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鏡頭•綠鏡頭--張家界自亮“黃牌”之後  

    2002年春天,張家界在每一個遊客的鏡頭中,是綠色的、充滿生機的。一群群野生獼猴在金鞭溪沿岸的叢林中覓食、嬉戲,不時做出可愛又可笑的動作。

    黃石寨和天子山保護區也是綠意盎然,去年冬天被拆除的建築物原址上,已長出青草和杜鵑花樹。遊人只有通過舊的旅遊圖,才會知道這裡曾有過人造的“天上的街市”。

    一個綠色的張家界又回到了世界懷抱。從1998年的“黑鏡頭”到2002年的“綠鏡頭”,世界自然遺産張家界武陵源走過了一條“由亂到治”的陣痛之路。

    黑鏡頭:呻吟的世界遺産

    1992年5月,世界遺産高級顧問桑塞爾和魯卡斯博士來到張家界武陵源進行實地考察。金鞭溪的峽谷風光和天子山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深深吸引了兩位客人,尤其令他們心動的是遊客來來往往,鳥兒還在樹枝上悠閒地歌唱。

    在遺産驗收的評估報告上,兩位專家給予武陵源風景區極高的評價。武陵源在風景上可以和美國西部的幾個國家公園相比,如布依斯峽谷、科羅拉多大峽谷。但是武陵源的海拔較低,具有完整的生態系統,珍奇的地質遺跡景觀和多姿多彩的氣候景觀,具有獨特的審美情趣。

    同年12月,武陵源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産委員會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在遺産證書上寫有這樣一句話,列入此名錄説明此文化自然景區具有特別的和世界性的價值,因而為了全人類的利益應對其加以保護。

    世界自然遺産這塊金字招牌,為武陵源每年帶來數百萬遊客。使得這個在20多年前,還地處偏遠湘西山區的林場成為國際知名的旅遊勝地。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譽其為“中國山水畫的原本”,“無價的地理紀念碑”,“擴大了的盆景,縮小了的仙山”。

    然而,當張家界市民為紛至遝來的遊客和直線上升的旅遊收入欣喜萬分時,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卻被有意無意地忽視了--那就是環境保護。一時間,在天子山、袁家界等地,逐漸冒出了不少賓館、飯店和大小不一的棚點。與此同時,處於景區交通樞紐的水繞四門,一些接待設施也在破土動工。景區優美寧靜的環境以驚人的速度被蠶食……

    景區的過度開發,極大地污染了自然環境,破壞了風景資源。1998年,充斥在武陵源景區內的建築面積已超過36萬平方米,違章建築面積3.7萬平方米。著名景點鑼鼓塌容納了一座“賓館城”,“世界最美的大峽谷”金鞭溪每天被迫接受1500噸污水。

    1998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在武陵源進行五年一度的遺産監測時,提出了尖銳的批評意見,認為“武陵源的自然環境已經像個被圍困的孤島,局限于深耕細作的農業和迅速發展的旅遊業範圍內,其城市化對其自然界正在産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1999年5月,國務院參事室參事王秉枕、吳學敏對武陵源遺産保護情況進行專題調查後,發出呼籲:“武陵源世界自然遺産資源非常珍貴,不可再生,要採取比一般景區更為嚴格的特別的保護措施。”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監測報告和國務院參事的意見,在湖南省引起強烈反響,也引起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

    2001年1月1日,《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遺産保護條例》正式實施,這是我國第一個保護世界自然遺産的地方性法規。2001年4月,朱鎔基總理到張家界市視察時,要求加快武陵源景區內建築物的拆遷步伐,加大退耕還林和綠化力度。

    自亮“黃牌”:景區大拆遷

    “世界自然遺産武陵源並未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示‘黃牌’!這張‘黃牌’是張家界市自己亮的,目的是給武陵源的生態保護敲響警鐘。”一見到記者,擔任景區拆遷安置指揮部主任的武陵源區委副書記丁雲勇這樣解釋“黃牌”。

    為嚴格履行《保護世界文化遺産和世界自然遺産公約》,實現中國政府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莊嚴承諾,從2001年10月開始,武陵源開始實施以“拆遷建築物、保護生態林、治理污染源”為主要內容的保護遺産重大舉措。

    這次張家界景區房屋拆遷面積達19.1萬平方米,其中有124家賓館、酒店,搬遷民居546戶共1791人。

    搬遷的世居居民將採取三種安置方式,即隱蔽性安置、城區統一安置和投資興業安置。六個隱蔽安置點已經規劃出每戶130平方米共100個宅基地供被拆遷戶建房。

    丁雲勇介紹,在武陵源景區大拆遷過程中,始終有四道難題無法回避:一是補償標準太低。補償金額與原值有較大距離。政府批准建設的,政府給予一定補償,但建房者自己也需要承擔部分責任;政府沒有批准的,政府不給補償。

    “因為按照全額賠償,我們根本賠不起。張家界市政府為此專門制訂了一個標準。參照退田還湖和高速公路建設的補償標準進行拆遷和安置。”

    拆遷中的矛盾始終與經濟利益的調整牽扯在一起。部分世居戶通過發展旅遊業致富,不想搬出武陵源景區;一些飯店老闆則認為補償標準太低,拆遷使他們“血本無歸”。

    第二個難題是世居戶生活出路困難。“很多世居戶認為,補償少一點可以理解,但是我以後出路怎麼辦?我們祖祖輩輩生活在景區內,靠山吃山,離開後就失去了生活來源。”丁雲勇不無憂慮地説,“政府最擔心的就是世居戶搬到山下後,會出現返貧現象。”

