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談判即將啟動  

    龍永圖:中國與東盟合作前景廣闊

    自去年11月第五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決定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以後,有關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問題一直深受世人矚目。日前,本報記者就此專訪了中國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

    問:您能否介紹一下我國與東盟經貿合作情況?

    答:近年來,我國和東盟的經貿合作取得了全方位的發展,雙邊貿易持續增長,雙方在相互投資、承包勞務等領域的互利合作卓有成效。

    自1995年以來,我國和東盟的雙邊貿易額年均增長15%以上。2001年,雖然受世界經濟不景氣及“911”事件的影響,我國與東盟貿易仍保持增長勢頭,全年進出口貿易額達416.1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3%。其中,我國出口183.85億美元,進口232.29億美元,比上年分別增長6%和4.7%。我國與東盟的貿易額在我國對外貿易總額中的比重從1995年的6.94%增至2001年的8.2%。東盟現已成為我國的第五大貿易夥伴,我國已成為東盟的第六大貿易夥伴。

    截止到2001年底,東盟國家共來華投資17972項,協議外資金額534.68億美元,佔我國吸引外資總額的7.2%;實際投入261.75億美元,佔我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6.6%;中國企業在東盟國家投資共740項,總投資10.91億美元,其中中方投資6.55億美元;中國企業在東盟國家簽訂的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合同總金額195.81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24.43億美元。

    去年11月,朱鎔基總理和東盟領導人決定在未來10年內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我國與東盟的經貿合作將進入嶄新的發展階段,合作前景將更加廣闊。

    問:從您介紹的情況看,近年來我國同東盟的經貿關係已經發展得很快,那麼為什麼我國還要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呢?

    答:我國和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是我國和東盟領導人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程度不斷加深、區域經濟合作蓬勃發展的形勢下,為加強雙方睦鄰友好合作所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我國和東盟經濟聯繫不斷深化的必然結果。

    我國與東盟國家地理位置鄰近,發展經貿合作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雙方長期以來形成的睦鄰友好的政治關係,也為發展經貿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近幾年來,我國和東盟國家的經貿關係發展十分迅速,雙方在資源構成、産業結構和工農業産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補性很強,開展經貿合作的潛力巨大。

    目前,區域經濟合作與經濟全球化已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兩大主要趨勢,通過建立各種優惠的經貿安排,尋求更大的經濟發展空間,已經成為世界上多數國家的一項重要的政策選擇。亞洲金融危機,以及去年以來亞洲和世界經濟的下滑局面,更凸顯了我國和東盟進一步加強經濟聯繫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這一背景下,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無疑對於雙方實現優勢互補、聯合自強,開拓新的發展機遇,共同抵禦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風險,增強亞洲國家在國際經貿事務中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對我國而言,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有利於加強我國與東盟國家的政治、外交和經貿關係,有利於實現我國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拓寬出口渠道,擴大經濟發展的空間。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東盟國家是我國西南省區的主要出口市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將大大促進這些省區的出口,有利於配合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

    問: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的一件大事,您可否解釋一下自由貿易區與我國在WTO中承擔的義務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答:作為當前區域經濟合作的最主要形式,自由貿易區與以WTO為代表的多邊貿易體制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從法律上講,自由貿易區是對WTO最惠國待遇原則的例外。WTO通過關貿總協定第二十四條和服務貿易總協定第五條認可了這種例外,同時也對自由貿易區進行了必要的規範和約束。也就是説,我國和東盟在建立自由貿易區的過程中,必須遵守WTO的一般原則和規則,但在市場準入方面,我們相互給予的待遇,可以比雙方在最惠國待遇基礎上給予其他WTO成員的條件更加優惠。

    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是我國在積極參與多邊貿易體系的同時,努力加強與周邊鄰國開展區域經濟合作的一項重要舉措。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與WTO倡導的貿易自由化宗旨和目標相一致,同時,它在市場開放程度上比WTO更進一步,這就為雙方擴大雙邊貿易和相互投資,挖掘發展潛力,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和更廣闊的空間。今後,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與發展,它將與多邊貿易體制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共同推進世界貿易自由化與便利化的良性發展。

    問:我們知道,從去年11月朱鎔基總理同東盟領導人宣佈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以來,雙方的官員已經開始了接觸和磋商,您能否談談目前這項工作的進展情況?

