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新世紀醫院院長還由專家來當嗎?

    ■專家當院長即將走向終結

    進入新世紀,以改革而著稱的北京天壇醫院院長戴建平做了一件讓全院都吃驚的事兒,以副院職待遇從南方挖來了一名30多歲的總會計師。這個學歷背景為MBA的年輕人不但自己獲得了北京戶口,老婆孩子也一併搖身而變為首都居民。

    與此同時,北京朝陽醫院院長高居忠也向本報記者透露了一個資訊,從今年1月開始,一名在京城以資金運作而小有名氣的總會計師將在醫院走馬上任,這位年輕人也是學經濟出身,目前在職攻讀MBA,儘管高院長一再申明醫院的工資並不高,但他表示自己並不在乎,而是希望涉足新領域、尋找成就感,做得不成功,立馬走人。

    據了解,上週五北京同仁醫院也進行了醫院管理人才招聘答辯會,其中總會計師已經有了人選。

    在南方,總會計師進入醫院管理高層也出現了。

    隨著醫療市場的開放和競爭,群眾就醫要求的提高,一個振聾發聵的呼聲在醫療機構內部回蕩:醫院軟體的建設急需支援,醫院管理職業化迫在眉睫。去年3月份,北京市衛生局受北京三家大型綜合醫院的委託,招聘總會計師,由於應聘者寥寥且條件不夠理想,這三家醫院轉而自行蒐羅人才,時間長達10個月。

    雖然只是幾家大醫院把資金運作、成本核算引進管理,但種種跡象表明,一個醫學專家擔當院長的時代即將過去,專業管理人才上崗醫院高層的潮流即將撲面而來。

    ■憑經驗管理醫院的模式 將被市場經濟所摒棄

    本月初,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全面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讓職工群眾享有更好的醫療服務》一文中對深化醫療機構內部改革也提出了要求,文中對完善醫院的管理制度、重視事前監管和規範化服務、改進服務態度、改革患者不方便的工作程式,以及醫療機構人事制度改革和實行多勞多得、優勞優得的激勵措施,同時加強醫德醫風教育作了詳細闡述,並且提出“對醫療機構負責人要逐步公開選拔,讓素質高、有改革精神的人擔任領導職務 。這仿佛也發出了一個信號。

    也就是在剛剛過去的2000年12月29日,衛生部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和麗珠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國際飯店舉行隆重的“中國衛生管理人才培訓-麗珠基金 簽字儀式,這是衛生部在衛生管理幹部培訓領域建立的第一個培訓基金。

    該基金主要用於開辦國內醫院高中層管理人員研修班,普及管理知識,推廣管理新理念;開展國外醫院管理考察學習活動,促進國內外醫療衛生管理領域的相互交流,借鑒國外的先進管理模式和經驗;創辦“醫院管理論壇 ,拓展中國醫院管理科學研討園地,交流管理經驗,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

    據了解,這個基金産生的背景是:由於幾十年來計劃經濟的管理體制,衛生行業各級管理人員絕大部分是從專業人員中選拔,基本上是“經驗管理 。衛生管理幹部缺乏系統培訓,管理知識欠缺,從整體看,難以適應市場經濟和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管理的落後制約了衛生事業的發展。衛生行業有識之士已經發現,新世紀衛生事業的改革與發展需要一大批適合不同層次衛生工作需要的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特別是建立一支懂經濟、懂法律、掌握現代化管理知識和技術,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職業化衛生管理幹部隊伍。

    ■管理醫院,MBA比醫學專家更有競爭力

    目前,我國醫院高層及中層管理者主要來源於技術骨幹或學科帶頭人,就是所謂的專家當院長。他們身兼數職,既要管理醫院、又要出專家門診、還要帶研究生,國內外學術會議不能落,還要在各種學術團體盡職,可謂分身無術。因此,中國醫院的院長被稱為是“專業做專家、業餘當院長 。他們雖然在專業技術上是強者,但是在上崗院長前後缺乏系統的管理知識培訓,因此對管理學、經濟學、心理學、政策學等管理經營理論及其實踐知之甚少,管理方法屬於傳統經驗型和封閉型,經營粗放,上億元的大攤子由此漏洞頗多。衛生部部長張文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不是説專家不能當醫院院長,而是有些專家未必懂管理,有些是勉為其難。在當今世界競爭中,取勝的關鍵是人才,誰擁有人才,誰就擁有未來,順應新經濟時代的要求,要有一批能夠迎接挑戰、了解醫院事業發展內在規律的新型管理人才。在美國都是MBA管理醫院,應該説,在管理醫院方面,MBA比醫學專家更有競爭力。

