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頭牛成功懷孕 小村探訪克隆牛

    在山東省曹縣一個鮮為人知的小村,有12頭牛成功懷上了克隆胚胎,且一半是雙胎。順利的話,這批克隆牛將於明年1月上旬出生。據目前所知,單批克隆這麼多牛,在世界上還是首次。一枚克隆胚的成本不會超過100元,而目前一枚常規胚胎的成本近千元。兩相比較,克隆技術的應用前景一目了然。

    關於克隆的消息近來一直熱鬧著:國內,先是深圳出生了第一頭克隆牛,可惜因嗆奶而夭折,而後山東萊陽又先後産下兩頭克隆牛;國外,美國先進細胞技術公司“冒天下之大不韙”,克隆出人體胚胎,一時間全球鬧得沸沸颺颺。

    鮮為人知的是,在山東省曹縣的一個小村莊裏,已有12頭牛成功懷上克隆胚胎,且一半是雙胎,還有少量三胎。順利的話,這批克隆牛將於明年1月上旬出生。據目前所知,單批克隆這麼多牛,在世界上還是首次。

    一家民營企業選擇與中科院合作,經理卻被譏為“傻帽”

    曹縣位於魯西南,是有名的畜牧業大縣,也是一處重要的黃牛産地。克隆牛基地在城郊五里墩村的山東歸一集團。2000年底,在公司總畜牧師馬世援的積極聯繫下,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陳大元教授進村進行克隆牛實驗。

    歸一集團是家民營企業,本來無關高新技術,主業是養牛。可總經理于忠波偏偏“心比天高”,1997年以來主動承擔了兩項國家級課題、三項省級課題,結果一直在投入,基本沒什麼産出,弄到現在只能靠賣一點牛奶維持。現在,他居然又要搞被許多人認為前途渺茫的克隆牛,於是招來“傻帽”之譏。

    于忠波卻想得很遠。雖是黃牛大縣,但曹縣黃牛與國外良種牛相比,生長速度慢,在肉質、屠宰率等方面也存在差距。“進口牛肉每公斤賣到100多元,我們的牛肉才十幾元。”

    近幾年來,他們從國外引進種牛以改良牛種,但效果不佳。那麼,直接從國外引進良種牛胚胎,用本地母牛作受體繁殖良種牛行不行?這條路也並非完美無缺,一是成本高,二是受到母牛的數量和生理規律的制約,並非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第三,生出來的牛犢性別不能控制。

    于經理想到了“克隆”。

    “早知道曹縣能和我們合作,中國的克隆牛3年前就出來了”

    中科院的老教授怎麼相中了千里之外的這個小村子?“這多少有些偶然。”馬世援説。

    馬世援,64歲,原在山東省農科院畜牧研究所從事牛胚胎移植技術研究,用他的話説,“黑頭髮幹成白頭髮了”。1996年,他與省農科院的科研人員來到曹縣,依託歸一集團實施一項“國家948”農業科研項目,從國外引進600枚良種肉牛“蓋普威”的胚胎,成功移植389枚,249頭牛懷孕,産下221頭“胚胎牛”。項目完成後,他又幫助歸一集團建立了公牛冷凍精液站、胚胎移植站以及一個高産奶牛場,兼顧培訓員工,讓技術人員熟練進行胚胎移植。1999年,他一退休,即被歸一集團聘為總畜牧師。

    其時,中科院動物所陳大元教授正為尋找一個滿意的合作基地而奔波。該所“家畜的無性繁殖(即克隆)”研究項目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支援,卻難以找到合作單位。馬世援與陳大元一拍即合。陳大元教授感慨地説:“要是早知道曹縣能與我們合作,1998年我們的克隆牛就可能出來了!”

    實驗室條件簡陋,窗簾竟是舊床單做的

    今年4月,克隆胚胎移植開始進行。實驗需要135頭受體牛,歸一集團把原來準備人工受精的高産奶牛都拿了出來,另外又買了80頭黃牛。

    克隆的大致過程是這樣的:從牛耳朵上取下成纖維細胞,用其細胞核作為核供體。再從屠宰場取回廢棄的母牛卵巢,取出卵母細胞,培養成熟後,去掉其中的細胞核,把作為核供體的細胞核放進去,完成核移植,並將其培養成克隆胚。此次共培養了600多枚克隆胚,但沒有那麼多受體牛,最後實際移植了135頭,在每頭牛的子宮內放了兩枚克隆胚。令人稱奇的是,1998年山東省農科院通過體外受精繁育的一頭“試管牛”,肚裏也懷上了克隆牛!

