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採取特殊政策措施加快培養少數民族人才  

    李嵐清:加快民族教育發展 促進各民族團結進步

    第五次全國民族教育工作會議26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與出席會議的代表座談併發表講話,他強調,要從貫徹落實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和促進經濟與社會發展、鞏固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的全局出發,充分認識發展民族教育事業的重大意義,大力推進民族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促進各民族團結進步與共同繁榮。

    李嵐清指出,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各級黨委、政府、廣大教育工作者、民族工作者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國民族教育事業取得了偉大成就,已初步建立起比較完整的民族教育體系。但是,由於社會歷史、自然條件等多方面的原因,當前我國民族教育的整體水準還不高,與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民族教育發展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加快民族教育發展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落實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舉措,是促進民族地區繁榮穩定的客觀需要,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基礎工程。我們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加快民族教育事業發展。

    李嵐清指出,發展民族教育、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我們必須堅持以發展為主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積極深化教育改革,努力開創民族教育事業的新局面。一是以實現“兩基”為重點,促進少數民族地區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十五”期間,在鞏固提高“兩基”成果的基礎上,確保少數民族地區實現“兩基”的縣達到70%以上;到2010年,要使少數民族地區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形成具有中國特色、適應21世紀現代化建設需要、充滿生機活力的社會主義民族教育體系。二是各級政府要加大對民族教育的投入,深化教育改革,形成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多方投資辦學的局面,促進民族教育發展。要從實際出發,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合理調整中小學校佈局,改革辦學體制,增強辦學活力,保證民族教育持續健康發展。三是切實加強和改進民族地區學校的德育工作。要高舉民族團結進步的旗幟,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民族團結教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對廣大師生加強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宗教觀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教育,加強我國各民族團結奮鬥光榮傳統以及優秀文化傳統的教育,使各民族廣大群眾進一步增強“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的觀念,牢固樹立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反對民族分裂的思想意識,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四是搞好雙語教學。要在認真做好學校教育中民族語文授課有關工作的同時,抓緊研究並採取有力措施加強和改進漢語教學,提高漢語教學品質,搞好少數民族學生的外語教學,使民族教育更加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

    李嵐清強調,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教育科技要先行。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對民族教育工作的領導,認真研究制定民族教育發展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中央和地方各有關部門要明確職責,密切配合,共同關心和支援民族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要通過轉移支付、專項資金、生活補助、對口支援等措施,切實加大對民族教育的投入。民族地區的各級領導幹部要團結帶領各族群眾,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開拓進取,紮實工作,依靠自身努力發展民族教育事業,徹底改變少數民族地區教育落後的面貌。

    座談會由國務委員司馬義艾買提主持。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內蒙古、廣西、貴州、西藏、寧夏、新疆等六省區負責同志先後發了言。中央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出席了座談會。

    全國民族教育工作會議是由國家民委和教育部聯合召開的。

      我國採取特殊政策措施加快培養少數民族人才

    “降分錄取”、“優先錄取”、“授權學科指標傾斜”……國家採取的一系列特殊政策措施,推動了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加快了少數民族人才的培養。

    來自第五次全國民族教育工作會議的消息説,根據西部大開發和民族地區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為加快少數民族人才的培養,國家近年來進一步完善了一系列培養少數民族人才和支援民族地區高等教育發展的特殊政策措施。在招生和培養方面,對少數民族考生採取“降分錄取,先辦預科打基礎,後上本科專業,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等措施。到2001年,全國已有17個省、區和部委所屬的100多所高校辦有民族預科班和民族班,年招生已達1.1萬多人;在本科和研究生統招政策上,採取“同等條件,優先錄取”,“適當降分和加分錄取”等措施,為少數民族考生創造了更多的升學深造機會。同時,國家對少數民族和西部地區儘量多投放高校招生指標,提高了少數民族學生的升學率。

    為了加強民族地區高校學科建設和高層次人才培養能力,歷次學位授予審核工作中,都充分考慮民族地區的特點,在授權的學科範圍和增列指標上對民族地區高校和民族院校採取傾斜政策,同時授權西部有關省區自行審批碩士點。目前,西部有關省區高校已有博士點59個,碩士點640個,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15所,碩士授予權的高校及科研機構53個;內蒙古大學、雲南大學、廣西大學、新疆大學和延邊大學等5所高校進入“211工程”。此外,為支援民族傳統醫學的發展,在學科目錄中專門增設了藏醫學和蒙醫學;同時,國家對民族和西部地區高校建設給予了大力扶持。這些措施有力地支援了民族高等教育的發展。

      國家投入力度不斷加大 少數民族教育辦學條件不斷改善

    由於國家不斷加大對民族地區的教育投入,各地少數民族教育的辦學條件不斷得到較大改善,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工作取得較大進展。

