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揭開草木知音之謎  

    植物也有經絡

    1000多年前,人類就發現了特定的聲音可以使植物舞動的草木知音現象,但其原理一直是一個不解之謎。中國科學家精確地測定出植物的自發聲和接受聲的頻率,揭開了草木知音的科學原理,並運用發明的植物聲頻控制技術大大地提升了農作物産量和品質。

    目前,這種奇特的技術已在美國和中國北京、新疆、山西等地的133公頃農田應用,30多種農作物産量大幅度提高,抗病蟲害能力也有所增強。

    這項技術為在我國率先舉起物理農業大旗的青島物理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所有。該技術的發明者、生物物理學家侯天偵早年畢業于中科院瀋陽林業土壤學院,曾在美國從事研究工作多年。他發現植物具有類似於人體經絡的控制系統,創立了植物經絡學説。

    侯教授現任青島物理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自1986年以來,他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和美國生物科技公司合作研究8年,期間他還以新疆林業科學研究院生理生化研究室主任的身份主持研究植物控制系統的基礎研究項目,組織國內外7所院校及研究所的14位學者進行跨學科攻關。侯教授從植物的電、聲、熱、核等生物物理特徵的測定、植物的光合、呼吸代謝以及運動週期等方面的研究中,發現和實驗證明了“植物具有類似於人體和動物的經絡控制系統”,發現了植物經絡系統的穴位,提出了植物控制系統的理論,創立了植物經絡學説。該項基礎理論研究1994年通過了新疆科委主持的鑒定,鑒定為具有國際先進水準。

    1995年,侯天偵教授再次赴美合作,進行了5年的研究和大面積的田間試驗。他針對植物普遍具有自發聲和接受聲的特性,精確地測定出植物的自發聲和接受聲的頻率,並通過頻譜分析,找到了能夠刺激植物生長的最佳頻率和波段,使之與植物的自發聲發生諧振,匹配吸收,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綜合吸收能力,促進其科學生長髮育,達到增産、優質、抗病的目的。由此,發明瞭植物聲頻控制技術,研製出植物聲頻發生器。

    侯天偵教授的重大發現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他多次到巴黎、芝加哥、北京等地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先後發表了植物經絡現象、植物控制系統等方面的研究論文7篇,轟動了美國、英國、日本、法國、澳大利亞等國的學術界。斯坦福大學、戴維斯大學、伊利諾伊斯大學和日本三菱公司等財團企業紛遝而至,重金相邀。

    我國時任住美大使李道豫派遣使館科技參贊王曾榮和農業官員專程到試驗基地考察後,向國家科委彙報了這一情況。1997年2月,國家科委組團赴美請侯教授回國進行該項技術的試驗、示範和推廣。

    王曾榮同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憶了當年在美國考察侯教授技術應用的情況。他説:“1995年侯天偵教授再次赴美進行合作研究和大面積的田間試驗時,我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任中國住美國大使館公使銜科技參贊。1996年7月,我受美國朋友的邀請和中國駐美大使李道豫的派遣,和使館科技處負責農業的官員莊仁安專程赴加州考察4天。在那裏,我們除了和邀請侯天偵教授在美國與其共同試驗研究的Bio-Sonic公司總裁John Destito先生等交談外,還參觀了位於美國加州Castroville的草莓農場、農場生菜田和加州Saniness市郊的葡萄園試驗田等。我們同時參觀了試驗用的對照田,並與農場主進行了交談。這些農場主告訴我們,採用侯教授的技術可明顯增加農作物的産量,提高作物的品質和抗病蟲害的能力。”

     神奇的“音箱”

    根據植物經絡學説研製出來的植物聲頻發生器看起來像音箱,4面各有一個喇叭,可支放在地裏向四週發射聲波。這些聲波聽起來像長短不一、高低不同的風笛聲,可以擴張植物葉面氣孔,增強植物的光合作用,從而刺激它們的快速生長。

    侯天偵教授説,植物聲頻發生器操作起來也非常簡單,可根據不同作物及當時的溫度和濕度,選擇不同頻率的波段。一般每週使用3次,每次3小時,一隻發生器發出的聲波可覆蓋大約100畝(合7公頃)作物。

    實驗結果顯示,這種技術可使玉米、草莓、棉花等增産一到五成,給人類帶來的效益是巨大的。

    山西省臨猗縣農民韓隨虎在他承包的3公頃棉花地裏使用了一台造價不超過4000元的植物聲頻發生器,棉花比以前增産了三成。他説:“棉花聽了這種聲音特別高興,苗躥得高,葉子綠,分枝多,開花大,結出的棉桃比以前多一倍。”