    北京朝陽醫院近幾年來迅速在京城崛起,不能不説與院長高居忠的建院思路大有關係。談起當院長的感受,出身於泌尿外科的高院長感觸頗多,“專家做院長很困難 ,“1995年我當院長,文件批過來不知道批給誰,財務報表看不懂,1996年發現醫院沒有預算,管理大部分時間被迫用於接待人身上,而這其中只有20%是我真正想談的”。後來“才悟出院長只需要做兩件事:一管目標,研究醫院發展方向;二研究國家政策,除了懂醫學、懂管理,還必須懂法律,不能逆潮流而動 。高院長説,院長是個職業,就是管理,我不贊成院長還要兼管科室,然後泡到病房裏。我們醫院相當於國有企業中的大型企業,每年5-6個億的流水,工作人員幾千人,門診人次超過百萬,這麼大的攤子把管理當成副業根本不行,即使是副院長,也必須注重管理。

    專家訪談

    ■醫院管理,MBA 何時坐上院長交椅

    記者:長期以來,我國醫院的院長都是從專家中選拔,這種選拔方式為什麼不能適應當今醫療市場和醫療改革的需求?

    胡善聯教授(上海醫科大學衛生管理幹部培訓中心主任):這個問題提得好!現在醫療正在向市場化轉化,我國即將加入WTO,隨著外國機構進入醫療市場,我國醫療型院長將不太適應這種轉變。國外的院長知識結構與國內不一樣,一個醫院由三種類型的院長構成,第一種是管理院長,第一把手,是工商管理碩士出身,即 MBA,也可能是MPA,即公共管理碩士。MBA強調把醫院經營成企業形象,注重醫院的經濟,營利性醫院尤其如此,注重成本核算,醫院的公共形象,研究醫院更多佔領市場份額。非營利性醫院的院長則是MPA擔任,他們多半來自政府機構的管理官員。不管MBA還是MPA,他們都注重管理,前者注重經營管理,後者注重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第二種是副院長,允許醫療專家來擔任,以保證醫療品質。第三種是護理院長(部分國家的醫院存在),國外醫院人員構成是低年資醫生和大量的護士,資深醫生是單獨開業的。

    沒有管理學知識,醫院院長是做不好的,專家當院長,又要搞專業,兩邊都受影響。在上世紀80年代,好像醫院院長只有從專家中選才能鎮得住,以後中國醫院院長知識結構將會有所改變。專家也可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在實踐中學習,變成一個好的醫院院長。

    馮皓先生(原北京醫科大學醫院管理研究室主任):國內大醫院絕大多數是醫療專家當院長,這是中國特有的現象。日本和我國類似,由資深專家當院長。其他國家逐漸學習美國模式,即醫院由CEO(首席執行官)管理,新加坡叫行政總監。 CEO都是MBA背景,他們懂管理會經營,在醫院目標、發展方向、優質服務方面特別在行,在市場競爭中這些是醫院生存發展的關鍵,但並不是説醫學不重要,他們都要設醫藥委員會,主席就相當於業務副院長,主抓業務發展、醫療品質監控等。

    我國的情況是管理領域人才相對缺乏,本身MBA就少,做過高層管理的更少。專家不是不能當院長,而是看他是否能放棄專家的想法,看他是否具有開拓創新的能力。有一些院長根本不懂經營之道,醫院越辦越萎縮,這樣的專家不適合當院長。從1994年我就開始呼籲讓MBA進入醫院管理層,可能當時有些超前,現在是時候了。

    劉常平先生(美國維世達醫院管理集團中國區副總裁):我國醫院院長選拔經歷了兩個階段,先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從政工領導和解放軍幹部派出的行政型幹部,轉變為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以後外行不能領導內行,專業人員、學術帶頭人開始當幹部。醫學專業具有專業性強、分科很細、具有高度工作自治性的特點並經過嚴格訓練,所以他們的思維比較程式化,很難把他的視野從尖端的領域引開而達到寬廣、多樣化、兼收並蓄的思維方式,而管理學科恰恰需要跳躍性、多元性、甚至是反向思維,所以我認為找專家做院長是敗招,因為他們心有餘而力不足。所有行業做老總都是最累的,而獨有中國衛生界存在這樣的奇特現象,業餘做老總,而且無人對此質疑。這是指專家的素質和類型不合適做院長,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專家的專業結構不適合,他們不具備行政、金融、財務、人事、政策等綜合素質和管理知識。當然這是歷史發展形成的習慣,現在應該説管理專業人員當院長成為選拔院長的第三個階段。

    ■MBA管理醫院 不是“外行管理內行”

    記者:人們認為我國醫院中普遍存在技術和服務方面的漏洞,這與醫院管理水準是否有關係,與專家當院長是否有關係?

