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後”一隻白鰭豚——淇淇的生活  

    武漢東湖畔,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的研究所裏,中國唯一的一隻人工飼養的白鰭豚——淇淇寂寥地過著它的暮年生活。從十四年前它的小夥伴珍珍死於肺炎時起,淇淇已經習慣了形影相吊的生活——孤單地在水裏游來游去,只是偶爾發出特有的聲納信號,像是在呼喚遠方的同伴。

    白鰭豚是中國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動物,僅分佈在中國長江中下游,是世界上五種淡水豚類中最瀕危的一種。早在兩千多年前,《爾雅》中就曾有過對白鰭豚的記述,到八十年代初,中國長江中可以觀察到的白鰭豚的最大群體為十六頭,但現在三頭一群的群體都已經很難見到了。

    一九九九年,中國農業部組織對全長江白鰭豚進行同步考察,共觀察到白鰭豚五條。據估計,目前現存的白鰭豚不會超過一百頭,其中很少有中青年個體。有關專家指出,如果不強化保護措施,白鰭豚很可能在二十五年內滅絕。

    雄性的淇淇現年二十四歲,按照白鰭豚三十年左右的平均壽命計算,它已經進入了暮年。和人一樣,它的牙齒已經磨平了,不時生一些像感冒、發炎、消化不良的小病。

    近年來,水生所的研究人員一直希望能夠給淇淇再找到一個新伴侶,繁殖下一代的小白鰭豚。但是,從一九九三年開始興建石首天鵝洲白鰭豚自然保護區至今,再沒有捕撈到新的白鰭豚。現在的淇淇相當於一個五十多歲的老人,生殖能力大不如前,再進行人工繁殖的希望極為渺茫。

    造成白鰭豚數量急劇減少的根本因素來自人類自身。對長江水域的的過度使用,非法捕魚,水體污染,甚至水利工程的興修都影響了白鰭豚的正常生活。

    特別是航運業對幼小的白鰭豚造成很大威脅。在幼豚出生的第一年裏,小白鰭豚沒有獨立的生存能力,只有依靠媽媽的奶水。一旦來往的船隻衝散了這對母子,小白鰭豚極有可能活活餓死。

    為改變這一現狀,中國農業部、中國科學院等機構對白鰭豚的保護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論證工作。在九十年代初期,投資興建了六個自然保護區和保護站。

    去年三月,中國國家農業部正式啟動了對白鰭豚保護行動計劃。力圖通過對白鰭豚的數量檢測、移至自然保護區異地保護和人工繁殖、建立白鰭豚細胞庫和基因庫等手段,對白鰭豚這一瀕危物種進行保護。

    中國前水利部部長楊振懷曾這樣説,“如果我們的下一代只能看到枯黃的標本,而看不到活生生的白鰭豚,我們就是罪人”。

    一直悉心照料淇淇的科學家們,希望通過以人工飼養、人工繁殖與自然保護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對克隆技術的摸索,更好地保護淇淇和它的夥伴們。面對經費不足、管理體制不順種種困難。水生所的科學家們堅定地表示,“我們絕不放棄對白鰭豚的保護,人類絕不應該放棄對這一物種的保護”。 (劉研)

    

    中國新聞社 2002年4月05日

    


白鰭豚處境危于大熊貓 不足100頭
朱作言代表:建議動用艦船和飛機捕捉白鰭豚
長江白鰭豚20年後可能永遠消失
拯救白鰭豚,還經得起這次失敗嗎?
單身白鰭豚“淇淇”會“絕後”嗎?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