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繼承、發展、開放——西藏文化從青藏高原走向世界

陳蓬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藏族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在與其他民族不斷交流和相互吸收與促進的漫長歷史中創造和發展了具有特色的燦爛文化。藏民族文化至今仍然是中華文化和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當前,人類已經邁入新的千年,經濟全球化和社會生活資訊化發展迅速,正在日益改變著人類的物質文化生活。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深入發展,特別是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西藏正以嶄新的姿態走向現代化、走向世界,西藏的文化也必將在這一過程中迎來新的更大的發展。

    縱觀西藏專業藝術多年的發展歷程,可以肯定,一個陣容客觀,成果可喜的繁榮格局已經基本形成。聲樂、舞蹈、戲劇、曲藝等藝術領域擁有了一支優秀隊伍,以歌唱家、作曲家、劇作家、編導為代表的藝術群體,不僅在區內外享有盛譽,而且斐聲國外。迄今為止,自治區文化廳直屬部門有不同門類的高職專家55人,中職169人,其中享受國家津貼專家2人、部級專家2人。以這一批民族文化藝術的高層人才為主體,近千名文藝工作者長期紮根于高原沃土之上,在風霜雪雨中,他們不畏艱難,努力工作,堅持為人民服務,為基層服務,每年演出千余場,其中送戲下鄉近五百場,深受高原人民的讚揚和愛戴。

    西藏的社會文化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由於歷史的原因和各方面客觀條件的影響,西藏的社會文化起步晚、基礎差,是整個文化工作的薄弱環節。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以來,經過全區文化戰線工作者的努力奮鬥,西藏自治區的文化事業有了根本性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自八四年以來,西藏自治區新建、改建了自治區圖書館一座,自治區及地(市)群藝館6座,縣級多功能文化館49座,鄉級文化站213座,農村兒童文化園1座,老年文化活動中心十余個,初建和恢復少兒藝術團3個,烏蘭牧騎文藝演出隊17個,群眾業餘文藝演出隊(藏戲隊)遍佈農莊牧場,形成了區、地、縣、鄉、村網路文化整體推進的格局。同時,拉薩的“雪頓節”、那曲的“恰青賽馬會”、江孜的“達瑪節”、澤當的“雅礱民間藝術節”等集文化、旅遊、經貿為一體的大型節慶活動,為推動群眾文化活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和動力。

    西藏的文物保護工作是一個艱巨的任務。早在六十年代,布達拉宮、扎什倫布寺、大昭寺、甘丹寺、藏王墓等9處就被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入八十年代以後,西藏文物工作更引起了國家和自治區的高度重視,加大了投資,增強了依法管理的力度,先後成立了相應的文物管理機構並頒布了有關文物管理的法律法規。在“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針指引下,自治區從1983年開始歷時9年的時間,對於瀕臨滅絕的文物古跡進行發掘和整理,對古建築和名勝古跡進行了大量的搶救維修。特別是高品質完成了布達拉宮維修宏偉工程和阿裏古格遺址、托林寺等大型工程,為世人所矚目。目前,已基本完成西藏全區文物普查工作,共有各類文物點1700余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3座,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64處,布達拉宮、大昭寺被世界遺産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同時,西藏博物館的建成,也給西藏文物的規範管理、清理建檔、理論研究、對外宣傳帶來生機,使藏區的文物工作邁上了一個嶄新的臺階。

    藏區的民族民間文化、歷史文化也得到了搶救、繼承和發展。千百年來,在西藏民間流傳著大量的戲曲、歌謠、舞蹈、諺語、故事等,西藏解放後,西藏的文化工作者由政府組織,或在各級政府的支援下,對這些傳統文化藝術進行了大量的搶救、整理和出版工作。十餘年中,他們走遍西藏的山山水水,蒐集文字資料500余萬字,錄音磁帶1000多盤,錄影資料100多盤,圖片資料20000多張,被列入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十大文藝成志書中七大藝術整合志書編撰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編撰和出版的有《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整合 西藏卷》;終審的二部《中國曲藝志 西藏卷》、《中國器樂整合 西藏卷》;其他三部整合也將相繼面世。對於世界著名的藏族長篇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西藏自治區為保護這一民族文化瑰寶,成立了專門機構,國家將其列入"六五"、"七五"、"八五"三個五年計劃的重點科研項目。經過20多年的努力,共蒐集《格薩爾王傳》藏文手抄本、木刻本近300部,現已正式出版藏文本70余部,總印數300余萬冊,成為一部系統完整、被稱為"世界史詩之王"的文學巨著。與此同時,西藏自治區文化廳還協同有關單位先後組織各種民間、民俗文化展覽,歷史、宗教文化展覽,頻頻在國內、國外亮相,可以説民族優秀文化異彩紛呈,繁花似錦,這無疑對國外反動勢力所宣言的“民族文化毀滅論”是最有力的回擊。

    西藏的對外文化交流也日趨活躍。近年來,西藏文化堅持“以我為主、正面宣傳、主動出擊、拓寬項目、促進友誼、學習借鑒”的原則,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古老的藏戲、豐富多彩的歌舞、大型的文物展覽、民族工藝美術展覽、圖書出版展覽、民族服飾展覽等頻繁涉足國際舞臺,先後派出了50多個團組,600余人次,前往包括歐、亞、美各大洲在內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時,邀請和接待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和演藝界名流來藏獻藝或舉行學術交流。這些舉措不僅讓雪域藝術風靡世界,同時也為自身的發展提供了吸收和學習借鑒的機會,收益非淺。

    西藏的新聞出版事業在穩步中前進。舊西藏,真正意義上的印刷出版是一個空白,僅存的一點也只停留在手抄、木刻印製等較為原始的階段,其內容也主要限于經文。而今,西藏已經有了從管理機構到編、印、發,包括譯著在內的完整的出版體系,全區現有人民出版社、藏文古籍出版社、音像出版社、西藏國際文化影視公司等出版機構,有27家印刷企業、67個新華書店。西藏人民出版社自成立至今出版發行各類本版圖書數萬冊,其中70%左右為藏文圖書,內同包括政治、經濟、法律、歷史、文化教育、文學藝術、科技衛生、少兒讀物和中小學教材。藏文古籍出版社自成立以來,僅搶救瀕臨失傳的手抄本、孤本、珍本大500余部,新出版的《西藏通史》通過重大事實的記述,成為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透視達賴》、《西藏曆史文化大辭典》等一系列優秀圖書的出現標誌著西藏的新聞出版事業已進入現代化行列。

    總體上,西藏的文化事業在繁榮發展。截至目前為止,全區各類文化娛樂場點達到3000多處,文化市場項目涉及到20多種,從業人員達到6100多人,已初步形成了多門路類、多體系、多層次的文化市場格局和區地(市)、縣文化市場管理體系,從規模、品質、服務上相對滿足了西藏自治區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為推動全區的兩個文明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國網 2001年6月12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