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美國新聞界女泰斗格蘭姆的傳奇人生

任毓駿

    《華盛頓郵報》女掌門極盡哀榮

    《華盛頓郵報》公司前董事長兼執行長凱薩琳格蘭姆女士于月17日辭世,美國總統布希當即發表聲明致哀。布希説,“美國首都以及整個國家今天都對喪失‘華盛頓和美國新聞界摯愛的第一夫人’而深感哀痛。”前總統克林頓、卡特以及美國朝野都為這位新聞界的傳奇女子突然離去而惋惜。前國務卿基辛格對這位好朋友的逝世不勝悲痛,他的聲明説:“我們會懷念她的正直、勇氣和高貴品德。她是獨一無二的。”

    一位報人去世,竟然引起美國社會如此的關注,可知這位人物的分量。記者三月前曾有幸一睹這位新聞界前輩的風采。今年4月8日,人民日報社社長白克明訪美時曾應邀去《華盛頓郵報》座談。會晤結束後,我駐美國大使館新聞官員關切地問:“老太太是否參加了會見?”當得知格蘭姆夫人出席併發言時,他説:“白社長在郵報受到了最高規格的接待。”這位老太太身材高大,氣度非凡,雖然年逾八旬,但身材挺拔,説話聲音微顫,但思路清晰。她發言時,郵報的老總副老總們都洗耳恭聽。

    格蘭姆女士14日前往愛達荷州太陽谷出席一個企業高層主管會議時,在一棟公寓大樓外的走道上不慎摔倒頭部受傷後,立即被直升飛機送往愛達荷州首府博伊西的聖阿方瑟斯地區中心醫院。由於傷重引致腦出血,她一直昏迷不醒,經緊急進行外科手術後,不見好轉,不幸于美東時間17日中午逝世,享年84歲。白宮下午隨即發表布希總統的哀悼聲明。聲明説,格蘭姆女士既是郵報權威的發行人,也是一位寧靜的人道主義者、成功的女企業家、普利策獎得主。布希説:“美國總統來來去去,個個都是凱薩琳格蘭姆女士的熟客”。當他和第一夫人勞拉遷到華盛頓時,格蘭姆女士是第一位在家中設宴歡迎他們夫婦的主人。聲明還説,格蘭姆是位“真正的領袖與真正的女士”,“她堅強而矜持,有權勢而謙卑,以為人正直而聞名,卻又永遠優雅而待人寬厚。”布希説,他和夫人勞拉向格蘭姆女士的子孫、《華盛頓郵報》公司的員工及所有認識她的友人致哀,格蘭姆女士將永受懷念。

    從怕羞的家庭主婦到報界強人

    格蘭姆女士1917年6月16日出生於紐約。父親為猶太大富豪,母親則喜好社交生活而疏于管教子女。其父于1933年在一次破産企業公開拍賣中,以82萬美元收購了《華盛頓郵報》。當時《郵報》的每天發行量只有5萬份,一年虧損100萬美元,是當年市內五份報紙中,品質最差、最虧本最多而讀者最少的一份。格蘭姆從小勤奮好學,愛好寫作,但性格內向,膽小怕羞。大學時她曾就讀于瓦薩女子學院,兩年後轉入芝加哥大學。格蘭姆于1938年從芝大畢業後,曾任《舊金山新聞報》記者,翌年加入《郵報》,擔任讀者來信版主編,月薪只有25美元。她熱愛新聞,在《郵報》遇到了一位年輕、迷人的律師,也就是她後來的丈夫、菲利普格蘭姆。1945年,她的父親將《郵報》大權交給了菲利普格蘭姆,而她則甘願在家做全職的家庭婦女,養育四個孩子,很少在公共場合露面。