    答:在去年11月的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朱鎔基總理和東盟領導人已授權各自的經濟部長和高官,儘快啟動自由貿易區談判。自那次會議以後,中國和東盟雙方都在積極落實領導人達成的共識,加緊進行自由貿易區談判的籌備工作。

    為加強雙方的溝通,儘快啟動談判,我國已經通過駐外使館分別與東盟各國的主管部門就自由貿易區問題進行了接觸,外經貿部還於今年2月初派團走訪了部分東盟成員和東盟秘書處,就自由貿易區談判問題與東盟方面交換了意見。東盟內部也已召開兩次經濟高官會,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問題進行了研究,並決定由泰國牽頭,東盟各國派代表參加,東盟作為一個整體與中方進行談判。雙方有關官員還利用今年2月在墨西哥城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一次高官會等場合,對談判的有關安排問題進行了商討。

    目前,雙方已商定於今年5月14日—16日在北京召開第三次中國—東盟經濟高官會和第一次中國—東盟談判委員會會議,啟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工作級磋商。會議將就自由貿易區談判的原則、模式、內容、時間框架等問題進行討論,為未來的談判制定工作計劃。雙方官員現正在認真籌備這次會議,以取得積極進展,為今年9月的中國—東盟經濟部長會議和11月的領導人會議在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問題上取得實質性成果而做好充分的準備。

    問: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後將對雙方經濟貿易産生重要影響,請您描述一下自由貿易區的前景?

    答: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後,將形成一個擁有17億消費者、近2萬億美元國內生産總值、1.2萬億美元貿易總量的經濟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也將是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將為中國和東盟帶來互利雙贏的局面。中國—東盟經濟合作專家組的研究分析表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後,中國對東盟的出口將增加106億美元,增幅為55.1%,東盟對中國的出口將增加130億美元,增幅為48%。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不僅將鞏固和加強中國與東盟之間業已存在的友好合作關係,也將進一步促進中國和東盟各自的經濟發展,擴大雙方貿易和合作規模,提高本地區的整體競爭能力。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中國和東盟將更好地分享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帶來的利益,共同迎接挑戰,為亞洲和世界經濟的穩定和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談判即將啟動

    2001年11月6日,在汶萊首都斯裏巴加灣召開的中國與東盟(10+1)領導人第五次會議上,朱鎔基總理與東盟10國領導人達成重要共識:雙方將在10年內建成自由貿易區。這是雙方領導人高瞻遠矚做出的重大決策,也是中國第一次承諾與他國達成自由貿易安排,堪稱中國與東盟關係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也為中國的周邊外交開闢了新的局面。

    雙方關係不斷深化的必然結果

    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交往源遠流長。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歷經風風雨雨,逐漸走向成熟。至1991年,中國與所有東盟成員國建交或恢復外交關係,5年後中國又成為東盟全面對話夥伴國。1997年,江澤民主席與東盟領導人共同確立建立面向21世紀的睦鄰互信夥伴關係,為雙方樹立了新的奮鬥目標。近年來,雙方高層往來頻繁,各層次對話活躍,政治互信不斷加深。東盟國家對中國態度有了明顯轉化,普遍認為中國的發展壯大對東南亞是一個機遇。中國、東盟政治關係的良好勢頭為雙方發展更深層次的經濟合作提供了必要條件。2000年底,在朱鎔基總理提議雙方探討如何加強經濟聯繫、提供貿易投資便利後,不到一年,中國—東盟專家組就明確建議建立中國—東盟自貿區。這項建議旋即由中國與東盟高官會審議通過,並在2001年底為雙方領導人所批准。可以説,進入新的世紀,中國與東盟關係已形成政治互信與經濟融合良性互動的積極態勢。

    雙方經濟合作發展的必然趨勢

    過去10年,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迅猛增長了4倍,2001年達到400多億美元。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將把一個更加成熟、廣闊的市場展現在世人面前;東盟則加速一體化進程,力求以經濟融合迎接各種挑戰。中國與東盟正在相互重新認識,在對方經濟戰略中的地位都顯著上升。東亞金融危機期間及其後,雙方貿易在逆境中仍以年均約15%的速度增長。但目前,雙方貿易額在各自外貿總額中的比重都還不到10%。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將在這個世界上經濟最活躍的地區形成一個擁有最多人口和最大潛力的統一市場,不僅會促進中國與東盟國家各自的經濟發展與出口增長,也將為人類的進步與繁榮做出積極的貢獻。

