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漢森間諜案”是美國人捏造的

    5月25日,俄羅斯《勞動報》刊出記者獨家專訪,披露美國媒體大肆鼓噪的“漢森間諜案”完全是美國人捏造的。記者採訪了現任俄杜馬安全委員會副主席和反腐敗委員會主席尼古拉德米特裏耶維奇科瓦廖夫大將,了解這一詳情。科瓦廖夫1996年至1998年曾任俄羅斯安全局局長。下面是採訪對話。

    記者:尼古拉德米特裏耶維奇,讓我們從“漢森間諜案”談起好嗎?漢森作為美國聯邦調查局官員,專門負責監視俄情報人員,在未正式開庭之前就被美國當局認定是莫斯科的間諜。美國“鼴鼠”被捕之後,很快,俄羅斯4位外交官就被驅逐出境。還有46名俄外交官也已作好了隨時被驅逐的準備。小布希入主白宮後,俄美關係也未見改觀。請問,您是如何看待這一案件的?

    科瓦廖夫:(下稱科)依我看,布希班子上臺後所採取的強硬措施,都是意料之中的事。無論是在蘇美時期,還是在俄美時期,兩國關係的發展都是一個版本。任何時期,西方都能找到一個能唬人的東西來欺騙世界輿論。以前是“克格勃”,後來又炮製出“無所不能俄羅斯黑社會”和“俄羅斯的全面腐敗”。後來又説我們幫助伊朗開發導彈技術。為此,西方拼命鼓噪,各種帽子和標簽都拋了出來。兩年前,我曾預言,今後對俄羅斯的指責肯定是説“俄羅斯的間諜活動無處不在”等等,現在看來,我的預言是正確的。這些指責都説,情報活動不符合今天的形勢,與世界各國關係相互矛盾。

    記者:布希班子為什麼現在又老調重談呢?

    科:這沒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眾所週知,多數美國人投票選舉的是一個人,而上臺的是另一個人。這在美國歷史上是第二次。這就意味著,美國總統和他的班子要經常向世人證明,他們在白宮沒有白佔位置。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採取強硬態度是不可避免的。新總統想證明自己是強勢總統。有時他要徹底改變前任的決定。他態度非常強硬的目的是想博得國民的好感。所以布希一上臺就轟炸伊拉克,逮捕漢森,驅逐俄外交官。這些舉動其實都在意料之中。

    記者:布希這麼幹對嗎?

    科:我的評價是:否。美國總統根本就不應該摻乎這種事兒,更不應該跳到前臺,親自挑起事端。情報部門的活動不應妨礙國與國之間發展政治關係。但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如此干涉和將一個事件政治化,我認為肯定會在相當程度上對其本人和國家造成損失。世界上任何國家以前有、現在有、將來還會有情報部門。任何國家都不會停止蒐集某大國潛在對其構成威脅的有關情報。可以斷言,今後此類逮捕情報人員的事件還會發生。完全沒有必要給這些間諜事件抹上政治色彩。情報部門的活動標準是不對兩國關係造成經濟和政治損失。

    記者:從職業情報專家的角度出發,您如何評價漢森間諜案?您在位時也抓過別國的情報人員和間諜嗎?

    科:以前抓過,現在還在抓。但是,對於我這樣了解全部底細的人來説,我非常非常懷疑漢森是給俄羅斯工作。

    記者:您還懷疑什麼?美國人説已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漢森是“鼴鼠”。

    科: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反間諜部門都有一個共同的任務,那就是在自己的國土上找到間諜從事情報活動的證據。這是一個必需的條件,即人贓俱獲。除此之外,所有其他材料都不能百分之百地作為罪證。出於某種需要,當局可以拋出一些材料,也可捏造一些材料,還可找點兒什麼藉口把間諜邀到秘密接頭地會面。這裡有無數方法和手段可資利用。奧戈羅德尼克間諜案就是一例。

    記者:您説的是一個俄外交官為美國人充當間諜,在被捕時,知道完全敗露而吞食毒藥身亡的那個奧戈羅德尼克嗎?

    科:就是他。只是吞食毒藥是一個臆想。我親眼看到了屍檢報告。

    記者:到底是怎麼回事?

    科:醫生的結論是“心肌功能嚴重衰竭”。奧死亡的直接原因是被捕、煩惱和對遭懲辦的恐懼。無論是刑偵人員,還是醫生都沒有在其體內發現毒藥的痕跡。儘管這樣,俄反間諜部門還是採取了必要的措施:在逮捕美外交人員時要保證作到人贓俱獲。我們指派一人化裝成奧戈羅德尼克,去和其間諜主子見面,經過非常曲折複雜的過程,終於把“美國外交官從事間諜活動”的證據拿到了手。實際上,所有國家的反間諜部門在這種情況下都會這樣操作。

    記者:奧戈羅德尼克的替身到底是什麼人?

    科:在抓捕美國外交官之前,這個人不得不整了外形,事先又讓他經歷各種非常局面的場景訓練,因為冒名頂替要應對許多不測。

    記者:他後來受到什麼獎勵了嗎?

    科:是的,他榮獲了勳章。但今天的漢森事件並未“人贓俱獲”。從我看到的有關文件和公開報道,可以斷定這完全是美國聯邦調查局的挑釁。用專業語言來表述是“打著別人的旗號耍詭計。”

    記者:您能不能詳細談談您的看法?

