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克隆所有人體器官?9位中外科學家稱疑點甚多  

    徐榮祥這幾天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他一句“5年內克隆所有人體組織器官”的話引起學術界的軒然大波。國際細胞學會主席Leonard I.Zon、包括5名院士在內的8名中國生命科學家紛紛對徐榮祥發佈的成果發表不同看法,認為“重大成果”疑點甚多。

      徐榮祥是我國著名燒傷醫療專家、民營企業美寶集團董事局主席、青島醫學院客座教授。

      今天下午,徐榮祥在北京飯店舉行了一場題為“組織器官克隆複製”的公眾報告會。徐榮祥發往各媒體的邀請函中稱:“由於美國哈佛醫學院幹細胞研究協會的 L eonard I.Zon公然在我國舉行記者招待會,誹謗我們的成果,侮辱我中國文化……公眾報告會將以事實回應Leonard I.Zon對我們中國人發明的侮辱,保障我們中國人的人權,維護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尊嚴。”

      事情發端于8月16日徐榮祥對外公佈的一個消息———用“原位和體外複製的組織器官實驗證實人體生命之謎是再生潛能細胞”。消息稱:徐榮祥帶領一班科研人員,利用細胞培養出組織器官,包括心肌、腎小球、腎小管、胰腺、胸腺、腸、胃、神經和毛囊等。

      徐榮祥稱,“這場業已發生的醫學革命發端于對細胞運動規律的深刻認識。我們發明創造的核心是:破解人體生命之謎”。同時,他還對“5年內克隆所有人體組織器官”表示了信心。

      消息一經公佈,立即引起國內外生命科學家的關注。中國8名生命科學家對徐榮祥發佈的成果發表了不同看法。

      我國“973幹細胞項目首席科學家”李淩松教授表示對這一成果一無所知。但他表示,“只要是複製出器官,就肯定要解決3個問題,而這是5年甚至更長時間內根本做不到的。這3個問題是:複製出器官的血液供應;複製出器官的神經功能,如何完成大腦的神經支配;複製器官與人體生理環境中的協調。這是一個必須融合生物工程、材料工程、幹細胞生物工程于一體的多方合作項目。”李淩松還透露,承擔863項目的曹誼林教授曾在裸鼠背上率先複製出人的耳朵,但包括曹教授本人也承認,只解決了組織器官的組織架構,複製出的耳朵沒有神經、沒有血管分佈,沒有器官應有的任何功能,只是一個“擺設”。

      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曹誼林認為,克隆人體器官在中國乃至世界都還處於初步階段。建一個“人體配件工廠”並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炒作“克隆”概念一定要謹慎!克隆人體器官至今仍是國際性難題,在目前許多關鍵技術還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克隆所有人體組織和器官尚不可能。

      304醫院創傷研究室博士後李健福認為,如果徐教授的理論最終成功,他將無疑是諾貝爾獎得主。但是,能證明其理論成功的關鍵部分他在此次發佈中卻“疏忽”了。

      幾乎所有做出反應的專家,都共同強調:越是重大成果越需要嚴格求證。而“求證之處”,他們共同指向了國際權威科學雜誌。

      對李淩松、曹誼林等的質疑,徐榮祥反駁説,“看來他們是沒有搞清細胞生命和人造非生命體的關係。”

      關於科研項目必須具備的“可重復性”,徐榮祥稱,“我們培養細胞也是經過14年的摸索才成功的”,“只是由於其中獲得的經驗太珍貴,為了我們民族的利益,不便公開其秘密,從而讓他人一時難以理解。但可按科學驗證的方式重復其結果。”

     對這種“重復驗證”他也表示出自信:“我們科研成果完全可以公開驗證,不怕重復驗證。”

      徐榮祥還表示,“現在我發現了一條新路進行公佈,目的是及時地提供給大家作為參考。而獲不獲諾貝爾獎,我從來沒有羨慕過。”

      在這場國內科學家學術論爭風波突起的同時,來華進行學術交流的國際細胞學會主席Leonard I.Zon,近日應媒體約請對此發表了自己見解。他説:“從生物學理論角度來看,專家當初對造血系統細胞的複製,通過了總共8個步驟,經過五六年才取得初步成功,而且只限于造血幹細胞。要做到真正的人體器官克隆,會是一個非常長的研究過程,因此我覺得‘5年內克隆所有人體組織器官’是不現實的。”

      Leonard I.Zon的這番見解,就是徐榮祥致媒體邀請函中提及的“誹謗和侮辱”———報告會上,徐榮祥委婉且簡單地以幻燈片形式加以反駁。他透露,他的這項發現已經在2001年申報了中美等多國專利加以保護———這説明他們已公開了科研成果並獲得我國及國際智慧財産權的保護。

      散發公開信的徐榮祥卻輕鬆地將今天的報告會解釋為“只想將成果向公眾做一次普及和介紹。”徐榮祥表示:“科學是真實客觀的,也是經得起驗證的。我相信,真理越辯越明。”

    《中國青年報》2002年8月24日


徐榮祥斷言:五年內肯定克隆所有人體器官
幹細胞首席科學家:5年克隆人器官絕不可能
5年內不可能實現器官克隆
科學家研究出更簡便的克隆術
中國生命科學家稱5年內有可能克隆全部人體器官
中國已成功培養和使用了“組織幹細胞”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