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十大骨幹軟體園掛牌 信産部科技部爭奪命名權

    十家國家級軟體園掛牌

    北京中關村軟體園發展有限公司總經濟師張嚴的辦公桌旁邊近日新擺放了一塊“分量”不輕的牌匾:“國家軟體産業基地”,據張嚴介紹,這塊由國家計委和資訊産業部聯合頒發的牌匾,意味著中關村軟體園這個尚在籌建中的“中國投資規模最大、佔地面積最廣 、服務設施最完善”的軟體園區今後在政策上會享受到更多的支援,而且還有個很快就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那就是據説將有兩千萬的資金無償支援。

    7月中旬和中關村軟體園一起拿到“國家軟體産業基地”牌匾的還有另外九家,它們分佈在上海、西安、南京、濟南、成都、杭州、長沙、大連和廣州等省市,據介紹,當時的授牌儀式非常隆重,被安排在了人民大會堂舉行,吳邦國副總理、吳基傳部長均親自出席並做了重要講話。

    這十家軟體園被業內稱為“國家十大骨幹軟體園”。評審過程始於去年11月,是由國家計委、資訊産業部聯合組成專家組,對全國47個申請成為國家級基地的軟體園逐一進行多輪評審並實地考察後完成的,資訊産業部軟體應用處副處長陳英向記者。

    到2000年,軟體和資訊服務業已成為世界第一大産業,産值達到5000億美元。而2000年國內軟體銷售額200多億元,加上系統整合和服務業銷售額已達到560億元,比上年增長30%以上,高於世界10%到20%的增長率,增長很快,但差距仍然很大。 軟體企業規模小,分佈散是一個突出的問題。在次背景下,加快我國軟體基地建設,讓軟體行業“攥緊拳頭”、集中發展被認為是促進我國軟體業良性發展的重要手段。

    在此次評定前,我國已有多達十數家“國家級”軟體基地,但都是 科技部火炬中心認定的,資訊産業部頒發國家級軟體基地卻還是第一次。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國家計委和資訊産業部的這次國家軟體産業基地命名,是信産部加強其對軟體産業管理力度的一個信號。而也有業內人士注意到,科技部做為多年致力於我國軟體園建設的一個生力軍,卻沒有參與這次國家級軟體園的認定工作。

    “中關村軟體園當初是在北京市政府和科技部的支援下建設的”,張嚴給了記者一本中關村軟體園的介紹,扉頁上印著國務院對北京市政府和科技部相關請示的批復, “我們以前跟科技部火炬中心接觸較多,知道信産部軟體處才是這幾個月的事”, 城市規劃專業出身的張嚴顯然不清楚信産部和科技部兩部門在具體管理分工上有何不同。

    科技部火炬中心:“應該尊重歷史”

    “我們曾經向資訊産業部有關部門提出參與這次國家級軟體園的認定工作,在認定前好幾個月我們就打過電話,結果還是被排除在外”,科技部火炬中心電腦軟體處處長邱小玲向記者透露,語氣裏不無無奈。

    邱小玲處長介紹,我國軟體産業的管理一直沒有很明確的分工,直到去年6月,國務院出臺《鼓勵軟體産業和積體電路産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簡稱18號文)裏才明確了軟體産業的歸口管理是資訊産業部,但“資訊産業部自己都承認自己是‘重硬輕軟’”,邱小玲説。

    “1982年,科技部最早提出了發展軟體産業的一些思路,提出軟體産業發展要重視人才、重視知識,科技部一直在呼籲研究軟體産業的發展問題,但是直到90年代初對於軟體産業國家都沒有相應的政策,中央各部委之間缺少協調,軟體産業低水準建設嚴重,92年當時的電子工業部也曾經提出搞軟體園,並在上海浦東和珠海等地籌建了兩個軟體園,但是都沒有搞成”,邱小玲研究員顯然對中國軟體産業的發展歷程相當熟絡。

     “1995年徐冠華部長來到國家科委擔任副主任後,他非常重視我國的軟體産業的發展。當時科委認為軟體産業要集中發展,建設軟體園是個值得探索的思路,但是由於軟體産業多年沒有得到重視,國家也沒有正式政策出臺,在國家層面上很難協調,只有依靠地方政府,於是提出‘局部優化,地方政策突破’的思路,由科技部認定、地方政府政策和科技貸款支援,開始組建國家火炬計劃軟體産業基地”。

    邱小玲處長介紹,自從96年8月份科技部出臺《國家火炬計劃軟體産業基地認定試行辦法》至今,火炬中心共認定19個國家軟體産業基地。根據2000年科技部的統計,這些軟體産業基地軟體營業額達到186億,佔到全國軟體産業的80%以上。

     “在組建認定國家火炬計劃軟體園的過程中,我們要求地方要給政策,軟體園組織機構要落實,對各軟體園的發展方向、基建規劃都有詳細的方案“,邱小玲處長認為這些紮實的工作是我國軟體園得以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記者看到的2000年科技部《國家火炬計劃軟體産業基地認定條件和辦法》文件中,也認為試行辦法認定的國家火炬計劃軟體産業基地“在全國軟體産業發展中起到了骨幹和示範作用”。