    據新疆建設兵團農六師在200畝棉花地的實驗,應用植物聲頻控制技術每畝一年投資約10元人民幣,增産15.5%,每畝增收110元,投入和産出比為1:11。

    北京市順義區潮白河蘇莊有500畝當今優秀的梨類品種新世紀梨園。2000年,技術人員對這些梨樹進行技術試驗,在118天的時間內,用聲頻處理49次,同時在葉面噴施微肥2次,結果不僅梨的産量增加了27%以上,而且梨的等級也有了顯著提高,一等品增加了80%多,二等品增加了8%,三等品減少了14%。

    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加州一個農場裏進行的番茄對比試驗中,將成熟的番茄隨機採樣,擱置在室外陰涼處,一週後,處理區的果實新鮮如初,三周後果實仍然完好無損,而對照區的番茄已經潰爛了。聲頻處理降低了番茄的含水量,延長了貯藏期近一倍。

    在加州的另一個草莓農場有200多畝試驗田,每月收5000盒草莓,使用聲頻技術後每月收7000盒。草莓苗由於第二年結的果實變小,品質變差,農場主需要每年更換一次草莓苗。用聲頻技術處理後,當年的草莓苗能保留到第二年和第三年,産量不減,品質不變,甜度還有所提高。農場主高興地告訴參觀者,他的3年生草莓苗結出的果實拿到市場上出售,顧客看不出與一年生的草莓有什麼不同。

    聲頻控制技術從1995年至今在國內外的30多種作物、蔬菜、花卉和果樹上進行了7年的試驗、示範,記錄下一串串振奮人心的數字:

    玉米經聲頻技術處理後,苗高增加17%以上,穗長增加22%以上,成熟期提前7至10天,增産達38%以上。

    在溫室試驗中,3種生菜經聲頻處理後平均鮮重增加45%以上,田間試驗增産40%以上。

    草莓經聲頻處理後,含糖量增加24%以上,Va、Vc、Vb含量分別增加了50%、213%、900%以上,33種礦物質元素有31種增加,2種減少。

     擎起物理農業的大旗

    對許多人來説,物理農業還是一個稍感陌生的新潮詞彙。可對35歲的陳玉健來説,已經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實體和前景可觀的産業了。

    陳玉健任董事長的青島物理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因在國內率先舉起了物理農業的大旗,被圈內人士稱之為“物理農業第一人”。

    陳玉健當初所學專業是工程建築,與世界上最尖端的物理農業絲毫不沾邊。他最初涉足的是房地産業。經過幾年的發展,有了雄厚的經濟實力。憑著敏銳的眼光、超前的思路,陳玉健把自己搞房地産掙下的血汗錢,一股腦兒地投在了物理農業上。去年底,他的青島物理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青島高新技術開發區成立,全國第一面物理農業大旗從此高揚在黃海之濱。

    “把錢投在物理農業上虧不了。即使虧了,為中國農業發展作一次大膽嘗試也值得。”陳玉健説。

    將眼光瞄向物理農業,除了看到物理農業的廣闊前景外,與陳玉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也密不可分。

    一次到沂蒙山出差,陳玉健看到一名上四年級的小女孩兒在辦退學手續。女孩兒流著淚説,父母看病欠下很多債,家裏再不無力供她上學了。陳玉健馬上跟村委會取得聯繫,當場拿出一些錢來救助了小女孩和村裏其他幾個上不起學的孩子,使他們重返校園,並承諾,將一直供到他們大學畢業。為讓更多的失學兒童複學,陳玉健又聯合多家企業籌建扶貧助學基金會。

    陳玉健手裏的核心武器是植物聲控技術及其産品。今年3月,青島市科技局組織海內外專家對植物聲頻控制技術及産品進行鑒定。專家們認定,該項研究水準居國際領先。鋻於該技術研究的發展潛力和前景,專家們還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給予支援,加快其産業化進程。

    坦率地説,在青島物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之前,侯教授回國推廣聲頻控制技術的效果並不顯著,甚至可以説是緩慢。對此,侯教授認為他找錯了合作對象,因為合作方都是些官辦的行政單位,決策時人為的東西太多,一旦一把手有變動,原來的計劃就全打亂了。傷心之下,侯教授發誓再也不找官辦單位合作了。陳玉健按市場機制運作的想法與侯教授不謀而合,股份制公司的成立大大加快了這項物理農業新興技術的推廣進程。

    目前,青島物理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已在國內建立起3個試驗示範基地,還與中國農機化研究院、中科院植物所、山東理工大學、台灣大學等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關係。他們計劃今年再在全國建立6個示範基地,在山東建立一個物理農業綜合基地。

    陳玉健透露説,為適應中國千家萬戶的農業生産方式,一次處理10畝地左右的小型植物聲頻發生器即將推出,售價只有大型機的三分之一左右。可以預言,在不遠的將來,植物聲頻發生器將會像普通農具一樣走進廣大農村的千家萬戶。

