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局新“內閣”面面觀 

曾潤梅

    1月24日,台灣“內閣”改組名單最終拍板定案。由於此次改組的主旨在於為陳水扁兩年後的“總統”連任打拼,因而新“內閣”被外界稱為“拚選舉”的“戰鬥內閣”。

    一、換血幅度大

    陳水扁“政府”自上臺以來,一直給外界以行政效率低下、財經經驗缺乏的感覺,在拚“選舉”的總原則以及“拚政績”、“拚經濟”的次原則下,這次改組不僅重要職位全面換血,而且異動“閣員”超過半數以上。

    一是“行政院”三長全面換將。在民進黨成為“國會”第一大黨後,外界一般猜測,個性低調、謹言慎行的現任“行政院長”張俊雄將獲得留任,但陳水扁最後卻宣佈由現任“總統府秘書長”遊錫堃接任。遊錫堃中選的原因在於:具有8年宜蘭縣長的豐富行政經驗;在民進黨內沒有派系色彩;深得陳水扁信任,如在2000年7月發生的“八掌溪事件”中,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他,選擇在第一時間辭官代陳水扁受過。為了彌補遊錫堃經濟經驗的欠缺,最後由現任“經濟部長”林信義高升“行政院副院長”。至於在協調行政、立法“兩院”起關鍵作用的“行政院秘書長”一職,最後確定由曾任5年“立委”,個性豪放、靈活,人緣極佳的現任“駐美副代表”李應元接任,以強化行政、立法“兩院”的互動。

    二是財經首長全部換血。如何“拚經濟”,使台灣經濟脫離去年的谷底,是陳水扁能否連任的關鍵,因而財經“部會”首長人選成了新“內閣”能否成功的關鍵。現任“財政部長”顏慶章轉任WTO代表,由誰來接任令陳水扁大傷腦筋,人選幾經波折,最後決定由在金融圈輩份相當高的“中國國際商銀”董事長李庸三接任。“經濟部長”一職的人選也遇到同樣的問題,最後幾經考慮才決定“華航”總經理宗才怡接任,但也有人指出,雖然宗才怡在一年之內將“華航”扭虧為盈,但以當前島內衰頹的經濟及“經濟部”龐雜的事務,宗才怡能否適任還是一個問題。

    三是留任者不多。在這次改組中,39個部會共有23個部會換人,只有“法務部長”陳定南、“陸委會主委”蔡英文、“研考會主委”林嘉誠、“僑務委員會主委”張富美等16個部會首長留任。其中,最為最重的8部2會,除“法務部”、“僑委會”外全部換人,如“內政部長”由前高雄縣長余政憲接任,“外交部長”由“總統府副秘書長”簡又新出任,“交通部長”由“政次”林陵三扶正,“教育部長”由“政務委員”黃榮村轉任,“國防部長”由“參謀總長”湯曜明出任,“蒙藏委員會”由“政務委員”許志雄接掌,“財政部”及“經濟部”都換人等等。

    從此次“內閣”改組的面孔來看,雖然不一定令人“耳目一新”,但的確變動幅度不小,而且有刻意改善“行政院”施政不夠周延,補強財經“部會”職能的用意。

    二、“扁內閣”成形

    在上臺之初,囿于各種政治現實,陳水扁無法完全主導“內閣”的組成,但這次“內閣”改組卻是由陳水扁一手主導的,而且“扁係人馬”全面進駐重要“部會”,與其説是由“行政院長”遊錫堃組“閣”,倒不如説是陳水扁組“閣”來得貼切。

    一是陳水扁全面主導。按照台灣“憲法”的規定,“行政院為最高行政機關,且向立法院負責”,所謂的組“閣”權,也即“內閣”的籌組權在於“行政院長”而非“總統”,但是這次改組除了美國及李登輝有一些介入的痕跡外,完全是由陳水扁一手主導的。雖然遊錫堃不斷對外宣稱他擁有完整的組“閣”權,但實際上,不僅遊錫堃是在前幾天才被告知接任“閣揆”,現任“閣揆”張俊雄則是根本被排除在外。同時,作為執政黨的民進黨內各派系在此次“內閣”改組中,根本沒有置喙的餘地,令黨內各派系極為不滿。

    二是“扁家軍”全面接班。從這份“內閣”名單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上至“行政院長”下至各“部會”首長,全是陳水扁熟悉與信任的人馬。一者,陳水扁擔任台北市長任內成立的舊“市府團隊”多人躍上臺面,成為新“政府”的要員。如“行政院長”遊錫堃為前台北捷運公司董事長,“總統府秘書長”陳師孟為前台北市副市長,“交通部長”林陵三為前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長,“工程會主委”郭瑤琪為前市府“國宅”處長,其他如林嘉誠、林全、陳菊、張富美、李逸洋等都屬於“舊市府團隊”人馬。二者,對陳水扁絕對忠誠的自己人一概得到重用,如林信義在過去一年多來不計毀譽地貫徹陳水扁的意志,甚至為陳水扁扛下“停建核四”的罪名,深得扁心。前高雄縣長余政憲沒有“中央部會”的歷練,卻出任首席部會“內政部”的首長,關鍵在於余家自1980年代就與陳家有了深厚的革命感情。雖然簡又新與蔡英文都曾經是李登輝的人馬,但過去一年多來,與陳水扁配合密切,早已成為扁的親信。三者,還有一批如“經濟部長”宗才怡這樣的堅定的“挺扁”人士也得到重用。

