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濟動態
財經資訊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地方通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麥肯錫戳破IT神話:對IT的投資幾乎無任何實效

    美國著名諮詢機構麥肯錫公司17日公佈一項研究報告稱,在1995年到2000年期間,美國經濟確實得到了提高,但促成這一轉變的能量主要來自少數幾個商業領域,與人們普遍預料的相反,對IT行業的高額投資並不是創造美國生産力增長“神話”的主要力量。更具有反諷意味的是,在絕大部分經濟領域中,對IT方面的大幅投資沒有起到任何幫助生産力增長的作用。

    該報告顯示,1995年以後的生産力高漲僅僅發生在六個行業部門:零售、批發、證券、電信、半導體以及工業器械裝備(主要為電腦行業),——這些行業佔非農業私有經濟總量的35%;另外佔經濟總量69%的53個行業部門為生産力增長的貢獻率僅為0.3%。更為不幸的是,儘管IT投資浪潮中62%的資金增長是由這53個部門貢獻出來的,但這53個部門中的大多數遭受了生産力下降的厄運。

    服務於麥肯錫公司的經濟學家巴瑞波斯沃斯説:“毫無疑問,科技投資對經濟領域,特別是IT部門自身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其他大部分經濟領域的收穫並不明顯。

    ”在6個部門中,零售業幾乎佔了整個生産力增長動力的1/4,其中的大部分又來自沃爾瑪零售公司貢獻的巨大動力——沃爾瑪加強規模經營的功用、努力推動價格折扣變動,這大大提高了公司的效率和銷售,並且促進眾多其他公司的經營水準及時跟進;在證券業內,90年代後期股市高速發展發揮了規模經濟的巨大力量;在電信行業,運營規章的轉變極大地提高了經營效率;在半導體領域,勞動生産力的提高主要來自公司的經營革新,比如,英特爾開創的産品短週期操作扮演了重要角色;電腦製造商則得益於不斷改良的軟體産品。

    麥肯錫公司調研機構主任比爾劉易斯説:“90年代末,在IT領域的資本投資出現了大飛躍,宏觀經濟領域的生産力增長也出現了大飛躍,但是,兩者的實質聯繫非常微弱。

    ”1972—1995之間,美國的生産力增長為每年1.4%。在1995—2000之間,美國對IT領域的投資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這一速度幾乎是1987—1995年期間的兩倍,而在此期間,美國的年生産力年增長幾乎翻了一番,高達2.5%。這時候,美國上下從普通百姓到大公司、經濟學家,到高層決策者都不得不開始考慮IT帶來的神話力量。

    儘管美國政府已經修正了描述經濟高速增長的數據,但是近幾年來,“IT創造增長神話”幾乎被認定為經濟學定律。格林斯潘可以看作是此類權威人士的最高代表。今年7月,這位一貫以言辭含糊著稱的人物,以難得清楚明白的口吻這樣對美國國會説:“關鍵科技的協同作用,明顯抬高了將來高科技投資的回報前景,引發了商業資本消費激增,並且顯著提高了結構性生産力的增長水準。”

    與此同時,隨著美國高科技投資的泡沫浮出水面,並最終在納斯達克股市以股指狂瀉的方式爆發出來,美國經濟在這根點燃的導火線的灼傷之下日漸疲憊,不少人又開始把矛頭對準高科技投資和IT行業本身,認為人們只是出於對IT這個被大家公認的英雄的迷信,才瘋狂投資IT行業,這個泡沫成就了IT這個神話,但禍害了整個經濟結構,IT推波助瀾給宏觀經濟造成災難。

    如今,麥肯錫公司的這份報告把IT行業投資這種“似是而非”兼“似非而是”的效果呈現出來。報告稱,生産力大幅提高的6個主要行業,採取了條碼、電子結算系統、因特網、快速數據處理程式等IT産品,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但很多其他行業部門,花大筆資金購買IT設備,生産效率反而下降了。比如,在小型銀行業領域,1995—1999之間公司給每個員工平均購置了2台電腦,但這個行業部門的同期生産力增長是零。報告指出,投資IT是提高生産力的一個必要條件,但絕對不是充分條件。

    該報告提醒美國及美國以外的各個國家在考慮IT投資預算時,要保持頭腦清醒。麥肯錫公司稱,IT增長的低潮期將比人們一般預想的要來得更長,長期來看,IT業的增速必將低於90年代末的高水準,預計該行業的增長速度將在5—7%之間。

    

    《國際金融報》2001年10月19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