    陳玉健説,今生今世他將致力於物理農業技術及産品的研發和推廣應用,為農民兄弟們造福。

     人類探索的足跡

    人類對草木知音這一自然現 象的探索,幾乎一刻也沒停止過。

    人類對於植物聲控的探索至少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中國宋代的沈括、王灼分別在其著作《夢溪筆談》和《碧雞漫志》裏記載了一個草木知音的故事:當時的一位作曲家創作了一支叫作虞美人操的曲子,可以使江南的一種虞美人草枝葉舞動。

    100多年前,達爾文也曾給含羞草連續吹奏巴松管,希望用音樂引起它的羽狀復葉運動。儘管實驗沒有成功,但他卻鼓勵著許多後來人堅持不懈地從事植物聲學方面的探索。

    近年來,世界各國科學家進行了多種實驗,探索聲波或音樂對農作物的影響,希望用聲音提高産量或改良品質,並且出現了可喜的苗頭。

    法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的科學家每天給番茄播放3個小時的優美音樂,使番茄可重達2公斤。前蘇聯也有人用同樣的方法收穫了重達2.5公斤的蘿蔔和直徑達60公分的大蘑菇。

    然而,由於未能精確地測定出植物的自發聲和接受聲的頻率,並進行頻譜分析,也造成了許多矛盾和混亂的現象。

         發展物理農業任重道遠

    儘管物理農業技術是新世紀人類農業發展的大趨勢,但人們已經認識到,要推廣和發展新興的物理農業技術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專家們指出,20世紀的化學農業極大地提高了農作物的産量,但隨著化肥和農藥的過量使用,造成地力衰退、農作物品質下降、環境污染等,嚴重影響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當前,農業正處於由化學農業向生態農業過渡時期,而物理農業是實現生態農業的主要途徑之一,即將電、磁、聲、光、熱、核等基本物理學科的知識和相關領域的高新技術作為有效的物理肥源應用於農業中,在無污染的條件下達到增産、優質、抗病的目標。植物聲控技術及其産品則是物理農業的一個重要方面。由於世界各國日益關注可持續發展問題,無害、高效的科學技術將在21世紀的農業中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植物聲控技術順應了這一發展趨勢。

    專家認為,中國約有1.27億公頃耕地,如果推廣這種技術,農業增産、增效的前景將十分可觀。他們建議説,作為物理農業組成部分的植物聲頻控制技術是一項新興技術,需要儘快提高認知度、加大研究投入和力度並加快推廣應用。

    中國科學院植物學研究員宋艷茹研究員説,植物聲頻控制技術是物理農業的一個重要方面,而聲頻發生器是其初期的産品。她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給予強有力的支援,包括急需開展的相應基礎性研究,擴大聲頻技術的應用範圍和作物種類,優化、規範産品的使用條件,深入研究聲頻技術的增産機理,更新換代産品等等。她還特別建議,各級政府應支援建立相應的物理農業示範基地,給農民提供一個可學習參照的樣板。

    科技部技術市場管理促進中心研究員王曾榮説,要使這項物理農業技術在全國推廣,還有大量工作要做。植物經絡理論的進一步驗證和各種作物的自發聲頻率以及與環境的關係的研究和測定工作,不是一家青島物理農業科技公司可以完成的。相關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課題,需要國家支援,也需要更多的大專院校和研究所參與。

    山東省政協委員宋傳傑説,物理農業是國際上同期的努力方向,為中國農業發展之大計,農業主管部門、科技主管部門要儘快對此項技術進行社會、經濟、生態等方面的綜合、科學評價,確認其可行性,為大規模運用鋪平道路。他同時呼籲,政府要有力度地支援物理農業發展,在發展政策、研發投入上給予傾斜。

    青島市物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玉健説,植物聲頻控制技術及産品,目前急需加快産業化開發和推廣應用。他們今年計劃在全國建立7個示範基地,其中之一是在山東建立一個物理農業綜合基地。與此同時,還將對植物聲頻控制技術及産品進行深入研究,從整體、細胞和分子水準做機理探討。以便儘快將這項發明變成我國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農業高新技術産業。(董學清 劉海民)

       新華社2002年7月18日


權威人士:花木致癌説法不成立
致癌花木驚現京城人家 專家列舉52種促癌植物
植物真的有感情嗎?
青島發現不明"植物殺手"綠化帶有"滅頂之災"
“植物殺手”豚草瘋狂蔓延江西省
遼西發現“世界最早的花”--中華古果(多圖)
日本科學家揭示植物葉莖生長機制
植物防止“近親繁殖”的奧秘
“情草”為啥會跳舞 植物專家説原由
尋常植物不尋常 我國積極研究、開發爬山虎
植物的智慧
植物的生存策略
日科學家發現植物受傷時會發出警告資訊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