    雙方適應經濟全球化浪潮的必然選擇

    資源的全球配置和世界統一市場的形成是全球化的目標,也是經濟發展的趨勢。但由於存在不合理的經濟秩序和資源佔有的不平等,各國在力圖抓住全球化機遇的同時,也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全球化帶來的各種矛盾和衝突。

    在此背景下,區域經濟一體化迅猛發展。各主要地區都在加緊行動,構築有利於自身發展的地區依託。據統計,世界上的區域經濟協定已達成140多個。最近幾年,歐洲經濟一體化已進入貨幣統一的高級階段,美洲已確定要成立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非洲也建立了以經濟融合為目標之一的非洲聯盟。亞洲國家近年來急起直追,區域合作方興未艾,東亞10+3合作自1997年誕生以來取得迅速發展,成為本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區域合作機制。中國與東盟在10+3框架下率先啟動自由貿易區進程,是對東亞合作的重要貢獻,必將對東亞地區的融合産生深遠影響。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既適應了經濟全球化的大潮,與歷史前進的方向相一致;又應對了全球化帶來的挑戰,符合本地區各國的共同利益。可以預計,中國與東盟做出的這一選擇必將推動東亞乃至整個亞洲的各種力量進一步加強協調與合作,從而為本地區的發展與繁榮提供一個前所未有的有益環境。

    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的積極嘗試

    中國和東盟各國發展水準各異,社會制度不同,但同屬發展中國家,在迅速變化的世界中面臨共同的機遇和挑戰。如果雙方通過建立自由貿易區形成有效的互補機制,將提升各自經濟抵禦外部風險的能力,減輕對發達國家市場的過度倚重,從而開創發展中國家互助合作的新典範。中國與東盟將本著大小國家一律平等的精神和互利互惠的原則進行談判。中國願充分考慮東盟內部發展水準不同的情況,對東盟的欠發達國家予以照顧。事實上中國已經承諾向柬埔寨、寮國和緬甸提供特別優惠關稅待遇。

    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談判即將啟動。這一談判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克服許許多多的困難,花費較長的時間。但同時談判本身也是雙方進一步增進了解,加強信任,深化合作的過程。我們對前景充滿信心,我們的目標已經確定,那就是達成一個令各方都滿意的自由貿易安排,為雙方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為中國與東盟關係的發展,為亞洲的全面合作開闢新的道路。

    我們一直希望實現平等、互惠、共贏、共存的全球化,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提供這方面重要的實踐。我們迫切期待建立一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給予我們有益的啟示。(外交部副部長王毅)

    中國—東盟關係十年大事記:

    1991年9月,中國與汶萊建交。至此,中國與東盟所有國家建立或恢復了外交關係。同年7月,國務委員兼外長錢其琛首次應邀出席在吉隆坡舉行的第24屆東盟外長會議,開始了中國與東盟的對話進程。

    1992年7月,中國成為東盟的“磋商夥伴”。

    1993年,雙方同意建立經貿和科技兩個聯合合作委員會,並於1994年7月通過換文正式建立。

    1995年,雙方開始在高官層次(副部級)進行政治磋商。

    1996年7月,中國由東盟的磋商國上升為全面對話夥伴國,雙方關係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1997年2月,雙方確定包括五個平等機制的總體對話方塊架:中國—東盟經貿聯委會、中國—東盟高官磋商、中國—東盟科技聯委會、中國—東盟聯合合作委員會以及東盟北京委員會。

    1997年12月,中國與東盟領導人首次非正式會議在吉隆坡舉行,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宣佈建立面向21世紀的睦鄰互信夥伴關係。此後,雙方領導人在每年10+3領導人會議期間定期以10+1形式舉行會議。

    1999—2000年,中國與所有東盟成員國分別簽署或發表了面向21世紀的雙邊關係框架文件。

    2001年11月,第五次10+1領導人會議在汶萊舉行,雙方一致同意今後10年內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並就新世紀初重點合作領域達成共識。這是中國—東盟關係中又一個里程碑,推動雙方關係上了新臺階。(本刊編輯)

    《人民日報》2002年04月26日


東盟與中國“10+1”: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突破 
中國緣何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呼之欲出 龍永圖重返談判桌
拓展與東盟國家合作關係 提出東盟自由貿易區
朱鎔基: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
第五次中國與東盟領導人會議舉行
中國-東盟關係促成新地區聯盟模式
中國—東盟睦鄰互信夥伴關係發展進入新時期
中國準備同東盟建立自由貿易關係
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
外交部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