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國第一村揭秘:部分村民年收入超過美總統年薪

    蘇南無錫市境內的江陰華西村,久負“中國第一村”的盛名。據華西村村委會副主任朱咪英介紹,華西村今年的銷售收入可望達到40億,比去年增加10億。這就是説,華西村依然在大步往前走。

    把華西村當作一個企業經營   

    華西村面臨新的考驗,是吳仁寶提出來的。

    吳仁寶擔任華西村黨委書記長達40年之久,在華西村享有絕對權威。美國出版的《重新發現中國》一書中稱:“華西村是中國的新加坡,吳仁寶是華西的李光耀。”

    華西村又名華西集團,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名義上仍然是傳統行政區劃中的村級單位,內在的組織結構已經完全企業化了。華西集團有8大公司,58家企業,既有集體企業,又有合資、合作、聯營、個體企業和上市企業,一二三産業齊步發展。吳仁寶既是華西村的黨委書記,又是華西集團的總經理。

    吳仁寶經營華西村取得的成績十分驕人:全村負債率不到20%,集體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形成了紡織、鋼鐵、旅遊等若干支柱産業。其中,紡織業年生産500萬米麵料、7萬噸化纖、3000噸毛紗、20萬套西服、20萬件羊毛衫、50萬件襯衫、10萬條領帶、3000噸針織染整、250萬雙羊毛襪,實現了洗、紡、織、染、整、服一條龍生産,是全國最大的村級紡織企業;鋼鐵業年生産30萬噸線材、30萬噸熱軋帶鋼、10萬噸帶管、8萬噸無縫鋼管、1萬噸不銹鋼、1萬噸法蘭等;年旅遊人次超過100萬人次。全村380戶家家住上了400-500多平方米、水電氣全通的別墅樓;最少人家的資産也有100多萬;最少人家的存款有20多萬,最多人家的存款有2000多萬。

    吳仁寶認為華西村面臨新的考驗,完全是把華西村放在國際國內大市場上考慮。“如果説華西人先行一步實現了共同致富,也只是得了一塊團體賽獎牌,同社會上單個的千萬富翁和億萬富翁比,華西並不富。華西現有固定資産21億元,比不上一個大的個體戶。我們大部分村民的年收入已經超過了俄羅斯第一任總統葉利欽7000多美元的年薪;我個人每年的100多萬元的獎金如果拿了,也超過了美國前總統克林頓20多萬美金的年薪。但是,華西全村的年分配總量(不包括獎金),還不如新加坡總理吳作棟360萬美金的年薪。所以説,華西絲毫不能有滿足現狀的理由,而且更應該加大力度發展。”   

    吳仁寶的人生理念與經營哲學   

    華西村的大門口豎著吳仁寶的一句人生格言:“家有黃金數噸,一天也只能吃三頓;房子豪華獨佔鰲頭,一人也只佔一個床位。”這是吳仁寶為全村村民,尤其是村幹部提出的座右銘。

    吳仁寶絕不允許幹部搞“一家兩制”。他説,“華西村可以搞‘一村兩制’,‘一村兩制’可以正確處理權與錢的關係,但‘一家兩制’處理不好這個關係。要麼你一家全部搞集體,要麼你一家全部搞個體。”

    吳仁寶自己先做到不拿全村最高獎金,不拿全村最高工資,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近5年來,上級政府每年都發給吳仁寶100多萬元獎金,吳仁寶也分文不拿,全部留給了集體。

    穩中求進,是吳仁寶信奉的一條基本原則。他認為,做事情靠平時一步一步地做,這樣才會有信譽。紡織系列今年的壓力都很大,但吳仁寶感到壓力不大,“我們的産品暢銷主要靠幾十年積累的信譽,我們的朋友遍天下,我們的産品現在還是很暢銷。”

