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從馬車到申奧巴士——京城百年公交史揭秘

    最早的有軌電車叫“鐺鐺車”

    清末時期,北京城基本沒有汽車,少數有錢人的代步工具也只是人力車和畜力車。1913年,北洋政府開始提議組建北京電車有限公司。到1921年,北洋政府向法國借款作為官股,並吸收商股,籌辦官商合資的北京電車股份有限公司。1924年12月,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正式開通。這條從前門至西直門的線路,全長9公里,往返行駛有軌電車10輛,俗稱“鐺鐺車”……北京的城市公交事業由此起步。

    當時,“電車公司”的車輛大多購自法國,或由法國向日本、英國、瑞士等國家購進,車型以100型有軌電車和200型拖車為主。到1930年,北京電車的營運線路已經發展到了6條,線路總長度為39.787公里。

     政局常變幻公交難發展

    1935年初,北平市政府決定開辦公共汽車,籌資30萬元訂購了30輛大客車,目的是彌補市區電車運力的不足,同時發展郊區和遊覽線路。當年8月,第一條公共汽車線路開通(即1路公共汽車),該線路途經朝陽門、東四、東安市場、西四、阜成門。截至當年12月12日,北平共擁有5條公交線路。

    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的公共汽車全部停駛。同年12月,市區公共汽車恢復運作,並改為環行線路,東起東四,經燈市口、東安市場、王府井、前門、西四、北池子、東華門返回東四。1938年5月,北平公共汽車行業增設了以大道奇為主的高級旅遊車,並在車內配備了女導遊員。

    到1942年末,因物價波動,偽市政府令電車公司收購了殘破的公共汽車。從此,公共汽車公司改由電車公司兼管。

    1935至1942年間,北平公共汽車中佔主導地位的是外國車型。最早是日本産的豐田客車,隨後又購買了30輛美國道奇車,再後來,北平的公交公司又購進了一批捷克産的“布拉格”卡車,在天津改裝成公交車。加上後來的“克羅沙”、“依卡路司”和“斯柯達”,當時北平的公交車大約有5種車型,均為外國製造。

    1945年抗戰勝利後,電車公司再次由民國政府接管,但到1949年解放前夕,沒有新增一輛車,也沒有新開一條線路,日常運營僅靠貸款修復部分車輛。在冊車數雖有141輛,但能夠行駛的只有49輛,北平公交運營基本處於癱瘓狀態。

     公交車“吃”過木材煤炭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解決首都交通問題,1950年,政務院決定把原設在南京的“首都汽車公司”全部編制遷至北京,併入北京市公共汽車公司。當時遷來的汽車約有88輛,均為T234型大道奇,由於使用已久,經常拋錨。直到1957年,隨著“長春一汽”的第一輛國産卡車順利下線,北京街頭的公交車才開始有了“純中國血統”,但這些客車多是由卡車改裝成的。

    北京解放初期,汽油供應極為緊張,很多公共汽車不得不裝上爐子,燃燒木炭和煤以驅動汽車。為此每年都要浪費大量寶貴木材,而且公交職工每天的勞動強度也很大,因為需要多次增加燃料。1950年4月9日,當時的市工業局經過多次試驗,終於“製造”出“煤氣車”,為了迎接工人階級的節日,這種汽車被命名為“五一式煤氣車”。

    第二年6月,公共汽車公司修理廠在“五一式”煤氣爐的基礎上,又生産出“控溫式”煤氣爐和“雙筒式”煤氣爐,並在豐田及T234大道奇車上推廣使用。

    1960年,我國的汽油供應又一次遇到嚴重困難,公共汽車裝上了由儲氣袋、氣袋架、混合器等組成的“煤氣包”。儲氣袋容量為11立方米,一般可供汽車行駛30公里。煤氣代油陸續在大道奇和解放牌汽車上推廣使用,直到我國石油工業得到迅速發展後,所有燒煤氣的公共汽車才于1964年起恢復使用汽油。

    突飛猛進還須不忘歷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汽車工業、石油工業又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公交車的車型、所用燃料都在不停地變化著:國産汽車變多了,使用的燃料也注意環保了。空調車、雙燃料汽車如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這一點北京人最有感觸——因為沒有多少人能説清街上到底跑著多少種公交車。

    到2000年底,北京市公交總公司已發展到共有運營車輛16717部,線路692條,年行駛里程81.315億公里。而1949年時,京城公共電汽車總共僅有164輛,線路不過11條。

    隨著公交車的不斷更新換代,舊車型逐漸報廢,許多見證北京公交發展史的實物已經不復存在,比如進口的大道奇之類。有人建議:能不能搜尋殘存的老車型,開辦一家公交車博物館;如果尋找不到那麼多車,也可以利用老照片建一個公交車展覽室。

    北京晨報 2001年9月23日



相關新聞


北京地鐵規劃總長度將達600公里



公交車的滋味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