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作言代表:建議動用艦船和飛機捕捉白鰭豚  

    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朱作言今天呼籲,為了避免白鰭豚滅絕,當務之急是加緊捕撈幾頭白鰭豚進行人工飼養和繁殖。

    他説,“現在已經到了保護白鰭豚的最後關頭。最新調查表明,這種比大熊貓還要珍貴的動物在20年內就會滅絕。時不我待,再過3到5年,即使國家有再大的投入,也很難保護了。”

    目前,全世界只有一頭生活在人工保護條件下的白鰭豚,被放養在中科院武漢水生生物研究所,名字叫“淇淇”。

    朱作言在出席此間全國人代會時介紹説,物種的消亡規律是:減少到一定數量就很難恢復了,而不是以最後一個的消亡為限。

    朱作言希望國家加大投入用於捕豚。據介紹,僅在長江上捕撈一次就要耗資上百萬元人民幣。朱作言認為,“僅靠漁民和科學家來捕撈是力不從心的,最好是部隊參加,如果陸海空三軍都參與最好,海軍出動船隻,空軍動用直升機實行捕撈的空中監測定位。”

    已有2000多萬年進化史的白鰭豚是地球上僅存的4種淡水豚之一,是中國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動物,享有“長江女神”和“活化石”美譽。由於受水域污染、船舶航運等人類活動的影響,白鰭豚的生存環境近年來遭到較大破壞,被列為世界12種最瀕危動物之一。

    “我個人估計長江裏的白鰭豚遠遠少於100頭,”朱作言説:“其實,能夠捕到10頭基本上就可以繁殖起來了。但現在恐怕連捕10頭都很困難了。”

    22歲的“淇淇”目前已在中科院武漢水生所頑強而孤獨地生活了20年,在它身上寄託著每一個熱愛動物人士的無限希望。據了解,這種動物的平均壽命是30歲。

    全國政協委員陶醒世説,白鰭豚有獨特的聲納系統,異常的皮膚結構,優美的形體,具有極高的科研和觀賞價值。“我們要緊急行動起來,決不能讓這美麗、友好的珍貴動物從地球上消失。”

    為了拯救這種瀕臨滅絕的古老水生哺乳動物,中國科學家們費盡心機,包括為“淇淇”尋找“女友”、提取遺傳基因。中國政府更是將其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湖北石首的長江故道和安徽銅陵的長江新螺江段建立了兩個國家級白鰭豚自然保護區;國家農業部近年連續開展大規模“長江白鰭豚、江豚同步觀察監測行動”。

    “監測的結果令人擔憂,”白鰭豚保護專家張先鋒研究員介紹説,同步觀測發現的白鰭豚頭次逐年減少。

    有人因此提議“克隆”白鰭豚。但朱作言代表認為這不過是“理論上的概念和良好的願望”而已,“目前克隆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朱作言分析説,一是克隆要建立在對其繁殖生物學相當了解的基礎之上,但現在對白鰭豚的繁殖所知甚少。二是可作為克隆載體的動物幾乎沒有,克隆簡直是“無源之水、空中樓閣”。

    朱作言著急地説,現在就要行動起來,加緊捕撈幾頭白鰭豚,放在已建好的湖北石首與安徽銅陵的兩個保護區內;增加投入,添置設施,加強保護與繁殖研究。

    目前,中國已有更多的科研部門加入保護白鰭豚的行列。浙江大學正籌備設立“瀕危野生動物基因資源庫”,包括大熊貓、白鰭豚在內的諸多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將成為首批基因採集和研究對象。(

    新華社 2002-03-09(楊希偉 張勇)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