    1963年,已經患上精神分裂症的菲利普用獵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46歲的凱瑟琳格蘭姆在好友的力勸下,勉強接管了《華盛頓郵報》,成為該報發行人。當時,她除年輕時當過一段短時間的記者外,她對新聞專業的經驗確實很少,更沒有受過營商訓練,一大堆的會計文件總是令她頭昏腦脹。在當時報業文化男權當道、領導層鮮有女性的情況下,本來已是怕羞和缺乏信心的她,往往連向記者提出問題也感到提心吊膽和尷尬,擔心做錯事説傻話。她回憶説,在接任公司主席後數月,公司舉行聖誕聚會時,她卻很擔心鬧笑話,結果她竟花了不少時間,去“綵排”如何在聚會上説好“聖誕快樂”四個字!格蘭姆夫人上臺後不斷虛心向名記者、名專欄作家請教,逐漸對報紙有了較深刻的了解,她也迅速獲得男同事的尊敬。此後,她又撤了報紙的總編輯,換上了自己的得力人選。她工作兢兢業業,與總編布拉德利通力合作,對《郵報》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並以重金網羅了許多新聞界的精英,使《郵報》聲譽日隆,財務日盛。《華盛頓郵報》成功地由一份小型城報紙轉變為一家國際聲譽卓著的國家級報紙,成為全美最大兩報業機構之一,締造了報業神話,開創了一個新時代。在她出任《華盛頓郵報》集團主席近30年期間,《郵報》與《紐約時報》齊名,銷量過百萬,盈利增長了20多倍。1991年她傳給兒子唐納德擔任董事長兼發行人時,整個集團在《財富雜誌》500大企業中排名第271,而她本人也成為第一位打入《財富》500名單中的女老闆。

    兩件大事奠定了《華盛頓郵報》的地位

    《郵報》以消息靈通、材料可靠、文章犀利著稱。1971年6月,《紐約時報》不顧政府的禁令,刊登了披露了國防部秘密越戰研究報告即“五角大樓文件”,由於內容極敏感,足以改變全球輿論對美軍參戰的看法,幾天后遭到法庭禁止。此時《郵報》記者也得到那份文件,格雷姆夫人登時陷入兩難境地。編採人員主張刊登,但法律顧問則擔心《郵報》鬥不過政府。她回憶説:“我當時又恐懼又緊張。在深呼吸了一下後,我向編輯説:‘去、去、去,登吧。’”美國政府控告兩報的官司從地方法院一路打到聯邦最高法院,法庭最後以六票對三票判兩報勝訴。《郵報》與《紐約時報》毅然揭露了美國決策者對東南亞局勢的錯誤估計和陰謀詭計,為新聞史寫下光輝一頁。從此,在美國新聞界《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並駕齊驅。

    1972年6月,五名男子因私闖入水門飯店民主黨全國總部而被捕。絕大多數傳媒只把此事當作不入流的小新聞。但《郵報》卻進行深入調查,終於發現事情與共和黨政府試圖在民主黨總部安裝竊聽器,破壞民主黨的競選活動。當時執政的尼克松政府為了掩飾醜行,不斷向《郵報》施壓,警告格雷厄姆夫人不要“出風頭”。尼克松更親口向助手説:“我不會讓《郵報》有好日子過。”突然間,由《郵報》擁有的佛州電視臺的營業受阻,《郵報》的股票直落50%。葛蘭姆女士面對沉重壓力,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脅,一位與白宮關係密切的友人曾警告她不要單獨行動。但她卻授權兩位年輕的《郵報》記者伯恩斯坦和伍德華繼續追查,儘管白宮一再施壓,尼克松為此事痛恨《郵報》,白宮兩度停止訂閱。當時全美只有《郵報》死盯水門事件,格蘭姆常問自己:“如果這真是重要的新聞,其他人都到哪去了?”面對壓力,她一直支援旗下的編輯記者:“我們已遊到河水最深的地方,再沒退路了。”在《郵報》鍥而不捨的努力下,終於導致尼克松總統下臺,並奠定了該報的龍頭地位。自此之後,據説每位白宮主人每天早晨起來第一份閱讀的報紙,便是《華盛頓郵報》。

