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美中央情報局長特尼特中東趟“渾水” 開始“和平使命”

    6日,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特尼特受布希之托,開始了自己在中東的“和平使命”。

    星期二,布希宣佈美國“認為中東局勢正向好的方向發展,現在是讓特尼特去中東的時候了”。繼美國特使伯恩斯赴中東展開外交斡旋之後,布希又打出另一張牌,希望巴以和談有所突破。一些布希政府的官員認為:“要趟中東這一灘渾水,非派老手去不可。”老布希政府的中東協調員羅斯也説:“布希派特尼特去,我一點也不覺得奇怪,中東離不開特尼特。”

    布希政府對特尼特寄予如此厚望,説來也不奇怪。特尼特一直被美國政界認為是美國中東斡旋的關鍵性人物,他與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拉法特和其他中東國家領袖有著“非同尋常”的私人交情,在中東和談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布希拋棄黨派異見,給特尼特這一民主黨人在中情局留任的機會,其目的也是希望能在中東問題上“仰仗”特尼特,從而在外交上得分。

    然而時過境遷,特尼特雖然還是原來的特尼特,但以色列總理已不是工黨領袖巴拉克而是“戰爭機器”沙龍;巴以間也不是過去的小打小鬧而是死傷無數的大規模流血衝突。無論從形勢上看,還是從其使命上看,特尼特都面臨諸多尷尬。

    尷尬之一,他不是去開創新局面,而是為伯恩斯“補漏洞”。美國積極介入巴以和談,先有一個米切爾,後有一個伯恩斯,但半個月來,局勢的發展卻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樂觀。巴以雙方兩次安全會議都沒有取得任何突破性的進展,以色列政府不僅沒有接受《米切爾報告》,反而宣佈擴建猶太人定居點。6月1日,以色列發生惡性炸彈爆炸事件,以認為阿拉法特對此負有直接責任,並稱“留給阿拉法特的時間不多了”,如果襲擊繼續下去,以色列就“不可能停火”並有可能除掉阿拉法特。在這個關鍵時刻,美國冠冕堂皇地宣佈中東局勢在過去“48小時”內有所緩和,希望特尼特“能促使巴以局勢的進一步緩和”,其實是讓他去收拾爛攤子。

    尷尬之二,這不是一次輕鬆的旅行,而是一個幾乎“不可完成的任務”。行前,鮑威爾曾談話希望阿拉法特“竭盡全力對付暴力和恐怖主義”,拘捕特拉維夫爆炸事件的策劃者,並透露布希政府只有在條件成熟時才會推動以巴雙方重開談判。此番話把特尼特的使命説得明明白白:他的主要任務是與巴以官員討論“安全問題”,説白了就是説服阿拉法特在控制暴力衝突方面出臺強硬措施。但要在以色列徹底停止擴建定居點之前,逼阿拉法特控制局勢談何容易。

    尷尬之三,上任伊始沒受到熱烈歡迎,而是遭到“哈馬斯”的“當頭一棒”。6月5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的“聖戰宣言”無疑給特尼特頭上澆了一盆涼水。該組織宣佈“將不顧阿拉法特的命令,繼續對以色列進行襲擊”。該組織武裝領袖卡西姆承認對6月1日爆炸案負責,並宣稱將“繼續堅持聖戰”,“沉重打擊以色列人,直至將他們從巴勒斯坦的土地上趕走。”

    尷尬之四,此行不是早有準備,而是臨危受命。布希頻繁的調兵遣將,不僅僅是針對中東的嚴峻形勢。他迫不及待地打出特尼特這張王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就是保持美國在中東和平進程中的壟斷地位,避免世界其他大國染指這一地區事務。因為俄外交部6月4日宣佈,將派遣特使前往中東地區,以“幫助中東各黨派避免局勢的惡化,並促使雙方儘早結束暴力衝突”。德國、土耳其外交官先後抵達中東參與調停。在這種壓力下,特尼特的行程顯得有些突然和匆忙。

    面對這些尷尬,這位中東問題的資深專家將如何應對,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中國青年報》2001年6月8日



相關新聞


美國參院誰在辦外交



歐盟代表索拉納:目前舉行中東首腦會晤風險太大



約旦國王和德國外長強調採取一切措施結束巴以衝突



俄外長呼籲巴以雙方遵守停火決定



美中情局局長將赴中東會晤巴以安全官員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