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問題:入世後的外貿焦點
——訪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王玉慶

    中國加入WTO的長征終於要結束了。 WTO那扇對中國緊閉的大門終於向中國開放了。人們在高興之餘,不禁又有所顧忌。進入那扇大門之後,我們能得到什麼?大門裏又是什麼樣的情景?面對來之不易的進入,每一個中國人恐怕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作為一個環境記者,我最關心的是我國加入WTO後對外貿易中的環境問題,及其相應的對策。為此,記者專訪了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王玉慶。

    記者:我國現行的外貿政策中,關於環境保護的內容有哪些?這些政策對我國加入WTO有何影響?

    王玉慶:這個問題提得很好,但是我要説明的是,由於對環境問題的綜合考慮和與環境政策的協調不夠,我國目前對外貿易政策不適應國際社會對環境問題日益重視這一形勢發展的需要,具體説有以下幾種情況:

    出口貿易帶來的環境問題:我國對外貿易在80年代以前,基本沒有考慮或很少考慮貿易對環境的影響。由於大量出口礦産品、農産品和畜牧産品,致使局部地區自然資源銳減、生態環境惡化。如有色金屬礦鎢、錫、銻、稀土及其他稀有金屬的出口,都曾不同程度地導致這些礦産資源亂挖濫採;礦物的土法選煉釋放出大量有毒和放射性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石材的出口造成景觀的破壞和水土流失等等。近年來,一些出口企業又盲目收購發菜、山野菜、藥材等野生植物,致使大批農民擁向內蒙古草原,亂挖濫採,加速了草原沙化。甘草的出口也造成類似問題。羊絨出口量的擴大,導致過度放牧和生態環境的破壞。為了出口創匯,一些企業生産和出口的産品是發達國家因污染嚴重不願意生産的産品,結果造成“把産品輸往國外,把污染留在家鄉”。

    進口貿易帶來的環境問題:我國曾一度進口數量較大的象牙、虎骨、豹骨、犀牛角等野生動物製品。這些産品的進口,破壞了珍稀瀕危物種的保護,國家現已禁止進口,但管理任務仍相當嚴重。沿海地區從美國、日本、西歐、香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口大量舊船拆廢鋼,使油污、船銹以及電焊等污染物直接排入灘塗、江海中,給人工養殖帶來嚴重危害。我國每年從國外進口廢金屬、廢紙等廢舊物質,如果管理不善也會導致“洋垃圾”入境。

    利用外資帶來的環境問題:隨著國際産業結構的調整,發達國家污染密集型産業逐步受到限制,促使其將污染密集型産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

    記者:據我所知,我國曾頒布過不少有關環境標準,這些標準會不會對出口貿易帶來影響?

    王玉慶:不錯,我國是頒布過不少環境標準,但是,由於發展階段上的差異,我國的環境標準普遍低於發達國家水準。在國際競爭中,各國往往出於環境保護和貿易保護等不同目的,運用高於出口國的環境標準限制産品進口,這將使我國出口産品受到影響。

    對農産品和食品的影響。影響我國農産品和食品出口的環境因素主要是農藥和有毒物質殘留量超標,以及使用發達國家已經禁用的農藥品種。我國農藥殘留涉及的品種及限制水準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以食品為例,我國只規定了62種農藥在食品中的最高殘留量,而日本規定了96種、美國規定了115種、加拿大規定了87種。許多發達國家還針對不同食品規定了不同的農藥最高殘留量標準。如日本規定了大米有52種,美國規定了梨果類水果有128種、德國對蔬菜水果類規定了168種,而我國尚未針對不同類食品規定不同的農藥殘留標準,因而農産品和食品出口受到國外各類環境標準的限制。如90年代初某外貿公司向日本出口一批凍雞,因日方檢出二氧二吡酚(即克球粉)殘留量超標而被退貨,使我國受到損失。我國出口的茶葉、水果、蔬菜、肉類等産品均發生過此類事件。

    對機電行業的影響。我國機電産品出口市場主要是歐美、日本和港澳地區。歐美、日本等國的環保法規是世界上最嚴格、最系統的。我國機電産品進入發達國家市場必須首先達到這些國家對機電産品的電磁污染、噪聲污染以及節能等方面的環境要求。一些國家要求必須對進口機電産品進行電磁相容性測試,並經有關部門出具認可證明。我國電動機、空氣壓縮機、家電等小型機電産品的出口在價格上有一定的競爭力。但由於技術原因,許多産品的噪聲控制水準比較低,在出口貿易中受到限制。