    胡善聯教授:目前醫院管理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效率不高;治療成本,表現在費用高;醫療品質,表現在病人主觀滿意度差,客觀上存在診斷水準有待於提高;資源浪費大,表現在人浮於事、人員過剩;過分注重高新技術,同時醫生依賴設備而基本功不紮實;過分依賴於藥物收入等等。這些問題雖然與專家當院長沒有直接的關係,但也不能説一點關係沒有,比如説完全可以通過管理來提高效率。又比如醫療與費用,業務院長很少會考慮到花最少的錢換取最好的效果。

    馮皓先生:目前我國醫院管理可謂是漏洞百齣,造成的原因就是傳統的經驗管理。比如經營管理成本核算,我國很多醫院處在粗放經營的初級狀態,根本談不上經營和成本核算,財力和物資方面浪費,人力方面也有浪費,做不到獎勤罰懶。此外醫院的會計制度主要是為了向上級做報表,而不適合做內部的微觀管理,所以幹了多少活,消耗了多少能源、人力設備都沒有詳細數據,這樣就不能很好地管理醫院。所以必須在醫院推行成本核算制度。醫院管理的漏洞與專家當院長有一定關係,但不能歸罪于專家當院長。專家的智商是很高的,只要下決心學習,很快就會領悟。領導的人格魅力是先天的,性格素質是要選拔的。在我國有些專家不適合當院長也當了,但是大多數還是比較出色的,關鍵在於他是否全身心投入醫院管理。頻繁更換院長有害於醫院,應該提倡管理幹部職業化。今後應當把管理要素等同於技術要素,納入分配,這樣就不會産生當院長不如當專家掙得多而造成不能全身心投入管理的情況了。

    劉常平先生:醫院管理的漏洞,是因為社會經濟發展後醫院管理的對應方法沒有跟上造成的。在過去的計劃體制下,醫院完全按照上級制定的指標、經費進行操作,管好管壞都能過日子,所以人事、財務、市場、資金運作和發展都不是他們的課題。那麼如今這都是院長的課題,人力資源沒有管好,醫務人員積極性得不到發揮,就會很壓抑,而作為獨當一面的專門人才,他們的工作效率必然會打折扣。管理資金,院長更是外行。

    記者:在國外,工商管理碩士即MBA已經進入醫院管理高層,這在中國是否能行得通,MBA當院長會不會被認為是“外行管理內行 ?

    胡善聯教授:MBA在中國醫院做院長能夠行得通。我有一個學衛生管理的學生,應聘到南方一家很差的醫院當院長,很快扭虧為盈,現在他又應聘為一副局級幹部被委派到一家大醫院上任。這樣管理型人才會慢慢增多。有一個問題是怎樣理解外行?管理本身也是科學,還是藝術,本身有很多規律和原則。所以可以反過來考慮,專家做院長搞管理也是外行,醫學與管理是兩碼事。當然管理人員做院長要在實踐中學習,處理臨床事務要靠醫生。

    馮皓先生:我認為MBA進入醫院管理層今後5年就能實現,國有企業一旦管理形成氣候,整個社會管理氣氛就成熟了。從另一個角度講即使整個外部環境不太成熟,有好的人選就能改善不利的外部環境。國內有些先進的醫院,院長都非常優秀,也都是專家,他們的共同點是,一般都有10年以上院長任職經歷,將醫院面貌管理得與其他醫院形成強烈反差,同時有開拓精神,善於思考。有些醫院走下坡路,不是院長不適合就是院長不投入。

    至於“外行管理內行 的説法,是我國在特定環境下形成的,與現在不是一個概念,MBA來管理恰恰是內行管理服務行業。MBA可以根據客戶服務理論要求醫院服務流程的優化,多年的積弊迎刃而解,效率非常高。

    劉常平先生:我經常聽到醫生的抱怨“看醫生跟看猴子似的,看猴子還要幾塊錢,看醫生才五毛錢 。由於他們工作又苦又累,經常中午不能按時吃飯,工資沒有體現他們的工作價值,心理長期處於一種扭曲狀態,人不是機器,長期的疲勞,必然造成服務不到位。這個問題除涉及機制外也有管理因素。

    MBA管理醫院,會把醫生和病人都作為服務人群。醫生在美國是很貴的行業,他們在值班和用餐時都被照顧得無微不至,牛得很,Doctor的話很有分量。而在中國,對醫生的照顧是很不夠的。在國外是醫院求病人,而在中國是患者求醫,一個“求字,醫院的衙門味道就出來了,所以在醫院裏服務意識差,這實際上就把醫院和患者的基本位置搞顛倒了。目前國際上將開始新世紀的管理服務理念,即醫患關係根據需要來制定,這裡面含有兩層意思:根據患者的需求服務和注重醫生與患者的溝通交流。

    ■在所有行業的管理中 醫院管理者的門檻很高

    記者:具有何種素質的人最適合當院長,醫院採取何種管理模式才能使醫院和患者均能獲得益處?

