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國5000萬差生誰給的定義?

    據全國少工委的一項統計,在我國現有的3億學生中,被老師和家長列入“差生”行列的學生已達到5000萬人,每6個學生中就有一個差生,他們在學業上不再被認為有什麼希望,而業已成為家長和老師的“問題孩子”。有統計,這一總數相當於1個法國、10個瑞士、100個盧森堡的人口數。

    第一部分:新聞背景

    案例一:北京 望女成鳳恨不成 媽媽吞下安眠藥

    昨天是中考第一天,走進考場的彬彬或許心事重重,因為不久前與媽媽發生了爭執,媽媽憤而服下大量安眠藥。6月11日,對於家住豐台區就要參加中考的女孩彬彬來説,是個傷心的日子。本想安心復習的她怎麼也沒想到,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最近掉了下來,一向疼愛自己的媽媽竟然會吃安眠藥想要自殺,對於這件事,彬彬覺得自己的責任很大,“是我害了媽媽。”

    昨天記者從豐臺巡警豐002車組了解情況,據當時解救彬彬媽媽的巡警和通訊員張素清向記者介紹,在接到報警後,巡警火速趕到了現場,吃下安眠藥的彬彬媽很衝動,站在屋中間,手拿水果刀和剪子絕望地喊著:“誰也不能過來!” 彬彬的媽媽一向很重視女兒的學習成績,臨近大考,母女都越發焦慮起來,可近幾次的模考,彬彬的成績屢屢不佳。6月11日中午,在吃過午飯後彬彬媽又忍不住嘮叨起女兒的學習問題,女兒聽後心煩不已。積壓在母女之間的火氣一下被點燃,母女大吵,站在一旁的爸爸也參與到了爭吵中。終於媽媽在十分衝動的情況下服下80余片安眠藥。事後,彬彬一家壓力很大,記者本想見到一家人,不料,趕到時鎖著的大門拒絕了記者的走訪。

    案例二:為保升學率 深圳一中學動員1/3學生放棄升學考試

    近日, 深圳某中學一位初三的女學生芳芳在報名參加升學考試前,老師竟然把其家長請來參加“專門會議”,動員芳芳不要參加中考,以免影響升學率。據悉,該年級200多人中,成績倒數70名內的學生都參加了這次“動員會”。老師對芳芳的母親説,如果芳芳不參加中考,就可以拿到初中畢業證;如果她執意參加中考,若考不上高中的話,學校將不發畢業證。老師還私下説,雖然現在不能留級,但不參加中考,以後還可以跟讀。芳芳所在的班級共有40多人,她的成績在班上是倒數第七八名。據悉,這個班被老師動員不參加中考的學生就有7位。

    對此,本報記者也向有關部門諮詢了解到,雖然按規定學校的升學率不作公佈,並不表示不作統計。很多學校提倡素質教育,並沒有放鬆對教師的考核,而學生成績是重要參數,教師的獎懲甚至任免並沒有與升學率脫鉤,這種讓“差生”回避考試的現象在一些學校依然存在。

    第二部分:調查

    據全國少工委的一項統計,在我國現有的3億學生中,被老師和家長列入“差生”行列的學生已達到5000萬人,每6個學生中就有一個差生,他們在學業上不再被認為有什麼希望,而業已成為家長和老師的“問題孩子”。有統計,這一總數相當於1個法國、10個瑞士、100個盧森堡的人口數。

    因為是差生,很多孩子無法得到老師的青睞,成為了班級的“多餘人”;因為是差生,這些孩子很少見到父母的笑顏,成了家裏的“煩心病”。這樣的現狀説明差生問題無疑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問題,有心理學家還專門對差生的狀態進行了歸類,大致表現為:

    差生一般與父母難以溝通;差生有濃厚的厭學情緒;差生容易自暴自棄;差生不服管;差生難以進入進取狀態;差生的心理品質和健康品質發育不良;差生處於集體的邊緣狀態,無法找到自己的定位……

    究竟差生是一群什麼人?應該如何看待他們?他們到底可不可教,還能不能成材?差生真的是通常所説的那樣,他們都是天生不學好?還是天生學不好? 就此,記者走訪了通州二中優秀教師李聖珍老師(經她領養的50多名被父母視為“無藥可救”的“問題孩子”如今已大半考入國內重點大學,許多曾經被老師評判為“沒希望”的“教育棄兒”在她的教育指引下變成了班裏的“希望之星”)以及教育學者和相關人士。

    第三部分:爭議

    爭議一:造成“差生”是誰之過

    李聖珍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教不會的父母

    孩子是不可能一下子就成為那種像家長期望的社會化程度很高的角色。而且家長所追求的許多東西與孩子所期盼的往往大相徑庭,尤其是成人們的很多思想是極其功利的,比如説,家長總是跟孩子説:好好學習就可以找到好工作,成名成家,榮華富貴,光宗耀祖,不好好學習將來就會下崗,只能練攤賣油餅;可以説,差生問題的造成其實是孩子在被迫進行社會化過程中出現偏差的結果。 所以,教師應先從自身進行自我教育開始。教師最基本的是培養自身的品格。

