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主持國家防總會議 部署抗洪救災工作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指示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溫家寶今天下午主持召開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緊急會議,研究部署當前抗洪救災工作。會議指出,最近一段時間部分地區暴雨成災,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關心受災地區群眾和抗洪救災工作,各地和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指示精神,緊急動員起來,帶領廣大幹部群眾全力以赴做好抗洪救災工作,採取有力措施,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努力降低災害損失。

    會議分析了當前的汛情。6月份以來,全國出現了較大範圍的降雨過程。西南、西北、華南地區普降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部分地區發生了山洪、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造成較為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搶險救災工作,中央領導同志多次作出批示。國家防總、水利部、民政部等部委及時派出工作組赴災區,協助地方搶險救災。受災地區各級黨委、政府加強對抗洪救災工作的領導,災區廣大軍民團結奮戰,頑強拼搏,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會議指出,未來一段時間江南總體降雨將明顯增加,天氣變化劇烈,強對流天氣隨時可能發生,東南沿海的颱風也進入多發期。近幾天部分地區仍將有強降雨過程,局部暴雨引發的山洪山體滑坡、泥石流災害很可能還會發生。

    會議強調,當前的防汛抗洪形勢比較嚴峻,各地各部門要緊急行動起來,切實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進一步落實防汛抗洪工作行政首長負責制。受災地區的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抗洪搶險救災工作作為當前頭等大事。思想要高度重視,不能有絲毫放鬆。主要領導要對抗洪搶險工作負總責,切實按照防汛責任制的要求,深入第一線,及時解決問題,檢查督促各項措施的落實。國家防總近日再派出四個工作組分赴福建、廣東和廣西、雲南和貴州、四川和重慶等地協助地方做好抗洪救災工作。

    第二,密切監視汛情的發展,認真做好洪水調度工作。要加強氣象水文監測預報工作,及時做出滾動預報,努力提高預報水準。要進一步落實和完善洪水調度方案和超標準洪水調度方案,嚴格按照批准的調度運用計劃執行,確保萬無一失。

    第三,落實防洪預案,及時轉移危險地區的群眾。各地要按照防洪預案,把保證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對居住在河道灘地、山洪泥石流易發區的居民,要進行一次排查,及時轉移受洪水威脅的群眾,努力避免人員傷亡,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第四,確保水庫度汛安全。要落實水庫特別是病險水庫安全度汛的各項措施,特別要警惕局部大暴雨對水庫帶來的危害。要保證通訊暢通,一旦出險必須及時通知下游群眾轉移,避免人員傷亡。加強大壩觀測和巡壩查險,出現險情要及時處理,消除隱患。

    第五,加大查險力度,排除隱患。巡堤查險要晝夜不斷,發現險情要立即報告,及時處理。堅持領導和技術人員值班,加強搶險的技術指導,做到準確判斷險情,採用正確的方法排除險情。查險要特別注意行政區劃責任段的結合部,穿堤建築物及其與大堤的結合部,水塘與溝渠,近堤的工礦企業、村莊、住宅區等。

    第六,準備充足的防汛搶險物料,落實搶險隊伍。重要堤段和薄弱堤段,要做到堤上備、車上裝、船上儲,保證足夠的搶險物料。沙石等物料要裝袋,做到隨要、隨到、隨用,保證搶險需要。要組織專門班子,落實搶險的應急措施和預案,落實搶險所需的器具、物料和搶險隊伍。

    第七,認真做好救災工作。妥善安置好受災群眾的生活,保證他們有飯吃、有水喝,有住處。儘快修復水毀工程,使災區儘快通電、通水、通路、通郵,特別是要保證交通和通訊主幹線的暢通。做好災區衛生防疫工作。各級衛生部門要準備好必需的藥品,組織醫務人員,迅速奔赴災區第一線防病治病,防止疫病流行。切實加強災區的社會治安,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保持社會穩定。

    第八,各地各部門共同協作,密切配合。鐵路、交通、民航等部門,要保證抗洪搶險物資的運輸暢通。電力部門要保證抗洪救災用電。農業部門要針對洪澇災害對農作物的影響,及時採取補救措施。計劃、財政部門要及時下撥抗洪搶險救災資金。國土資源部門要做好山地災害防禦工作。要充分發揮解放軍、武警部隊和公安幹警在抗洪搶險救災中的突擊隊作用。鐵路、交通、礦山等部門要對本系統的防汛抗洪工作進行檢查,落實自身的保安措施。

    會議要求,各地各部門要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認真落實“三個代表”的要求,進一步動員和組織廣大軍民,發揚偉大的抗洪精神,頑強拼搏,團結奮鬥,奪取抗洪救災的新勝利。

    新華社 2002年6月17日


江西部分地區發生洪澇災害
福建暴雨造成鐵路線多處塌方 多次列車折返或停運
三條鐵路線同時受水害 上海站多次列車停開或晚點
漓江遊輪恢復通航 廣西北部仍將有特大暴雨
福建省部分地區遭受洪災 朱總理慰問災區群眾
福建閩江流域洪水影響 鷹廈、外福鐵路線險象環生
廣西北部地區遭遇特大暴雨 部分河流超出警戒水位
廣西北部地區遭遇特大暴雨
汛期警戒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