    第五次全國民族教育工作會議今天在北京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自1990年起,國家設立了民族教育補助經費,專門用於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九五”期間,中央財政又設立“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專款39億元,其中22億投向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困難較大、民族人口集中的西部12省、區。“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助學金”向民族地區投入了1.3億元,資助家境困難的各民族兒童就學。

    此外,師範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等專項經費的分配,也向民族地區傾斜。國家安排的四期世界銀行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發展項目貸款中,投入2億美元重點支援西部民族地區200個縣發展教育事業。1996年至2001年,國家利用國債和其他專項經費,通過實施國家扶貧教育工程、“211”工程、西部每省區重點建設一所高校、西部校園網建設、西部中等職業教育發展、高校擴招資助、普通高中發展、高校基礎設施建設、內地西藏班和新疆高中班等項目,對民族和西部地區投入的經費達53.68億元。

    據了解,中央財政近兩年安排的30億元中小學危房改造經費和“十五”期間50億元義務教育專款,其重點再次投向西部民族地區,少數民族教育的辦學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

    在國家的扶持下,各民族地區加快了義務教育的普及。少數民族地區青壯年文盲率已平均降到了15%以下。截至2001年底,全國民族自治地方699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中已有358個縣(旗)、市、區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佔民族自治地方縣級行政區劃單位的51%。

      95萬名少數民族“園丁”辛勤耕耘在教育戰線

    現在我國已有95萬名少數民族專任教師在教育戰線辛勤耕耘,教書育人。他們不僅在數量上,而且在品質上都已經基本適應了教學需要,推動著民族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

    記者在今天舉行的第五次全國民族教育工作會議上獲悉,近10年來,國家採取一系列措施,組織內地發達地區高校、中小學積極為民族地區培養、培訓了大批各民族教師,並鼓勵內地教師到民族地區任教。同時,採取舉辦短期培訓班、組織教育管理及教學改革經驗交流、到內地高校挂職鍛鍊、在職進修等多種措施,幫助民族地區培養、培訓師資。自2000年起,我國又實施了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目前已有17個省、區近40萬名教師參加了培訓,使教師的綜合素質顯著提高,形成了一支穩定的少數民族專任教師隊伍。

      對口支援讓西部地區教育受益匪淺

    在西部和少數民族地區,由於東西部地區校對校支援及城鄉對口支援廣泛實施,已給這裡的教育帶來很大的變化:辦學條件得到改善,師資隊伍素質和教育品質不斷提高,少數民族學生也因此受益良多。

    記者今天從正在北京召開的第五次全國民族教育工作會議上了解到,根據黨中央和國務院的總體部署,從1992年起,原國家教委和國家民委組織上海、廣東、北京等東部13個省市與內蒙古、雲南等9省、區的143個民族貧困縣(旗)建立幫扶關係,從資金、教學儀器設備、培訓教育管理人員和骨幹教師,以及指導教育教學改革等方面給予援助和支援。從2000年起,教育部又實施了東西部地區校對校對口支援及西部地區城鄉對口支援“兩個工程”,加大了對民族教育的扶持力度。最近,根據中央第四次援藏會議的要求,教育部正在組織落實內地15個省、直轄市和內地高等學校對口支援西藏7個地市和高等學校的教育工作。

    據了解,從1992年至2001年間,內地省市教育對口支援民族地區的資金、教學設備及培訓費總計達1.6億元;救助民族地區失學兒童3.8萬餘名;培訓中小學教師1.5萬餘人次,培訓教育管理幹部4898人次。內地20個省市舉辦的西藏班(校)17年來已累計招收初中生2萬多人,中專、中師、高中生1萬多人,大學生3000多人,現有在校生已達1.3萬多人,向西藏輸送大中專畢業生近1萬名。從2000年開始,在內地12個城市重點高中開辦了新疆高中班,還為新疆培訓教師和教育行政幹部860人,企業管理幹部1400多人。

      我國民族教育體系基本形成1900多萬少數民族學生在校就讀

    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全面實施,我國民族教育事業得到長足發展,受教育人口大幅度增長,如今共有1948.88萬少數民族學生在各級各類學校就讀,已基本形成包括幼兒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內的比較完整、具有我國特色的民族教育體系。

    記者從今天在北京召開的第五次全國民族教育工作會議上了解到,少數民族青少年和群眾受教育的規模不斷擴大,教育品質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據統計,與1991年相比,2001年全國各級各類學校中少數民族在校學生增長39%,其中,普通高校在校生增長189%,達到約56萬人,全國55個少數民族都有了大學生,有的還有了研究生和博士生;中等專業學校在校生增長131%;中等師範學校在校生增長20%;普通中學在校生增長83%;職業學校在校生增長52%;小學在校生增長20%。青壯年文盲率大幅度降低。

    民族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為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增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做出了重大貢獻。(尹鴻祝 張景勇)

    新華社2002年7月26日


“十五”規劃國家重點民族教育研究課題開題
部分人大代表認為要大力發展西部地區民族教育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