    胡善聯教授:當中國醫院的院長,肯定需要懂醫院管理、醫院經濟、市場行銷、法律糾紛處理的人,還要有宏觀社會學、經濟學背景。在醫療改革的時代,管理者也必須熟悉醫療業務。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思想,以循證醫學的方法管理醫院是國際的潮流,循證醫學的方法就是花最少的成本達到最高的效果,選擇最有價值的醫療技術。新時代對醫院院長的要求是很高的,既要考慮病人利益,又要考慮醫院發展,還要了解衛生政策,要花大量精力在醫院管理業務,而不是三心二意做院長。當然不能否認目前也有很多很好的專家院長。但是也許今後選拔院長的機制要改改了。

    馮皓先生:MBA做CEO,再配以業務副院長,新加坡的醫院管理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現在看來,我國經濟上去了,科學管理也要上去,所以火候到了,職業化的、開拓創新的、有頭腦的、精明強幹的院長必須上去。醫院理想的運作狀態是優質高效低耗,雖然不是單純的企業,但要引進企業管理方法,成本核算是科學管理的基礎,之後必然引發後勤社會化,隨之必須進行人事分配製度改革,雖然不能以經濟刺激為導向,但分配必須拉開檔次,當然還有改善客戶服務觀念、改善醫院服務流程等等,全面贏得病人的滿意。

    劉常平先生:MBA是很好的背景,當然做醫院院長還要有醫學或護理學背景,單純的MBA管理醫院沒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是個欠缺。在所有的管理中,衛生管理的門檻是比較高的。管理醫院目前我認為最需要做好的是服務。當我看到護士與患者吵架就特別難以接受,因為患者是需要幫助的人,當然無理取鬧的患者則另當別論。所以醫院的立場要有一個轉變。從社會發展來看,服務行業的比重會越來越大,衛生中的服務也會越來越大。應該説衛生服務已經出現了三個層次,一個是有病治病,原始的衛生概念;二個是預防疾病、促進健康;三個是保健概念擴展到人生活品質的全面。在美國,衛生部的全稱是衛生與人類服務部,立足在服務。

    新聞背景

    ■管理醫院者也要持證上崗了

    因為醫療市場競爭態勢的形成,到了1999年初,醫院管理知識培訓的需求是如此強烈,以至於1998年12月18日剛剛成立的衛生部人才交流中心不得不把培訓職能提到了重要日程。

    據了解,院長最明顯的欠缺是:管理知識、財務知識、市場行銷、人力資源等等。從去年開始,人才中心採取集中辦班和城市巡講結合,進行院長培訓。一共有 1500名院長參加了培訓,另外還有大約100位院長接受了在美國和新加坡的培訓。衛生部人才交流中心張慧副處長認為,長期以來我們的人事管理僅限于考察幹部、漲工資和考評等等,而實際上人事管理應該向人力資源管理轉化,不可忽視的是全員培訓,被培訓過的院長都感到受益匪淺。

    新世紀的第一年,一個在全國衛生行業衛生管理崗位的培訓即將開始,衛生部將選擇一省一市進行試點。培訓將涵蓋十幾個崗位,分別是醫院管理、農村初級衛生保健、社區衛生服務、疾病控制、婦幼衛生、衛生監督、藥劑與輸血管理、醫學科技、衛生資訊、辦公室、衛生人力資源、醫學教育。

    在過去的幾年中,衛生管理幹部崗位培訓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衛生部正在進一步規範、加強衛生管理幹部崗位培訓工作,逐步實施衛生行業管理崗位任職資格準入制度,每個崗位上的幹部都要接受依據《衛生管理崗位培訓規範》進行崗位培訓,成績合格者發給《衛生管理幹部崗位培訓合格證書》作為上崗、晉職的必要依據,衛生部將於2001年進行衛生管理幹部培訓的試點工作,以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知識、技術改造“經驗管理 和“雙肩挑 的模式,實現衛生管理隊伍的科學化、職業化建設。

    《北京青年報》2001-01-15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