    社會評論家、清華大學教授秦暉:不能把板子都打在教育一家身上。

    中國現階段差生問題的確很嚴重,這就表明我們的教育的確有問題,但這不全是教育界本身的問題。有沒有一個鼓勵創造的氛圍至關重要,只有這樣,那些有特長的孩子才能個個變成好學生,否則,差生問題就會永遠存在下去。這不是教育部門一家可以解決的,不能把板子都打在教育一家身上。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係副教授石中英博士:“差生”帶有侮辱性

    差生也是人,不能將他們劃為二等公民。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人。憑什麼要將孩子分成三六九等,這是一種對人的不尊重。而且,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身心和諧、人格健全的人,區分差學生、好學生已經偏離了這一目標。教育的前提是理解人、相信人、尊重人。來自於成人社會的傲慢與偏見造就了“差生”的標簽,也讓他們抬不起頭來。

    爭議二:差生是因為天生不學好?

    《每個父母都能成功》的作者、記者周興旺  李喜:沒有天生不上進的孩子

    我們採訪李聖珍老師,一個突出的感受是李老師從來不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更沒有將誰貼上“差生”的標簽。經李老師之手調教的50多個所謂的“差生”,個個都有脫胎換骨的進步,而且許多孩子從過去的厭學、逃學,變成了愛學、搶著學,這些都生動地説明,天生不思進取的孩子是沒有的。李老師常説:缺點只是孩子的特點,只是孩子的潛力增長點。孩子學習成績上不去,説明他在這方面很有潛力可挖,不僅不可怕,反而説明孩子在這方面大有前途。只要引導方法得當,孩子在基本素質方面獲得全面進步是完全可能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雷頤研究員:我贊成家長都來學做一下私塾先生

    我贊成家長們都來學著做一做私塾先生,不是將家庭作為第二教室,而是將家庭開闢成第二洞天,成為孩子修身養性的新天地。這其中的關鍵是父母的教育方法一定要得當,尤其是不能把自己當成“第二班主任”。在學校教育普遍實行急行軍的時候,家庭教育首先應該成為孩子休養生息的地方,最好少在家裏再開闢“第二課堂”了。

    爭議三:拯救差生有沒有捷徑?

    六一節期間,兒童問題再一次引起社會各方的注意,有媒體報道:對130余例14歲以下“差生”進行智商測定和跟蹤調查顯示,只有20%學習態度不端正,20%存在智力障礙,剩下60%的孩子則是存在各種學習障礙。據了解,目前平均每個班級中便有2至3名患有不同程度學習障礙的兒童。近日,由於大考臨近,許多學生還主動上醫院掛號看“心病”。有的孩子之間見面乾脆就問:“你知道你的成績為什麼一直不好嗎?一定是得了什麼心病。”究竟孩子的“心病”有多重,記者採訪的兩位心理學專家都很反對把“學習障礙症”這種説法擴大化。

    兒童心理研究專家徐岫茹説,孩子是否有學習障礙症,要多方面的考查,有學習障礙症的孩子不足1%,而有的校長講達到10%,徐教授認為這太誇張了。

    其實孩子學習不好,大部分是因為心理上的原因。對於學習不好的孩子要先看看他的智商有沒有問題。徐教授指出:有的孩子記不住作業,寫字不規範,往往是家長對孩子太過溺愛,讓孩子形成不了好習慣。

    首都師範大學的胡玉順教授反對籠統地不加分析地談“學習障礙症”。胡教授説,“症”是機體病態的反應,而“學習”是活動、行為的過程。而許多學習障礙症則沒有達到這種程度。造成孩子學習障礙的原因是有社會、心理、生理、教育各個方面的因素影響。

    看“心病”成了孩子們考前的綜合症,一些家長甚至以為:如果知道了孩子哪有毛病,成績就能上去了,真是這樣簡單嗎?

    李聖珍老師:8點建議可供家長參考

    這種做法很不可取,對家長而言,我總結了8點方法供家長借鑒。第一,家長要和孩子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平等,而不是一種對孩子居高臨下或對孩子俯首帖耳等所謂“平等”;第二,家長不要向孩子發泄自己的喜怒哀樂,孩子不是你情緒化的傾瀉對象;第三,家長一定要成為孩子的情感歸宿,如果父母在情感上不受孩子的信賴,孩子就會“移情別戀”;第四,孩子遇到困難時,切忌批評指責,而是要用具體措施去幫助他們渡過難關;第五,輔導孩子讀好書可以加速其靈魂塑造,父母每天都要和孩子一塊讀好書,讓書籍成為孩子的精神導師;第六,請真誠地讚揚孩子的優點和進步,學會賞識你的孩子;第七,不可對孩子期望過高,動不動就與別人攀比,要求孩子去做那些高不可攀的事情;第八,不要對孩子説,這不行,那不行,這裡危險,那裏不能動,要鼓勵他們去探索這個神奇的世界。(陳焱)

    (為保護未成年人權益,本文采訪涉及的學生均是化名。感謝《工人日報》記者周興旺的支援)

    

    

    《北京青年報》 2001年6月25日

    



相關新聞


三好生不再是評價好學生的標準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