    為破解這兩個難題,使拆遷安置有序進行,張家界市政府明文規定,安置戶將優先經營景區內的部分攤棚、攤點、快餐網點以及從事轎夫、挑夫經營;城區安置點規劃了100套統建住房和相應的經營網點,供進城統一安置對象居住和經營,城區安置對象均實行經營區與住宅區分離。另外還規劃了投資興業安置對象20個,每戶將建擁有80個床位的賓館。

    資金缺口大是武陵源景區拆遷面對的第三個難題。據武陵源區的一份彙報材料,全區拆遷安置經費去年10月份到位資金僅1500萬,但一個星期的拆遷補償就花了1500萬。據測算,景區拆遷安置和植被恢復項目共需資金2.15億元,目前實際到位資金才0.66億元,缺口太大。

    第四個難題是處理被拆遷人複雜的債權債務關係。武陵源景區一部分接待設施在修建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三角債”關係。丁雲勇坦陳,有時候為拆一棟房,做好債權人和債務方的工作,一天要爬幾個山頭,難度比拆遷大得多。

    張家界武陵源景區大拆遷的消息,也牽動著世界的目光。一位著名遺産學者對此評價説:“雖然在對張家界的保護方面,當地政府曾走過彎路,但已經得到了及時的糾正。”

    綠鏡頭背後的憂思錄

    從2001年10月到2002年5月,張家界共拆遷了15萬多平方米的建築物。據當地環保部門測量,景區的廢氣排放得到嚴格控制,廢水全部進行凈化處理,空氣優良天數增加,金鞭溪的水質有很大改善,索溪水質根本好轉。

    “景區的固體垃圾比一年前減少了85%。所有拆遷的賓館地基全部栽上樹苗和草皮,武陵源景區的城市化傾向已經基本解決。”武陵源景區拆遷指揮部總指揮丁雲勇説起拆遷後的武陵源,露出燦爛的笑容。

    “大拆遷”使張家界逐步恢復原始風貌。當地一位政府官員説,為保護好世界自然遺産武陵源,張家界各族人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而在此之前,張家界旅遊業的繁榮是以犧牲世界自然遺産武陵源的環境資源為代價的。

    張家界“大建設”帶來大拆遷,被前來採訪的港報記者團比作“先污染後治理”。的確,上個世紀70年代末才發現的“旅遊明珠”張家界近幾年來旅遊發展速度很快,但也給人們留下許多沉重的反思。

    反思之一,風景名勝區開發必須先編制科學嚴謹的規劃。武陵源在1992年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後,缺乏一部可持續發展的景區詳規,以致出現比較嚴重的景區城市化問題。

    高品位的旅遊資源必須以高品質的旅遊規劃加以合理開發。大量的房子建在核心景區內,而且有些還經過有關部門的批准,至少説明兩個問題:一是對核心景區與旅遊功能服務區沒有嚴格區分,二是彈性的規劃使自然遺産保護流於形式,給“首長批條”、違章建築留下了空間。

    專家認為,世界自然遺産地的旅遊規劃一定要立足“合理保護、科學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科學嚴謹的規劃才能創造最大的生態價值、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反思之二,就是永遠不能以犧牲環境效益來換取經濟效益。武陵源剛通過世界自然遺産驗收時,當地人更多是看到遺産開發的經濟價值,而忽視了遺産自身的生態價值和美學價值。

    一些單位在核心景區擴建賓館等旅遊接待設施;農民則急於在景區建房辦餐館、旅社,一時間飯店如雨後春筍,多達400多家。生活垃圾四處堆積,污水橫流,武陵源逐漸褪去世界自然遺産的本色。

    反思之三,旅遊城市發展指標亟待完善。業內人士提出,張家界片面追求發展速度釀成苦酒,國家亟需制定旅遊城市的發展指標及評價標準。旅遊城市的發展通過什麼來評價?是經濟發展的各類硬指標,還是引了多少資招了多少商,是遊客數量,還是旅遊總産值?

    反思之四是立法保護世界遺産勢在必行。世界遺産是珍貴的、不可再生的旅遊資源,但它又是十分脆弱的世界自然與文化遺存。在利益機制的驅使下,若不依法保護,世界遺産很容易被“掠奪性開發”,成為短期行為的犧牲品。

    世界自然遺産武陵源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中國的世界遺産是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貢獻。世界遺産保護,人人有責。武陵源景區大拆遷在給張家界旅遊造成損失的同時,其實也給張家界帶來重新規劃、更上一個臺階的機遇。但願張家界自亮“黃牌”之舉,僅此一次。(完)

    新華網2002-05-18


奇景!張家界寶峰湖野鴛鴦野鴨子成雙成對
張家界投10億還原始風貌
大雨、濃霧、高人氣---目擊張家界雨中黃金周
旅遊大熱門:五萬人“情定”張家界
張家界“世界之最”觀光電梯將投入使用
泰山人滿為患張家界吃黃牌 世界遺産拒絕商業化
“張家界國家地質公園”揭碑
張家界真的要被世遺摘牌?
真的可靠嗎——質疑張家界將世界第一電梯建在懸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