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段永基:點評中關村新老一代 反思中關村如何成長

    因為就新浪與王志東事件發表評論,中關村“村長”段永基成為一個焦點人物。日前,段永基就中關村的發展、企業家與經營者的關係、職業經理人等話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或許,從中可以發現中關村企業成長中的問題,引發我們的思考,而這對於中關村的健康發展與未來不無裨益。

    被採訪人:

    中關村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四通集團公司董事長段永基

    資本的秉性就是要營利

    主持人:前一陣子沸沸颺颺的王志東事件現在暫時告一段落。您認為,這反映了中國創業文化、企業理念的哪些特點?

    段永基:這反映了中國創業文化、企業理念不成熟的特點。我還是堅持這個説法。董事會把一個CEO免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我不理解大家怎麼會有那麼大的反應!如果讓我來評價王志東的離職,因為新浪現在還是沒有營利,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想以換CEO的方式來表達一下自己的意見,為什麼就遭到這麼多譴責?都這樣,誰還敢再搞風險投資?

    如果總是“請神容易送神難”,那風險投資誰敢來?我有一個直接的感覺,我們的企業文化太蒼白太落後了,如果這樣的企業文化、輿論導向繼續下去,將阻礙中國引進風險投資。

    主持人:那麼,我們現在是不是對於風險投資,對於資本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段永基:其實,在現代文明社會裏面,中國的資本也好,外國的資本也好,資本的本性就是要營利。風險投資的存續期一般是3-5年,風險投資如果是零回報,收益是零增長,風險投資就不願意投了,就改成辦慈善事業了。

    我們應該認識到資本的性質是注重回報、注重現實和效率、要求增值的,資本是推動社會健康發展的有效力量。有了這種認識,才可能吸收風險投資進來。資本和經營者在目標追求上是一致的。

    據我所知,現在這個事件在一定範圍之內已經造成了比較壞的影響,對於我們建設一個好的投資環境,沒有好處。以後如果發生這種事情,都像這樣去糾纏,那還有完嗎?

    資本家與經營者的資訊不對稱

    主持人:很多人認識到,在一個企業發展的過程中,經營者與資方有一些固有的矛盾。

    段永基:是的。職業經理人與資本最大的差異是雙方的資訊不對稱。完全聽經理人不行,完全聽資本的也不行。一般來説,技術出身的經營者的思維方式比較偏于主觀、感性,有強烈表現欲,表現技術的先進性,賺不賺錢先不考慮。而資本的思維比較理性、客觀,注重回報、效益。正是資本的這種健康的思維催生了許多企業,迫使經營者去營利。如果資本也是主觀的,投了一批錢血本無歸,再投一批又是血本無歸,那資本就被完全消耗掉了,整個社會經濟活動也根本得不到資本力量的有力推動。王志東是真心實意想賺錢,他也希望新浪能賺錢、新浪的股票能升值,他自己還有150萬股呢!但是,資本和經營者的思維方式不一樣,特別是和技術人員出身的經營者的思維更不一樣。

    點評中關村新老一代

    主持人:請比較一下以你、柳傳志、王選為代表的中關村老一代與新一代各自不同的特點。

    段永基:我曾經概括過,我們是志大才疏,他們是才大志疏。我們經過很多的風雨波折,可以説有很多的“江湖經驗”,抗打擊與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較強。我們的不足在於我們的時代沒有現在他們的新技術新觀念,比如説不會外語。而中關村新一代們,他們年紀輕,腦子快,掌握新鮮事物的能力強,沒有特別多的條條框框,沒有包袱。但是,他們沒有經過大風浪,社會閱歷和處世老練方面還有欠缺。當然,隨著時間與年齡的增長,他們會很好地補上這一課,他們的前途不可限量。

    主持人:有一個具體的例子,你在為《新浪模式》一書作的序中曾經對王志東有很高的評價,現在這個評價有變化嗎?

