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政府危機分析 
李紹先

    10月30日,以色列政壇風雲突變,聯合政府中的最大夥伴——工黨成員集體向總理沙龍遞交了辭呈,執政一年半多的沙龍聯合政府解體,沙龍面臨重新組織聯合政府或者被迫提前舉行大選的局面。

    (一)以色列政府危機是兩黨角力的結果

    從工黨講,在去年初舉行的大選中,以工黨為代表的“左翼”遭受挫折,工黨出於無奈委屈加入沙龍聯合政府。但一年多來,歷來“主和”的工黨象被“綁在沙龍強硬派戰車”上的木偶一樣,在越來越激烈的巴以流血衝突中隨波逐流,處境極其尷尬。因此,長期來黨內不滿一直在積蓄,內部“退出派”與“入閣派”爭執激烈,要求“退出內閣”的呼聲日高,以承諾“將帶領工黨退出聯合政府”而于去年底當選工黨主席的埃利澤(國防部長)壓力越來越大,不得不尋找倒閣的有利時機。

    當不久前沙龍提出政府新的財政預算案時,埃利澤抓住其中用於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猶太人定居點開支部分向沙龍發難,在雙方多次談判未能達成妥協後,埃利澤帶領7位工黨部長集體向沙龍遞交辭呈,以期一箭雙雕:對外痛擊沙龍(猶太定居者是利庫德強硬政策最堅定的支援者),並可能一舉倒閣;對內則討好黨內多數,兌現當年黨主席選舉時作出的承諾。輿論注意到,由於工黨將於今年11月19日舉行新的黨主席選舉,因此埃利澤選擇此時退出政府明顯有“黨內拉選票”的嫌疑。

    從沙龍講,利庫德近期同樣要舉行黨內選舉,如果不能連任黨的主席,將意味著與下屆總理無緣。目前,前總理內塔尼亞胡咄咄逼人,早早就在黨內發起競選攻勢,這位當年常常受制于“強硬先生”沙龍的前總理現在表現得比沙龍當年還要強硬,對沙龍的政治生命構成嚴重威脅。因此,沙龍絲毫不敢掉以輕心,他心裏明白,在保護猶太定居者問題上“立場堅定”對爭取黨內多數至關重要。而且,沙龍也非常清楚,目前以色列政壇的力量對比明顯有利於強硬派右翼,因此在與工黨就財政預算案爭執的談判中,沙龍態度強硬,甚至公然威脅如不全盤接受財政預算案,就要“將工黨趕出政府”。

    (二)沙龍尚有明顯的迴旋餘地。

    在以色列議會(120席)中,沙龍聯合政府原有79個席位(包括工黨24席、利庫德19席),工黨突然退出政府後,沙龍尚存55席,迴旋餘地較大,只要拉攏一、兩個小黨入閣,就可“輕鬆度過”政府危機,避免提前舉行大選。

    目前,沙龍重點爭取的對像是極右翼政黨“以色列我們的家園—全國聯盟”(7席)。 “以色列我們的家園—全國聯盟”曾經也是沙龍的聯合政府夥伴,今年3月因不滿沙龍解除對阿拉法特的“軟禁”、主動對巴示弱而退出聯合政府。根據以色列法律,工黨部長辭職生效尚需48小時,沙龍將利用這一時間緊鑼密鼓與“以色列我們的家園—全國聯盟”黨領袖利伯曼談判。如果與利伯曼的談判不果,沙龍尚有與其他幾個小黨談判的選擇。一般估計,沙龍將不難爭取到議會多數度過政府危機,實際上這一點已經可以從“儘管工黨反對並退出政府”而沙龍的財政預算案仍得以通過(67票)得到印證。退一步講,即使沙龍不能順利重組聯合政府而被迫提前舉行大選(最早也得明年春天),在目前巴以流血衝突激烈、以色列選民情緒明顯右傾的背景下,工黨要想獲勝的可能性也極小。據一項最新的民意調查預測,如果現在就進行大選,剛剛退出聯合政府的工黨只能得21席(喪失第一大黨地位),而利庫德將獲得29席(現19席),成為第一大黨。