    對紡織及染料行業的影響。紡織品是我國傳統出口産品,在對外貿易中居重要位置。近年來,國外針對紡織品生産過程中的印花、染色和後整理等工藝中使用化學物質的要求日益嚴格。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國1994年頒布的針對偶氮染料的禁令。該法令規定所有使用含可能致癌的22種芳香氨類染料的紡織品被禁止進入德國。並公佈了118種禁用染料清單,違者將視為犯罪並受到嚴厲處罰。此外,歐盟等國家的紡織品環境標誌標準也非常嚴格,並且使用相當廣泛。我國正在使用的燃料中有104種屬德國禁用的品種,生産企業達數百家,且有較高産量。由於禁用的許多染料合成簡單、價格低廉,在國內應用較為廣泛。而進口原料價格普遍高於國産染料的3—5倍,紡織企業如果使用進口染料,紡織品價格增加,影響了産品的整體競爭力。

    對皮革行業的影響。近年來我國皮革製品出口量有較大增加,1997年出口額達到100億美元。皮革行業是一個重污染行業,在製革過程中使用的化學物質對人體健康具有危害,因而國外皮革製品的環境標準較高,如1989年德國政府決定禁止進口在生産中使用有毒殺真劑五氯苯酚的皮革製品,美國及丹麥、瑞典等歐洲國家也紛紛仿傚。我國的皮革及其製品中普遍的使用五氯苯酚。雖然國家已明令禁止出口皮革産品使用五氯苯酚,但由於至今尚未研製出替代品,使用進口産品提高皮革製品的成本,不利於擴大出口。

    對其他行業及産品的影響。我國陶瓷尤其是各類食具中的含鉛量、煙草中的有機氯含量、玩具中的軟化劑以及鞋類所有粘著劑含量,有的超標,有些是使用了進口國禁用的物質。這些産品在出口時都曾發生過由於上述環境因素而受阻的情況。由於合成洗滌劑對水體污染嚴重,發達國家的環保法規對生産合成洗滌劑使用的化學物質有各種限制,尤其對三聚磷酸鈉、烷基苯磷酸鈉、熒光增白劑等物質的含量提出了嚴格限制要求。無磷洗滌劑在國外已被廣泛使用,並成為今後發展的方向,我國合成洗滌劑出口將難以打開局面。

    記者:如您所説,我國既然在環境政策、環境標準的制定方面存有這樣一些問題,那麼我們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王玉慶: WTO對貿易爭端的解釋要求我們必須制定相應的環境對策,解決貿易政策和環境政策不協調的問題。從 WTO受理訴訟的機構應用規則解決貿易爭端的結果可以看出:基於生産技術而非産品本身屬性不同實行的單方面貿易限制是關貿總協定所允許的。一些發達國家認為,發展中國家較低的環境標準致使生産成本較低,從而造成與關貿總協定不符的貿易優勢。於是,他們以較高的生産標準作為進口貿易壁壘,保護國內産業發展。我國如果不進行結構調整,不提高環境標準,將會影響出口貿易,失去市場空間。為此,我們應注意如下幾點:

    1、根據 W TO規則,我國可以通過貿易自由化實現一定的環境效益。 W TO規則不僅涉及環境領域,也擴展到其他很多領域。因此,應儘快完善對外貿易政策法規中的環保部分。在制定出口政策法規時,必須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思想,綜合考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把環境保護作為制定對外貿易政策的重要前提,改變片面追求對外貿易規模與速度而完全不考慮環境影響的現狀。不能片面強調出口創匯,應注意以不破壞我國自然資源和環境為前提,調整出口産品結構,提高産品的環境標準。同時,要促進生産方式向有利於保護生態環境的方向轉變;規定不能進口有害環境的商品和技術,不準引進危害環境和破壞資源的産業和技術;引進先進的生産技術和管理方法,注重對我國資源的有效配置和補充。

