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赴南極科考第一人”楊寶偉:南極風雲伴我高歌  

    此前,記者多次與遠在南極的楊寶偉聯繫。由於當時的通訊剛接通,記者只能與楊寶偉進行短暫的通話。楊寶偉説,只有這一部電話能與國內聯繫,通話時間不能過長,以免耽誤其他人的事情。於是,楊寶偉與記者約定,一旦能上網再進行聯繫。

    昨天,遼寧第一位赴南極考察的科研人員楊寶偉從南極中山站給記者發來電子郵件,詳細地介紹了他在南極的工作和生活。

      【新聞關注】 十多級大風吹壞了風向風速儀、百葉箱、衛星天線

    楊寶偉形容南極中山站是“一個大家庭”,只要工作需要,任何人都積極參與。在抵達南極中山站的4個月後,楊寶偉的工作及站上其他學科的工作都已有條不紊地進行。楊寶偉説:“2001年11月14日從上海出發,歷經兩個月,于2002年1月15日到達中國南極中山站。之後,我的工作一直很忙。除了要幹好自己本職氣象工作外,我作為中山站副站長,還負責其他學科的科學考察工作的管理和協調等事宜,有時還協助站長去幹一些後勤方面的工作。”

    楊寶偉説:“在這裡,惡劣的天氣很多,暴風雪經常發生,低溫我們不怕,就怕暴風雪。”在前往南極中山站的途中,楊寶偉感受到了南極風的厲害:“在南極,風能殺人,這裡的風很可怕。11級至14級的暴風夾雪經常出現,來得快而且猛,工作和休息的房間(集裝箱)呼呼響,晚上根本不能睡覺。”暴風雪之後,楊寶偉與另一安全人員要負責檢查戶外的鐵塔、工作天線、儀器設備是否受損。

    5月20日,楊寶偉自己所用的10米塔尖上的風向風速儀被13級的暴風吹壞。當時無法修理,他只好啟用另一個塔上的備份儀器代替,所幸的是資料沒有丟失。三天之後,南極的風才稍微減弱,楊寶偉爬到塔上才將其修好。不僅這樣,狂風還吹倒了楊寶偉的百葉箱,儀器被損壞,30米高塔尖上的衛星天線也被吹壞。這是進站以來發生在楊寶偉身上三件對工作不利的事情,楊寶偉説:“每件事情發生後,我都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及時搶修。冒著天寒地凍爬上30米高的鐵塔上,我不斷給自己鼓氣。”

    南極中山站的人員基本都在各自的工作室或實驗室工作,只有吃飯的時候才能聚在一起放鬆一下,而且這種情況也只有在天氣好的時候。遇有暴風雪的天氣時,科研人員就在自己的工作室簡單就餐,吃一些速食麵、火腿腸、餅乾,喝飲料水或自己平時化的雪水。遇到這樣情況的時候,楊寶偉又增加了一些工作,除了向站長彙報天氣狀況之外,還要打電話到各個房間清點人數。這時室外工作都停下來,科研人員都不能外出。

      【新聞線上】 高唱《南極之歌》

    到過南極的人都深知,在南極有一種積極向上、勇敢獻身的“南極精神”。南極第18次科考人員在雪龍船上向南極進發的途中,幾次開會都大合唱一首歌,那就是《南極之歌》。當楊寶偉再次唱起這首歌的時候,他就想起4月4日清明節那天,全站人員冒著大雪,爬過一座雪山,穿過一段海冰來到望京島(望北京),看望犧牲在這裡的中國科學家。楊寶偉説:“這些人為了南極事業永遠安息在這裡,激勵著每一個南極人。” 

    此時,南極中山站已進入58天的極夜時間。楊寶偉工作忙起來有時分不清是白天還是晚上,剛剛調整好的生物鐘又有些紊亂,極夜是這裡最難耐的時候。楊寶偉就利用業餘時間想方設法多為大家舉行一些遊戲活動,如乒乓球比賽、撲克牌比賽、卡拉OK比賽、檯球比賽和世界盃足球賽競猜活動等。目前,楊寶偉深感南極的神聖,在這裡每個人都被它凈化、陶冶和鼓舞,“南極精神”也將永遠激勵他今後的生活和工作。

    【新聞聚焦】 在南極學會求生

    南極氣候酷寒,是世界最冷和風暴最多、風力最大的陸地。天氣條件複雜惡劣,是南極科考最大的危險因素。氣象保障服務的品質,對南極科考的成功與否及科考隊員的生命安全至關重要。歷史上,先後有12個國家在南極建立過62個科考站,但是,由於氣候條件惡劣和鉅額耗資的限制,維持到今天的只有18個了。

    有些小事在國內很容易辦成,可在這裡受條件限制,辦起來卻很難,要花費很多時間和力量。就拿水來説,楊寶偉要開著雪地摩托車拉著雪橇到海冰上找適宜的冰山,刨冰運回來裝進化冰池加熱、溶化,再進行過濾才能飲用,或在站區內找乾淨的雪進行處理。每星期都要進行一次這樣的勞動,這是必做的事,它關係到南極科學考察人員的生存。楊寶偉表示,在南極求生,這是他們必須學會的。

    6月21日是仲冬節,它是南極人特有的節日。這一天是南極最黑的一天,以後將逐漸走向光明,科考人員的工作生活也將隨著光明的到來更加充滿信心和活力。楊寶偉興奮地告訴記者:“光明向我們招手,祖國也在向我們召喚。”

    作為南極第18次科學考察人員,他們首先要對長城站和中山站的氣象設備進行更新和維護。南極長城氣象站始建於1985年2月,至今已工作了17年,始建於1989年2月的南極中山氣象臺也已經工作了13年,這兩個站均為世界氣象組織的發報站。為確保氣象資料的延續性,使觀測在同一基準上繼續下去,自第14次南極考察起,我國便開始對兩站的常規氣象觀測系統進行更新和改造。除更新及維護設備之外,科考人員還要進行大氣臭氧的觀測,並在兩站進行常規的氣象觀測,接受和處理高解析度氣象衛星資料。

    【新聞人物】 “遼寧赴南極科考第一人”

    楊寶偉,1986年大學畢業,1992年調入瀋陽氣象臺,擔任觀象臺業務副臺長。2001年2月,中國南極考察隊開始選拔隊員,楊寶偉在遼寧200多個氣象臺站近千人中榮幸當選。9月27日,楊寶偉正式成為中國第18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之後,他被國家海洋局南極考察辦公室主任任命為中山站副站長。 (趙艷新)

    遼沈晚報 2002-7-3


我國多學科協作完成第18次南極考察
南非在南極救援行動初戰告捷 21名俄科學家脫險
印科學家發現南極冰層在擴大 與全球變暖不矛盾
南極新冰山使南極近海浮游生物減少
衛星照片顯示南極大冰川崩融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