    格蘭姆在美國媒體界身兼數職,1974年,她成為美聯社歷史上第一位女董事,並任滿最高的九年任期。同時她還出任美國報業出版商協會主席和《國際先驅論壇報》的聯合主席等職。格蘭姆在美國聲譽崇高,廣受各方尊重。格蘭姆成功打入屬於男性的新聞行業,曾被國際新聞協會遴選為全球50名新聞英雄人物之一。在葛蘭姆時代的《華盛頓郵報》公司成長為多元化的媒體公司,營運包括報紙和雜誌出版、廣播和有線電視,以及教育服務。1998年,格蘭姆80歲,她的自傳《個人的歷史》獲得了普利策新聞獎。

    格蘭姆女士曾于上世紀80年代兩次來中國訪問,曾採訪過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她抱憾終生的是,未能如義大利女記者法拉齊一樣採訪鄧小平。格蘭姆也曾訪問台灣。蔣經國接見她時,由現任台北市長馬英九擔任翻譯。蔣經國向她宣佈台灣即將解除“戒嚴令”,《華盛頓郵報》刊出這條全球獨家新聞時,轟動世界。

    出席她家宴請規格僅次於白宮

    在命運安排下,由一名害羞中年家庭主婦變成報業巨人的格蘭姆,在關鍵時刻往往展現出令人欽佩的勇氣。她曾説在接手辦報時,覺得自己就像“閉上眼縱崖一跳,而令人驚訝的是我竟然成功著陸”。她的搭檔布拉德利説:“她有當大賊的膽量。”

    格蘭姆曾説,她事業上最艱難的時期,是1975年《郵報》工人大罷工。當年,她為了控製成本,採取了一連串開源節流措施,然而部分舉措卻招來印刷業工會的不滿,1975年10月,印刷廠以至廣告部門工人決定大罷工,罷工者還火燒《郵報》印刷廠,導致罷工第一天的報紙無法刊印出版,部分工人還襲擊《郵報》編採人員。但《郵報》眾記者編輯卻不為所動,報館高層主管都親自出馬,自行接洽廣告甚至操作印刷機,又用直升機從報館天臺將版樣運到鄰近州府的印刷廠印刷。經過長達5個月談判,工潮終於化解。格蘭姆改變了《郵報》的命運,《郵報》也改變了她的一生。她常説,人生恍如一齣肥皂劇。

    《郵報》職員稱,他們最喜歡的,是她給予編輯記者最大的禮物:支援與尊重。

    格雷厄姆夫人常説:“辦報者不應對編輯記者指指點點,辦報者的責任,是盡力確保報章報道全面、準確、公正和品質最佳。”她改變了美國報業輕視女性的傾向,她曾多次在盛大晚宴後,拒絕與場內眾多女士退到樓上,讓眾男士在樓下邊抽雪茄邊談論世界大事,而是參與其中。她極愛簡樸的生活,她最喜歡的,就是黃昏時分在廚房中與朋友一起幫手弄菜肴,當有人要替她代勞時,她還會不悅地説:“那是我的工作。”

    格蘭姆夫人在美國以至國際舞臺上,可謂“相識滿天下”,許多常在《華盛頓郵報》見報的大人物,都和她私交甚篤,她常邀請一些政界頂尖精英到她那位於華盛頓老區喬治敦的大宅作客。不少人形容,能獲邀到格蘭姆家作客,是僅次於獲邀到白宮作客的最高榮譽。從肯尼迪到老布希、小布希,近40年來的美國總統都到過格蘭姆的大宅,每次都是盡興而散。格蘭姆曾為裏根總統設過兩次晚宴,也為克林頓舉行過歡迎晚宴。跟她友好的外國元首,包括前法國總統德斯坦、前西德總理勃蘭特、前英國首相希思、撒切爾夫人、前菲律賓總統阿基諾夫人和捷克總統哈維爾等。1986年阿基諾夫人訪美時,在舉行答謝宴會時,她不用菲律賓駐美大使館的官邸,而是在格蘭姆的私人寓所舉行,並由她出面代邀美國政界要人,可見《郵報》女老闆的顯赫地位。受她款待的後輩中的朋友則包括微軟創始人蓋茨、年前去世的戴安娜王妃和“股神”巴菲特。

    

    人民網 2001年7月19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