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媒體”:泡沫還是浪潮?

    今天,有“中關村村長”之稱的著名企業家段永基挾其四通集團同楊瀾吳徵夫婦的陽光媒體正式宣佈合作進軍跨媒體。這不僅將使新浪陽光合併的余波翻為巨浪,也將為目前國內跨媒體投資熱潮再壯聲威。

    如果説前不久的新浪、陽光並購還有時代-華納“袖珍版”之嫌的話,此次陽光四通聯手,確實可以説是國內跨媒體事業引爆的一枚重磅炸彈。這也是加入WTO後國內傳媒資本對海外跨媒體巨頭覬覦內地市場的一個強勁反應。

    所謂跨媒體,就是橫跨平面媒體(報紙、雜誌、圖書、戶外廣告)、立體媒體(電視、廣播、電影)和網路媒體的三維平臺組合。比如合併後的AOL與時代華納,已經實現了報刊、電視、網路的三合一。而美國的迪斯尼、德國的貝塔斯曼、默多克的新聞集團,也在尋找任何可能的合併意向。微軟等以電腦軟體起家的公司,也雄心勃勃地要佔領有線網路和傳統媒體的市場。在歐洲,法國媒介集團Vivendi並購電信公司Universal,不但産生了世界第三大傳媒巨頭,也標誌著傳媒業首次嘗試與電信集團重組。

    在華文傳媒領域,李嘉誠旗下的Tom.com通過與羊城報業建立策略性聯盟、收購鯊威體壇網站、大舉兼併內地廣告公司、並購163網、收購《亞洲週刊》一半股權等一連串列動,業已形成跨越印刷媒體、電視媒體、網路媒體和電信的傳媒集團。而異軍突起的陽光衛視則通過並購新浪、推出電視圖書、規劃進軍出版音像市場等,表現出蛇吞象的氣派。北大青鳥等上市公司也已開始全面涉足報刊、網路和有線電視。

    儘管時下不斷有人警告:跨媒體可能是網路經濟之後的“又一個泡沫”。但是總體上看,跨媒體浪潮興起,有一“熱”、一“冷”兩個客觀原因,是合乎經濟發展規律的。

    首先,應該説這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全球性企業並購熱潮的繼續,這是“熱”的原因。目前,業界人士的共識就是,未來媒體機構只會愈來愈少,愈來愈大,媒體間的融合併購是大勢所趨。跨媒體雪球越滾越大,目的就是要整合一切資源,打造強勢媒體,爭奪市場份額,併為企業拓展多元化的盈利渠道。因為捆綁不同傳媒形式,可以節省運營成本,創造“多贏”前景。

    其次,跨媒體的興起,同所謂新經濟泡沫的破滅密切相關。這是“冷”的原因。TOM.COM的一位負責人就説過,網路熱退潮充分説明網路就像電力一樣,不能獨立於其他經濟,而只有同傳統經濟相結合才有生命力。有第四媒體之稱的的因特網同傳統産業結合,最具有對接性的自然是傳媒業。另一方面,在因特網尋找救生圈的同時,傳統媒體也明白得很,儘管目前網路經濟打蔫了,但是將來的社會沒有人能夠離得開因特網。所以兩廂情願,一拍即合。

    最後,就國內的情況來看,我國擁有上千家有線、無線電視臺,近8000種期刊雜誌(不包括報紙),十幾億受眾和每年幾百億元的廣告市場份額,市場前景十分可觀。隨著中國加入WTO,包括美國線上-時代華納、新聞集團、維亞康姆以及迪斯尼在內的西方跨媒體巨頭,都對中國市場滿懷憧憬。而發育尚不成熟、市場化程度不高的國內傳媒業,警醒之下被迫奮起直追。4月末成立的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更早成立的湖南廣播影視集團,都有志於在未來的國內跨媒體業佔有一席之地。今天,見證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歷程的四通集團,同文化傳媒新軍陽光媒體實現合作,趕的也是這趟車。

    業界人士指出,儘管中國公司打造“跨媒體航空母艦”的歷程將充滿挑戰和變數,但經歷市場經濟考驗、初步具備世界胸襟的中國網路與傳媒人,一定能披肝瀝膽,打造出具有中國作風中國氣派和世界眼光的跨媒體巨艦。

    

    新華社 2001年11月12日


澳門媒體稱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歷史性大事
楊瀾攜手段永基 陽光四通誕生
陽光四通合謀新浪
楊瀾、吳徵與段永基攜手陽光四通媒體今誕生
外國人的小報情結
家電IT化是大勢所趨
台灣媒體文章回顧“92香港會談”全過程
中國“第四媒體”異軍突起發展迅猛
新華社建社70週年
IT白領健康4項注意
蔡名照:網路媒體成為我國新聞傳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蔡名照:網路媒體是新聞傳播的重要途徑
10月.com公司裁員再創新高
2005年我國第四媒體用戶將達兩億
台灣媒體稱美請臺協助監視大陸潛艇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