    克隆胚移植後的60天至90天裏,技術人員檢查發現,有27頭牛懷孕了,且有雙胞胎,還有三胞胎。這一受孕率,大大高於國際水準。儘管後來牛群發生流産,目前仍然有12頭正常懷孕。“這也就是我們暫不對外公開曹縣克隆牛的原因,因為流産率高,我們心裏也沒底。不過,我也不信一頭都不給我剩!”馬世援説。

    馬世援介紹,如果一切正常的話,克隆牛將於明年1月2日後陸續出生。“真能一批産下這麼多克隆牛,確實夠轟動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克隆胚胎是五里墩的小村子裏搞出來的!要知道,我們實驗室的窗簾都是用舊床單做的。”

    技術員魏強帶著記者參觀了歸一公司的實驗室。除了那臺生産冷凍精液細管的三頭吸管分裝機外,其餘設備都很普通。克隆實驗室的基本要求是控溫、控濕、無菌,連空氣都要過濾凈化。除了無菌外,其他條件在這裡難以滿足。

    走出實驗室,遠處傳來牛叫聲。循聲而往,牛場就在實驗室後面,足有千余頭,大部分是膚色黑白相間的奶牛。牛群中,我們看到了懷著克隆牛的黃牛和奶牛,它們的耳朵上都有明顯標記,一眼就能辨認。

    目前我國克隆研究“小而散”,能否“分進合擊”?

    任何一項科學技術,只有轉化為生産力,才能體現其價值。“我們現在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讓克隆牛儘快從實驗室裏走出來。”馬世援有些激動。

    克隆胚有這樣幾大優點:其一,被克隆的牛具有特別優秀性能,這完全由人來決定;其二,控制性別,克隆奶牛就挑母牛,克隆肉牛就挑公牛,經濟效益無形中翻了一番;其三,數量不受限制,可根據市場需求決定;其四,成本低,原材料就是牛的耳朵和卵巢,一塊牛耳朵上可取下成千上萬個成纖維細胞,十年八載都夠用了。即便加上一些硬體投入和人員工資支出,一枚克隆胚的成本也不會超過100元,而目前一枚常規胚胎的成本要近千元。兩相比較,克隆技術的應用前景一目了然。

    目前,克隆胚移植在技術上還存在“一低一高”兩大問題,即受胎率(成功懷孕的比例)偏低,只有20%左右,而常規胚胎移植達50%以上;流産率較高,究竟是什麼原因,還在進一步研究。由此看來,這項工作是“實踐帶著理論跑”。

    馬世援坦陳,我國克隆研究“小而散”。表面上看,從事克隆研究的人很多,很熱鬧,但資金和人力都很分散,不僅多花錢,週期長,且很難研究深入。他認為,應由國家有關部門出面組織若干真正有實力的單位,從不同環節入手,分頭進行研究,“分進合擊”,可能很快取得突破。“就像蓋一座大樓,要有人燒磚,有人打門窗,有人搞裝修,有人做水泥預製件,等等。搞克隆研究,應像當年搞兩彈一星那樣!”他特別強調,決不能因為有克隆技術,就只盯住一兩個優良品種。一定要注意保護物種多樣性,儘快建立基因庫。不能待到幾十年後某些物種消失了再去後悔。“總之不能讓先進技術把人坑了!”

    “計劃再好,沒有錢什麼也辦不了!”

    要批量生産克隆牛,就要建立克隆胚的工廠。最近幾個月裏,馬世援大部分時間把自己關在宿舍裏,琢磨克隆胚工廠化生産的事兒,最後拿出一本厚達數百頁的項目書時,頭髮又白了許多。

    看著這本項目書,馬世援的眼裏流露出茫然:“計劃再好,沒有錢什麼也辦不了!”要把克隆胚胎工廠和克隆牛繁殖場建起來,至少要有1500萬元,他的月收入才1600元,哪來那麼多錢?雖然1500萬對一個企業來説並不是大數字,可磨破嘴皮,還是沒幾家企業明白這個項目,因而到現在還未找到合適的合作夥伴。據了解,在國內,同類企業也有了兩家;在國外,同類企業已經有好幾家,其中一家正打算進入中國市場。可現在沒有錢,馬世援只能幹著急。好的技術在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可他們沒有錢;企業有錢,可他們又找不到好項目,或者有好項目他們也看不出。

    馬世援的痛苦還不僅在此,眼前的困難讓他回想起幾十年科研工作中看到的怪現象:“有時搞科研還得搞關係,不吹不拍還弄不到錢。有的人靠説假話弄到科研經費,卻根本不花在科研上,用來搞別的事情去了。我們真想幹的人又沒有錢,多可悲啊!”

    

    《人民日報 . 華東新聞》 (2001年12月21日第一版)


我首例克隆牛“康康”昨滿月
我國第二例皮膚細胞克隆牛降生
中國克隆牛"康康"誕生
第二例克隆牛有望明年誕生
台灣第一頭克隆牛出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