    2、限制和減少造成自然資源破壞和附加值小的初級産品的出口,如甘草、一次性木筷、麻黃等。對一些資源型的出口商品,要盡可能提高其加工深度,增加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鼓勵綠色産品出口,使我國綠色産品在國際貿易中的份額有所增加。加強對外資項目的管理。招商引資、建立三資企業的工作應朝著有利於我國環境保護的方向發展,在項目審批和管理上應嚴格執行環境保護的規定。對注重環境保護的企業採取一定的傾斜政策,對不符合産業政策和環保要求的企業採用一票否決制,防止污染企業進入國內。

    3、建立並完善各類産品的環境標準體系,並逐步向國際標準靠攏,同時推動國家之間生態標誌和其他環境標準的互認。企業要從環境管理入手,不斷加強污染防治,開展清潔生産,增強環境保護關鍵技術的開發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産品的環境標準。我國電冰箱行業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及國際方面的有利支援,順利地克服了綠色壁壘。

    4、加強對國外各種環境要求的分析和鑒別。對符合國際貿易基本原則的合理要求,應予以認可並盡力達到;而對那些違背 W TO規則,以環境保護為由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的行為,堅決予以抵制。同時要利用 W TO規則及 T BT(《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 S PS(《衛生和植物檢疫措施協定》)等,爭取獲得國外的技術援助和發展中國家的特殊待遇、差別待遇。

    

    新聞背景

    世界貿易組織

    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市舉行的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部長會議決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組織),以取代成立於1947年的關貿總協定( G ATT)。

    世貿組織是一個獨立於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組織。該組織的基本原則和宗旨是通過實施市場開放、非歧視和公平貿易等原則,來達到推動實現世界貿易自由化的目標。1995年1月1日正式開始運作,負責管理世界經濟和貿易秩序,總部設在日內瓦萊蒙湖畔的關貿總協定總部大樓內。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關貿總協定臨時機構。

    與關貿總協定相比,世貿組織管轄的範圍除傳統的和烏拉圭回合新確定的貨物貿易外,還包括長期游離于關貿總協定外的智慧財産權、投資措施和非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等領域。世貿組織具有法人地位,它在調解成員爭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權威性和有效性。

    建立世貿組織的設想是在1947年7月舉行的佈雷頓森林會議上提出的,當時設想在成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同時,成立一個國際性貿易組織,從而使它們成為二次大戰後左右世界經濟的“貨幣—金融—貿易”三位一體的機構。1947年聯合國貿易及就業會議簽署的《哈瓦那憲章》同意成立世貿組織,後來由於美國的反對,世貿組織未能成立。同年,美國發起擬訂了關貿總協定,作為推行貿易自由化的臨時契約。1986年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啟動後,歐共體和加拿大於1990年分別正式提出成立世貿組織的議案,1994年4月在摩洛哥馬拉喀什舉行的關貿總協定部長級會議才正式決定成立世貿組織。

    該組織作為正式的國際貿易組織在法律上與聯合國等國際組織處於平等地位。它的職責範圍除了關貿總協定原有的組織實施多邊貿易協議以及提供多邊貿易談判場所和作為一個論壇外,還負責定期審議其成員的貿易政策和統一處理成員之間産生的貿易爭端,並負責加強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合作,以實現全球經濟決策的一致性。

    世貿組織的最高決策權力機構是部長會議,至少每兩年召開一次會議。下設總理事會和秘書處,負責世貿組織日常會議和工作。總理事會設有貨物貿易、非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智慧財産權三個理事會和貿易與發展、預算二個委員會。總理事會還下設貿易政策核查機構,它監督著各個委員會並負責起草國家政策評估報告。對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每兩年起草一份政策評估報告,對最發達的16個國家每4年一次,對發展中國家每6年一次。上訴法庭負責對成員間發生的分歧進行仲裁。

    世貿組織成員資格分為兩種,即創始成員和新加入成員。創始成員必須是關貿總協定的締約方,世貿組織在接納新成員時,須在部長級大會上由三分之二多數成員投票表決通過。

    

    《科技日報》 2001年11月12日


布希歡迎中國入世
環境問題:入世後的外貿焦點
——訪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王玉慶
香港金融界:中國“入世”為港帶來商機
世貿盛宴邀請中國入席
香港貿發局:中國入世將使香港經濟如虎添翼
香港三大商會認為,中國“入世”影響深遠
迎接世界貿易舞臺上的新寵兒
央行公佈中國銀行業開放時間表
今後五年外貿人才奇缺
世貿組織迎來新成員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