    科:某人找到漢森,建議他去取一個包裹,或者取一個什麼東西。就是説,有人以別人的名義去幹了這件事。您可以想像一下,如果照此辦理,俄反間諜部門以高額酬金讓俄公民去傳遞情報,我們有多少“間諜”抓不到?這種行為是不能允許的,這是典型的挑釁!最近一個時期以來,美國人越來越多地利用這種方法。美國人正是用這一手段逮捕了裏普卡和特羅菲莫弗。現在又輪到了漢森。這已形成了慣例:給某人打電話或找到他,以俄情報部門的名義勸説與其建立諜報關係,讓其答應轉交一些文件,並提出獎賞條件。當聽説漢森曾得到150萬美元的酬金時,我忍俊不禁。俄羅斯情報部門上哪去找那麼多錢?最近這些年我們更是拮據:和俄整個社會一樣,俄情報部門所遇到的困難是相同的。

    記者:現在又出現了另一個數字:説俄給了漢森60萬美金。還説俄付給“超級間諜”艾姆斯200萬美元,這是真的嗎?

    科:如果相信美國人的話,他們説艾姆斯給我們幹了20年。可能那個年代情報部門有足夠的資金?我不願意胡思亂猜。但我認為,“冷戰”時期,蘇美雙方為了蒐集對方的情報也許不惜耗費鉅資。那是在兩國關係惡化、存在著核戰爭威脅的條件下。從理論上講,在那一時期,一份超級情報是要花很多錢。至於漢森間諜案,我想指出的是,漢森從來沒有見過僱主,他也不知道跟誰一起幹活。

    記者:可是美國人説他們手中握有漢森的全部信件。

    科:請您仔細琢磨一下美國人的説法,這一切可能嗎?我掌握的情況是,漢森實際上是和聯邦調查局的間諜一起工作。如果漢森把這些信箋交給了俄方,那麼怎麼又到了美國人手裏了呢?假設所有的信箋都在他們美國人手裏,那他們還有什麼必要大談美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呢?他們事先早就預見到了嘛!而且也沒有制止!這簡直是胡鬧!這就是説,任何人都有可能是漢森的僱主。可能是聯邦調查局的特工?或許是其他國家的公民?如果允許杜撰,僱主可能是德國人,也可能是奧地利人。

    記者:那為什麼美國人堅持説他們手裏有確鑿的證據?甚至還出示了錄影,一會兒是在小橋下,一會兒是在路堤旁。

    科:這個人完全可能是漢森的一個熟人,他讓漢森去取一個絕密文件,説這與俄羅斯間諜有關。理由非常充分。漢森作為專門負責針對俄羅斯人的反間諜部門的官員,完全有可能去取這些文件。這是漢森職權範圍之內的事。再比如,一個人出鉅資讓自己的朋友去取與己有關的一份文件,這在俄羅斯當今現實中也是常有的事,誰會拒絕這樣做?還是回到話題的源頭:一定要人贓俱獲!只有這樣才能使對方無話可説。否則就是無端的推測。

    記者:尼古拉德米特裏耶維奇,現在漢森面臨的是嚴懲,甚至是死刑啊!美國人説漢森給國家利益帶來了空前的損失。

    科: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所謂給美國國家利益帶來的巨大損失是什麼?我們假設漢森真的是為俄羅斯服務。他的職責是針對俄駐外機構實施反間諜偵察。根據他的任務和職責,他應該發現和揭露俄情報人員。在掌握了這些情況後,他能向俄提供什麼情報?提供我們的情報人員中有誰在給美國人幹活兒?這種情報能給美國帶來什麼損失?

    記者:據《華盛頓郵報》報道,漢森向俄通報了美在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大使館下面挖了用於偵聽的地道。您相信真有地道嗎?

    科:這完全有可能。如果美國人真的挖了地道,這正好是會對俄羅斯造成損失。可在1991年,時任蘇聯克格勃主席的巴卡京向美國人交出美駐莫斯科大使館竊聽器分佈圖時,巴並沒有受到嚴懲或遭槍決。如果漢森真的從事了某種活動,如果地道真的存在,可以把此舉看作是美國人對俄的報復。按邏輯推理,如果漢森為俄服務,美國人肯定要報復,他們早就採取了對應措施。在這種情況下,還有什麼美國的國家利益遭受損失可言?我認為,這不是什麼損失問題,而是典型的雙重標準問題!這就是説,美國人事實上已承認他們在俄國土上從事非法活動。根據國際法,俄駐美大使館就是俄羅斯的國土,就應該享有治外法權。現在美國情報部門不否認,而是公開承認的確在俄駐美使館進行了偵聽活動。在我的情報生涯中還沒有誰公開承認從事此類活動,就連正式的否認也沒有過。一般來説,兩個國家簽約,均聲明相互不從事針對對方的此類行動。

    記者:美國驅逐了俄4名外交官,俄也如數驅逐了美國人,這是不是絕對對等?

    科:是的。這就是國際法不成文的對等原則。

    記者:今天這個原則沒過時嗎?

    科:沒有。因為如果我們默認,這就不是對等了。

    《光明日報》2001年6月1日

    

    



相關新聞


聯邦調查局專家與克格勃間諜聯手創辦“間諜之旅”



指控21項間諜罪名 美聯邦調查局特工漢森被起訴



間諜戰余波未平 美俄又起“簽證戰”



美俄間諜戰會有什麼結果



外交官身份作護身符  美俄間諜戰揭示特工遊戲規則



美俄間諜戰何時了結?



近年發生的美俄間諜戰



漢森間諜案發現重要證物



大“鼴鼠” 漢森間諜罪名如成立 將被判死刑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