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産克隆牛再次“難産”

    有關科學家稱,體細胞轉化出錯、過預産期後胎死腹中、早期易死亡是克隆牛三大難關。

    1月16日,是山東中大動物胚胎工程中心的克隆牛“牡丹”的第二次預産期。面對從北京趕來的十幾家媒體的錄影機和照相機,“牡丹”迎著漫天飛舞的雪花,卻絲毫沒有將要臨産的樣子。

    “牡丹”是被稱為首批“中國造”克隆牛的第一頭克隆牛媽媽,第一次原定的預産期是1月2日,但“牡丹”最終沒能眾望所歸。

    ■國産克隆牛帶來希望和思考

    主持克隆牛項目的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中國動物學會理事長陳大元教授介紹,去年在深圳和萊陽培育出的克隆牛,其胚胎一個是從紐西蘭引進,另一個是從日本引進,而本次從構建克隆胚胎到克隆胚胎移植都是由中心的科研人員自己在曹縣做的,他們負責構建克隆胚胎,山東中大動物胚胎工程中心的專家負責移植,因此被稱為我國“土生土長”的克隆牛。

    但如果從科學的嚴謹程度上講,這批克隆牛的“身份”還有待進一步考證,依照胚胎工程中心專家的説法,“這是為將來的克隆産業化做準備。如果現在懷孕的12頭牛都生産的話,那就是一種批量生産了。”

    在曹縣五里墩村,“牡丹”正帶給人們希望——中國本土克隆胚胎技術的成功;也帶給人們思考——克隆技術作為生物領域的高精尖,是否需要用産業化來證實它存在的必要性?(陳筱紅)

    ■克隆牛要過“三關”

    “如果説一頭普通高産奶牛是一台原裝品牌電腦的話,那麼,克隆牛就是用電腦零件重新攢出來的電腦。這個攢的過程,涉及到10到20道的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可能受到人為因素影響,所有工序中影響因素的累積越多,對最後出世“克隆牛”産生的後果也就越不確定”。 昨日,一位在法國國家農業科學院從事克隆動物研究的權威科學家在接受本報記者越洋電話採訪時表示,“克隆動物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最近多利羊患關節炎,就充分説明瞭這種不確定性的影響。至於山東‘克隆牛’最少也要闖‘三關’。”

    這位科學家告訴記者,克隆技術最難攻克的關鍵在於如何把一個完全分化的體細胞變成一個沒有分化的受精卵,這好比把一張寫過字的紙擦乾凈再重新寫一樣,如果有一點沒“擦”乾淨,日後克隆出來的動物就會出現畸形或者其他各種問題,這是克隆動物的第一關。

    根據對各國克隆動物實驗的統計表明,克隆動物容易出現兩類問題,一是到了預産期生不出來,胎死腹中,再就是出生一個月之內,容易早期死亡。目前,日本克隆動物的早死亡率達50%,台灣的一頭克隆牛也出現失明,而前不久居然有克隆動物被奶嗆死,山東曹縣克隆牛同樣也將經受這兩道關的考驗。

    ■單純克隆牛缺乏市場

    對於克隆牛的産業化前景,有關科學家認為,短期內很難實現,因為目前全世界的克隆牛都處在實驗階段,産業化雖然是最終趨勢,但現在各種相關技術並不成熟,何況安全性上並沒有確切的研究結果,“而一項成熟的技術進入市場,必須要經過千百次的檢驗”。

    此外,好的良種奶牛也要幾萬元左右,扣掉將來産業化後的各種人工成本,從經濟效益上講,克隆奶牛並不具備比普通奶牛更大的優勢,“克隆動物産業化的方向應該是將來對轉基因動物的克隆,比如,將藥物蛋白轉移到牛的基因中的轉基因奶牛,通過這種奶牛的牛奶,可以回收對我們有用的藥物,這種牛非常珍貴,而單純的克隆牛不太可能有好的市場。”(曾偉)

    《北京青年報》2002年1月17日


中國要有克隆牛了
克隆牛在生産中的應用價值擁有四大優點
中國第一頭土生土長的克隆牛"大妮"即將誕生
中國頭兩例克隆牛日前正式通過專家鑒定
12頭牛成功懷孕 小村探訪克隆牛
我首例克隆牛“康康”昨滿月
我國第二例皮膚細胞克隆牛降生
我國首例克隆牛夭折
美華裔科學家培育的克隆牛自然繁殖産犢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