的可靠性,實現“快、好、省”衛星研製的目標提供了保證。

    新華社 2002年9月01日

    


鑫諾二號衛星將於2005年升空
阿麗亞娜火箭將兩顆歐洲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中國衛星借力資本市場
統計稱今後20年我國衛星需求量將達到200顆
中國航太測控第一站 記總裝某基地喀什測控站
我國海洋一號衛星傳回第一張圖像
“風雲三號”某些技術指標超美國 將於2005年發射
中國正積極研製“風雲三號”系列氣象衛星
中國衛星發展“三步走”整體水準居世界前列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