    “從以前的沒人管,到現在信産部的對十大骨幹軟體園的認定,我們認為是件好事,我們也早就希望大家一起推動這件事,但是我們認為對軟體園的建設管理應該尊重歷史,應該需要合作,而不能僅僅考慮某個部門的利益,不讓我們參與等於是推倒歷史重來,我們認為不太合適”,“在這次申報過程中,甚至據説信産部要求軟體園在申報材料中要避免帶有‘科技部色彩’”,邱小玲處長向記者説。

    信産部軟體應用處:“正本清源”

    “現在我國軟體園的認定和組建比較亂,好多是企業自己在炒作,全國氾濫,負面影響比較大,這次十大軟體産業基地授牌則是國家行政主管部門第一次認定國家級的軟體園,可以説是一次正本清源,我們希望通過這次認定來規範我國的軟體園建設,促進軟體産業更好地發展”。

    7月25日下午,在信産部萬壽路機關大樓23層的一間頗顯跼踀的辦公室裏,信産部應用軟體處副處長陳英向記者介紹這次十大骨幹軟體園認定的目的。信産部應用軟體處共有三人,而其中一個女孩顯然新來不久。

    “我國軟體園建設不規範的地方一個是散,全國那麼多軟體園,僅科技部火炬中心認定的軟體園就有幾十家,這造成了軟體企業不集中、資源的浪費、政策扶持無法聚焦等問題;另外一個就是概念混亂,很多軟體園宣稱自己是國家級的,而事實上,這次十大軟體産業基地的認定才是由國家行政主管部門第一次進行認定”,陳英説。

    “90年代初,當時的電子工業部副部長曾培炎在考察了國外軟體業的發展情況之後,就提出了發展軟體園的思路,並在上海和珠海進行了試點,通過部裏和地方政府各出一半資金的形式籌建軟體園,並進行公司化運做”,陳英介紹,只是由於認識和體制上的問題,“國家立項下來已經到了96年底”,而信産部和計委聯合這次認定國家級軟體産業基地既是對以往思路的延伸,也是信産部對行業發展的整體協調管理,“比如這次認定就考慮到了總量平衡、地域平衡等問題”。

     對於為何這次十大軟體産業基地認定沒有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合作,陳英説,“確實科技部火炬中心在我國的軟體園建設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但是科技部火炬中心是事業單位,它不可能參與由行業主管部門信産部和整體經濟調控部門國家計委的這次骨幹軟體園授牌活動,而事實上,科技部火炬中心對於一些軟體園輕易地授牌也是造成我國軟體園建設混亂的一個原因之一”。

    陳英介紹,從98年3月份全國人大常委會就明確了軟體産業的行業主管部門是資訊産業部,之前由於軟體並沒有形成獨立的産業,它依附與電腦産業,行業主管部門在當時的電子工業部,“科技部注重的是科技和研發,並沒有産業管理的功能,從兩部門的名稱上就可以區分出來”,陳英説。

    陳英透露,其實這次國家對於十大軟體産業基地資金扶持的具體數額還沒有最後確定,並不就是業內人士所説的“兩千萬”,而對於今後對國家級軟體産業基地的“動態管理”具體的方案也還沒有確定,“我們一些具體管理辦法還在制定之中”,陳英指著辦公桌上的一份文件説。

    資料:科技部認定的國家火炬計劃軟體園:瀋陽東大軟體園,濟南齊魯軟體園,成都西部軟體園,長沙創智軟體園,(以上是科技部最早認定的四大軟體基地),北京軟體産業基地,天津華苑軟體園,武漢湖北軟體産業基地,杭州高新軟體園,福州軟體園,南昌金廬軟體園,西安軟體園,大連軟體園,廣州軟體園,上海軟體園,南京軟體園,長春軟體園,廈門軟體園,合肥軟體園,雲南軟體園,鄭州種部軟體園,蘭州軟體園,石家莊河北軟體園,無錫軟體園,常州軟體園,珠海高新區軟體園,青島軟體科技工業園,寧波國際軟體園等。科技部火炬計劃軟體産業基地下屬企業一千多家,從業人員9萬多人,軟體銷售額186億,佔全國軟體銷售3額80%以上。

    信産部和計委認定的十家國家軟體産業基地是:北京中關村軟體園,成都國家軟體産業基地,大連國家軟體産業基地,西安國家軟體産業基地,廣州國家軟體産業基地,長沙國家軟體産業基地,南京國家軟體産業基地,上海國家軟體産業基地(上海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杭州國家軟體産業基地。陳英稱,由於現在各軟體園的數據均為軟體園自己報的,信産部認為這些數據有很大水分,而信産部尚沒有權威統計發佈,不能向記者提供相關數字。 (范鋒)

    

    《21世紀經濟報道》2001年7月30日



相關新聞


我國加強對軟體産品的管理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