    (三)近期內以色列政府的巴勒斯坦政策將更加強硬,但沙龍的日子並不好過。

    從1992年開始,十年多來,以色列工黨或主政、或參政,從未離開過政府,對巴以和平進程貢獻頗多(無論順利時還是困難時,包括拉賓任總理的1993年9月達成歷史性的[奧斯陸協議])。目前,巴以流血衝突愈演愈烈,絲毫看不到得以緩解的跡象,而美國軍事進攻伊拉克、推翻薩達姆的行動日益迫近,中東局勢日趨複雜。工黨現在退出政府將給局勢增添明顯的消極因素,並將直接導致以色列政局更趨右傾,其對巴勒斯坦的政策勢必更加強硬。

    日前,阿拉法特新內閣誕生的消息剛剛傳出就遭到以色列方面的鄙視,總理沙龍在接受義大利媒體採訪時還公開稱,他將"永遠不會見"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預計,沙龍將變本加厲執行孤立阿拉法特和削弱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的政策,以討好留在內閣、特別是新加入內閣的右翼黨派;將繼續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採取軍事行動,並擴建猶太人定居點,以迎合黨內右翼,爭取黨內多數對其連任主席的支援;將在國內政策上更多地向宗教黨派的利益妥協。可以肯定,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拉法特的處境將更加艱難,目前正在中東穿梭訪問(計劃訪問12國)的美國總統特使、助理國務卿伯恩斯的以巴調解使命難以奏效,美、歐、俄及聯合國四方關於“中東和平的新方案”一時也難獲進展。

    另一方面,也應看到,沙龍的日子並不好過。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以色列經濟狀況十分不妙。高科技、旅遊業和建築業歷來在以色列經濟中佔據突出位置,特別是高科技和旅遊業更被視為支柱産業。但自從2000年9月底以來,巴以流血衝突持續不斷長達兩年多,以色列高科技工業和旅遊業受到致命影響。目前,近半數的中小型高科技公司或倒閉或慘澹經營、瀕臨倒閉(當然同時也受到國際經濟不景氣、全球“新經濟泡沫”破裂影響),絕大多數在以色列設立“研發中心”的國際跨國公司近兩年都未再向以色列的子公司注資(主要由於安全原因);旅遊業收入銳減(高達90%),外國旅遊者幾近為零,原先為迎接千禧年(2001年元旦)世界性的赴耶路撒冷朝聖高潮而投鉅資修建的豪華旅遊設施普遍空置,新建的五星級酒店內空空如也,飯店、咖啡廳冷冷清清;建築業也一片慘澹,廉價的巴勒斯坦勞動力被阻隔在了高高的鐵絲網的另一邊;最後再加上國防費用和保安費用的上升(居民消費費用的八分之一被用於保安),國內通貨膨脹,政府財政拮據,包括以色列駐紐西蘭使館在內的多處駐外機構因政府緊縮開支而被迫關閉。一般來説,工黨歷來被視為工商界利益的代表,其退出政府勢必將使本已處於困境中的以色列經濟雪上加霜。

    第二,沒有了工黨後的以色列聯合政府恐怕難以長久維持。工黨退出聯合政府後,沙龍在政治上的迴旋餘地明顯縮小,在很多問題上不得不屈從於小黨和宗教黨派的“極端主張”,甚至會出現左右掣肘的局面。同時,在國際上,因失去了“主和”色彩較濃的工黨的“掩護”,以色列政府將更易受到強烈的批評。因此,從較長時期來看,以色列政壇“重新洗牌”、提前舉行大選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李紹先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網 2002年11月1日


佩雷斯拒絕了沙龍發出的加入新內閣的邀請
以軍前總參謀長擔任國防部長
阿拉法特艱難組閣 巴以和談前途渺茫
以色列國防部長辭職 沙龍聯合政府解體
以色列工黨再次就預算案問題威脅退出聯合政府
中東和平
巴以衝突專家評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