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會授權布希動武看美國外交決策過程 
達巍

    10月11日,美國參眾兩院經過長時間討論,以壓倒多數通過了授權布希對伊拉克動武的決議,美國“打伊”的國內動員工作基本完成。如何看待美國國會通過的這項決議?第二次海灣戰爭是否已迫在眉睫?

    整個夏天,美國國內週邊繞“打伊”的爭論十分激烈。布希今年9月初結束休假回到華盛頓時,他面對著來自國會、民眾、盟國以及中東國家的質疑與批判。布希靠自己簡單、清晰、強硬的做工作作風,一個月時間就把懷疑力量“搞定”大半。

    對國會,布希軟硬兼施。9月4日,布希會見了18位重要議員,其後則派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等行政當局官員前往國會展開遊説工作,對國會“給足面子”;與此同時,針對民主黨人普遍反對“打伊”的立場,布希公開指責民主黨人反戰是為了中期選舉。參院多數黨領袖達施勒雖然氣得直拍桌子,可他心底也確實擔心,民主黨如果採取過激的反戰態度,可能真會惹惱選民。10月7日布希在辛辛那提發表電視講話,又當著全國人民的面向即將表決的國會施加壓力。

    對民眾,布希不斷宣傳薩達姆政權對美國構成的威脅。布希利用“911”一週年的機會,重新喚起了國民的痛苦記憶。在紐約世貿大廈遺址上,一個個遇難者名的名字在大提琴的伴奏下隨風而去時,我們可以想像,一年前的痛苦會如何在民眾心中重新涌起。10月7日的辛辛那提演講中,布希用直白的、“每個美國人都能聽懂”的話語,向民眾揭示了為什麼反恐戰爭第二階段要選擇伊拉克開刀。布希的理論是: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加上薩達姆政權的性質,兩者結合在一起,就對美國的利益構成了威脅。

    對外,布希9月以來多次與中、法、俄領導人通話,與英、加等盟國領袖會晤。英國也公佈有關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布萊爾最近還親赴俄羅斯,遊説普京。9月12日,布希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説,將薩達姆政權描繪成罪無可赦、毫無誠信的政權。布希的演講經過其“高參”的反覆修改,簡單清晰又強硬有力,清楚地向聯合國各成員國傳達了這樣的資訊:美國決心已定,其他國家要麼與美國一起幹、要麼讓美國單獨幹。

    在面對戰爭和非常情況時,布希的風格收到了不錯的效果。國會此次通過決議頗為順利,眾議院296票贊成,133票反對;參議院77票贊成,33票反對。美國在聯合國的努力也有收效。安理會五常正就新決議的措辭討價還價,估計再有一週,一個新決議就將出爐。

    此次美國兩院通過的決議幾乎是“史無前例”的。二戰以來,美國國會只授權過兩次軍事行動。第一次是授權美國總統擴大在越南軍事行動的《東京灣決議》;另一次就是1991年授權老布希發動海灣戰爭。

    與上一次相比,此次國會的授權可謂“慷慨”。首先,海灣戰爭時期,美國面對著伊拉克明確的軍事威脅——即伊拉克對科威特的侵略;而這次伊拉克並未對美國構成任何明確而可信的威脅。其次,海灣戰爭期間,美國是先獲得聯合國的支援並組織了國際聯盟,然後才獲得國會的授權;而此次國際聯盟尚未組成,聯合國決議也還在醞釀之中。更重要的是,1991年的決議對老布希限制很嚴,例如要求老布希在動武之前必須先向國會表明外交手段已經徹底失敗;而此次國會卻只要求布希在軍事行動開始後48小時內通知國會。

    國會態度一致的另一個表現是其領袖態度的一致。兩院的四位領袖一起起草了決議,達施勒、格普哈特、阿米等先前對“打伊”有所保留的議員在表決前都發表講話,明確宣佈支援的態度。國會領袖人物的態度起了關鍵作用,在民主黨領袖沒有要求本黨黨員投贊成票的情況下,還是有83名民主黨眾議員投了贊成票。