    三是不滿意的人下臺。陳水扁上任之初,因顧慮民進黨佔“國會”30%的現實,而成立了所謂的“全民政府”,“閣員”當中,國民黨籍的舊官員、社會賢達、學者及民進黨人士混雜其中,相互之間常因理念不合、默契不足而各自吹調,有人甚至與民進黨意見相左,令陳水扁抑鬱不已,這次正好借“內閣”改組之機,把他們踢開。如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因從專業出發,有一些政策不合陳水扁的味口被趕下臺;政績不錯的前“內政部長”張博雅因團隊精神與配合度不夠而外放至“考試院”;自稱政績不錯的前“外交部長”田弘茂則被認為是因不願安插陳水扁的人馬進駐“外交”系統而無法留任,這些曾被陳水扁借重的非民進黨人士基於忠誠度或配合度不夠而一一挂冠。

    外界有評論稱這次改組後的“內閣”既不是“全民內閣”也不是“聯合內閣”,根本就是陳水扁“內閣”,誠然,一個配合度高、忠誠度高的“內閣”,可以完全貫徹陳水扁的意志,但是忠誠度過高的反效果,往往是秉承上意,聽不到多元意見,造成政策孤注一擲的風險。

    三、變“閣”與不安

    隨著連續四波“內閣”成員的相漸亮相,這個即將走馬上任的“選舉內閣”的確給外界帶來不少的新氣象,但同時也潛藏著一些不安的氣息。

    一是“台獨”色彩深厚。對照新舊“內閣”的名單,不難看出,只要與“台獨”理唸有所衝突的統統下臺,只要是堅持“台獨”的或得到留任或重用,整個新“內閣”“獨”氣四散。如陳水扁的愛將、新任“總統府秘書長”陳師孟,“獨派”色彩濃厚,反對“戒急用忍”鬆綁,在2000年8月曾以學者身分大聲倡議向投資大陸的臺商開徵“國家安全捐”,引起一陣譁然。留任的“陸委會主委”蔡英文不僅是李登輝提出“兩國論”的幕後操盤手,其在過去一年多的任內更是以陳水扁的意志為已意,以阻撓兩岸經貿發展為能事。另外,像曾任“台獨聯盟”副主席的“行政院秘書長”李應元、“政務委員”陳其南、“能原委員會主委”歐陽敏惠、“蒙藏委員會主委”許志雄、“故宮博物院院長”杜正盛等等都是島內“獨”名昭著的人物。在陳水扁當局拒絕一個中國原則、“九二共識”,不斷推行“漸進式台獨”之際,新“內閣”又如此“獨”味濃濃,更將增添兩岸關係的不確定性。

    二是唯“扁”是令令人擔憂。權力欲極強的陳水扁在民進黨只佔“立法院”三分一少數時,都能罔顧“憲政體制”、漠視政治現實,唯已意是從,在民進黨成為“國會”第一大黨,加之台灣團結聯盟的加盟,民進黨將在“立法院”獲得較穩定的支援,陳水扁將更加為所欲為。當“扁”意與民意相違背或衝突時,這個以陳水扁兩年之後的連任之路為目標,以貫徹陳水扁的意志為中心的“選舉內閣”、“戰鬥內閣”若一意孤行,勢必會遭到以監督“政府”行政為職責的在野黨的強烈反抗以及民眾的強烈不滿,令政局動蕩不安。

    三是“拼經濟”有待觀察。在台灣民眾決定“再給阿扁一次機會”的願望下,民進黨在島內經濟不斷衰退下仍然成為“國會”第一大黨,新“內閣”能否如民所願“力拚經濟、開創新局”還存在不少的疑問。一者,雖然從面孔上來看,新“內閣”換血幅度不小,但也只不過是“扁家軍”或從臺面上潛出,或從副手扶正而已,難脫“從左手換到右手”之嫌。這群年輕力盛、忠誠度及配合度高的“扁家軍”能否為其大老闆的連任之路打出一片輝煌的政績,有待實踐的檢驗。二者,台灣經濟衰退的關鍵在於因民進黨以“意識形態治國”,堅持“漸進式台獨”而使兩岸關係持續緊張。所以在陳水扁當局拒絕一個中國原則、“九二共識”,加之新“內閣”“獨”味濃厚之際,財經“內閣”能否在兩岸經貿及“拼經濟”上交出亮麗成績令人懷疑。

    經過幾天的暄擾,“戰鬥內閣”已枕戈待發,如果他們的“戰鬥標的”僅只是兩年後的“總統”選舉,或者壁壘分明地視在野政黨為“戰鬥對象”,其結局不但不可能“拚經濟”,甚至可能把經濟給拚掉了。

    (本文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

    中國網2002年1月25日


陳水扁換了“行政院”為競選連任做準備
台灣“內閣”人事全部確定
湯曜明“入閣”:若作四點承諾 可獲黨紀從輕處分
李登輝派系人馬出掌臺當局新“內閣”要職
臺工商界人士建議新“內閣”應將兩岸“三通”視為施政重點
台灣:湯曜明入“閣”不想退黨
國民黨將嚴處“入閣”黨員
反對黨指陳水扁讓嫡系“組閣”擺明為連任鋪路
親民黨評“內閣”改組:“李扁體制”已成形
海峽兩岸
關注台灣選舉
2001台灣研究報告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