    對華西村的成長和發展,吳仁寶有他自己獨到的見解。“總的來説,華西村形勢不大好,也不小好,一年稍比一年好。”吳仁寶説,“我對‘大’字最怕。我們在‘大’字上吃了很多虧,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大辦糧食、大辦養豬,最後連肉都吃不上。所以,還是‘小’一點好。”

    華西村眼下正在興建新別墅樓,外面是歐式造型,裏面是中式結構,家裏都是中央空調,最大的有600多平方米。吳仁寶解釋,“我們的新房子在中國不算落後,與世界上最好的比稍微落後一點。”

    “個人富了不算富,集體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國富了才算富。”是吳仁寶的另一句格言。從1989年開始,華西就著力對周邊村給予項目、技術、資金上的幫帶,現在已經有8個周邊村加入了華西集團。與此同時,華西村還對蘇南蘇北30多家單位進行了幫扶,為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培訓基層幹部100多期1萬餘人。與黑龍江肇東和寧夏銀川合作建立的兩個省外華西村,經過5年多時間的努力,如今也已進入良性迴圈。   

    傳統觀念與現代意識有機結合   

    記者見到吳仁寶的時候,有一位小姑娘緊跟著也在他身邊坐下來。一開口説話才知道,原來這位小姑娘是吳仁寶的翻譯。吳仁寶地道的蘇南軟語與小姑娘咯蹦生脆的普通話相映成趣,構成了華西村的一道風景。

    為方言作翻譯,是吳仁寶的創舉。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奮鬥了半輩子、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創業成功的吳仁寶,還有很多別出心裁的發明創造。

    華西塔是華西村的標誌性建築。從外面看,華西塔是傳統的、封閉的,金碧輝煌;進入塔內才知道,華西塔原來樸實無華,而且集餐飲、賓館、商場、會客、觀光于一身,既是一個現代化、開放的大市場,又是華西村對外的窗口。

    塔頂上有金光閃閃的財神,上面有説明:市場經濟的今天樹立財神像,為的是讓大家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公正公平合理合法管理好家庭、企業和國家的財政。

    “華西之路”是環繞華西村地界建起來的一條能夠通機動車的室內走廊,將華西村0.96平方公里的土地圍成了一個小城堡,是華西村的另一個標誌性建築。

    “華西之路”詳細記錄了華西村從20世紀60年代發展到今天的全部過程,同時還詳細介紹了華西村全村380戶、1520人的工作、生活、存款及收支情況,戶戶都有彩色全家福大照片和家族關係明細表。沿“華西之路”,還建有桃源三結義亭和24個孝子亭。朱咪英告訴記者,建這些亭子是要教育年輕人敬老尊老愛老。她説,“華西村有一個規定,凡老人家滿100歲,村裏按子孫人數每人1萬人民幣獎勵老人。今年就有一位老人家得了37萬元獎金。”

    “華西之路”從一個角度表現出華西村傳統的一面;而華西村的村務公開之徹底,從又一個角度表現出華西村的開放和現代化。歷史和現代,在華西村和吳仁寶身上有機地融為了一體。

    年過七旬的吳仁寶表示,“我爭取活到100歲,幹到80歲。”但吳仁寶以後,華西村怎麼辦?

    這個問題,吳仁寶可能也意識到了,“所有的東西都寫在《華西村情況資料》上面了,沒有做的也寫了,也有沒有寫上去的。華西還存在不少問題,這就沒有寫上去。”

    “大發展,小困難;小發展,大困難;不發展,最困難。”這是挂在吳仁寶嘴邊的一句話。這個觀點顯然又與吳仁寶自己的怕“大”相矛盾。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相信,不論是“大發展”,還是“小發展”,華西村都不會“不發展”,而在“華西之路”上向每一個過往行人微笑的吳仁寶和他的村民們一定能從中找到合適的發展平衡點。

    《中國經濟時報》 2001年6月20日



相關新聞


擁有萬畝土地 “紅色地主”誕生武漢



武漢農民1000萬元包鐵路



鄒廣嚴代表:農民增收要有新思路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