    國會一致的態度首先來自“911”以來美國國內的政治風向。“911”給美國人民造成的創傷對局外人來説是無法想像的。這種創傷有喪失親友的悲痛、“好心沒得好報”的錯愕、還有美國絕對安全神話破滅後的震驚。這一傷痛不僅至今未能癒合,而且在“911”一週年之際更有所強化。“911”對美國民眾來説決不止是一次恐怖襲擊,美國許多報紙、雜誌、電視、網站一年來始終以“戰爭中的美國”這類專欄標題報道反恐鬥爭的進展,美國普通民眾中支援對伊拉克有所動作的人佔了絕大多數。在這種“戰爭”氣氛下,強勢總統、弱勢國會已成必然。

    即將到來的中期選舉對國會此次表決也影響很大。首先,那些面臨選舉的議員絕不願意在選民面前把自己塑造成為了黨派利益而犧牲國家安全的形象。其次,安全問題一貫是共和黨的“強項”,而經濟問題才是“民主黨”的強項。既然在“打伊”問題上民主黨已經是“胳膊擰不過大腿”,那麼與其在這個問題上死纏爛打,落下話柄,並且把選民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安全問題上來,還不如痛痛快快通過決議,然後集中精力打“經濟牌”。美國經濟目前仍一片低迷,尤其是微觀層面更是糟糕,這一點才是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應該強調的因素。難怪在“打伊”決議通過後,參議院民主黨領袖達施勒長出一口氣説,“現在終於可以把精力集中到經濟問題上了。”

    半個世紀以來,美國總統多次繞過國會採取軍事行動。遠的不説,去年的阿富汗戰爭布希就沒有要求國會授權。就在今年夏天,白宮法律顧問宣稱1991年的國會授權仍然有效,因此布希這次“打伊”不需要國會授權。然而布希為什麼最後還是煞費苦心通過國會呢?這其中的原因,布希和國會領導人都十分清楚。決議通過後,白宮有官員説,決議的意義在於“告訴聯合國,美國在用一個聲音説話。”也就是説,國會此時通過決議,目的在於向國際社會表明美國已經結束內部爭論,達成一致意見。這背後潛臺詞就是,如果聯合國不通過有關決議,美國也可以單幹了。

    那麼另一個問題就是,布希這次“打伊”為什麼要通過聯合國呢?他為什麼不像在阿富汗、科索沃以及1998年的“沙漠之狐”那樣單邊行動呢?這其中的奧妙就是,布希仍未放棄政治解決伊拉克問題的可能性。如果聯合國達成新的決議,那麼國際社會就在伊拉克問題上形成了一致的聲音,薩達姆也就沒有什麼可“指望”的了。要麼按美國的要求辦,要麼就是戰爭。因此,布希在國會和聯合國的努力都説明,他還沒有完全放棄政治解決的可能。就像布希在辛辛那提的演講中所説,軍事行動“並非不可避免,也並非迫在眉睫”。

    如果聯合國形成決議之後美國再開戰,那麼美國不僅佔據了道義上的制高點,而且如果戰局順利,美國可以在戰後迅速從伊拉克脫身,把重建任務甩給聯合國,自己再投身下一個目標;如果伊拉克使用生物、化學武器導致美軍損失慘重,那麼伊拉克得罪的就不止是美國,而是整個國際社會了。

    今後布希的策略可能是,繼續加大對伊拉克的政治壓力,希望在政治壓力下“不戰而屈人之兵”,等待薩達姆自己解除武裝或伊拉克內部發生變化;當然,布希行政當局也知道這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不大。因此,美國還將繼續做好軍事打擊伊拉克的準備,當條件成熟時,美國可能採取奇襲心臟加特種部隊入侵的辦法,直接解決薩達姆政權。因此,像1991年“沙漠風暴”那樣的50萬兵力大規模入侵這次出現的可能性不大。

    (達巍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

    中國網 2002年10月14日


美繼續向海灣地區調兵遣將 50萬軍人將接種天花疫苗
伊副總統説將允許武器核查人員進入總統官邸
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內容及分析  
美國會授權布希對伊動武 130多國家呼籲和平解決伊危機
美參議院以77票對23票通過對伊動武授權決議
美伊關係再成熱點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