    段永基:不能夠因為王志東現在的問題,就説他不好。我一直認為,王志東是一個特別優秀的人才,特別聰明的人,但是未必就是最適合的CEO。

    (編者注:《新浪模式》原文為:“一家中國中關村的小小網路公司在短短六年間竟然成為全球第一大中文網站,且成功實現了兩岸三地的跨國經營;它在NASDAQ上市的前一天,是美國近105年以來股市跌幅最大的一天,而新浪一上市,即逆市而動,大幅攀升;王志東本人沒有留過洋,讀書、辦公司,戀愛、結婚都在中關村,卻在而立之年創造了新浪奇跡。這是四通的驕傲,也應當是中關村的驕傲,甚至是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驕傲。” )

    “四方聯”與代際更替

    主持人:作為上個世紀90年代中關村的代表企業,通)方(正)聯(想)”的現在也有巨大的不同。那麼,四通的發展中的問題究竟出在哪?

    段永基:説起來,四通的起點很高,1996年以前,四通是利稅大戶,當時,我們的利潤佔到中關村的60%還多。四通的發展是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投資的很多項目回報不佳,所以核心競爭力不明顯。

    曾經關於“新經濟”的提法很多。關鍵要看對“新經濟”這個概念怎樣描述。比較準確和便於比較的説法,是傳統經濟可以概括為産品經濟,以産品的製造和銷售為核心,包括過去的四通、方正和聯想都是這樣。而新經濟的本質是服務經濟,是為用戶提供全面解決方案,搭設一個服務平臺。

    我説過,我們只承認産品價值,不承認服務價值;只承認硬的東西,不承認軟的東西,認為軟體是硬體的陪襯。因此,中國目前的市場還不成熟,還沒有完成由産品經濟向服務經濟的轉化。從這個意義上講,中關村地區還沒有産生一個明顯有代表性的企業,誰能成為這方面的龍頭老大,現在還看不出來。

    中國沒有矽谷,只有中關村

    主持人:關於中關村能否成長為矽谷的話題一直是一個引人關注的話題,您有什麼新的看法?

    段永基:中國沒有矽谷,只有中關村。完全克隆一個矽谷不但在中國不可能,在任何國家和地區都不太可能。中關村的優勢有三:一是人才優勢;二是中央政府和北京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充分支援;三是歷史的積累。

    主持人:中關村發展中的問題,還表現在哪些方面?

    段永基:中關村最大的問題就是“科技和經濟兩張皮”。從科技人才方面看,據不完全統計,每年高考文理科前1000名,80%以上都在這個地區求學,畢業之後又大多數留了下來。但為什麼中關村人才高度密集,卻起不了像美國矽谷一樣的作用呢?這是一個我們一直試圖找到答案的話題。大規模、長期的資金支援將是中關村創新的原動力,如果是人民幣,那不是幾百億能解決問題的,而中國沒有哪個地方能有這個籌資能力。我們的資本市場現在的支援能力有限。

    中關村如何長大?

    主持人:在你的眼中,中關村最缺乏的制度安排是什麼?

    段永基:中關村要想成為中國的高科技園區,成為中國的“矽谷”,最缺乏三個要素。現在最重要的是完善這三個要素。

    簡單地説,第一,中關村缺乏人才激勵機制。當然,很多新興的公司並不存在這個問題。中關村地區人才高度密集,世界罕見,但人才優勢不等於創新的活力和創業的動力。中關村還需要有一種激勵機制,使人才被激發起來。第二,中關村缺少金融支撐體系。中關村要想成為中國的矽谷,也就是缺錢。第三,中關村缺乏創業的軟環境。

    主持人:怎樣才能夠形成適應中關村發展的土壤?

    段永基:回到剛才的問題,激勵分為多種層次,而其中最根本的、最原始的、最重要的是産權激勵。

    我們可以看一下,世界一流的高新技術園區,成功的基本要素就是科技和資本的緊密結合和互動。矽谷的成功可以概括為“科技+風險投資+納斯達克”。

    就中關村而言,高科技有了,但缺少風險投資。美國矽谷每年吸入風險投資150億美元,相當於1200億人民幣,這其中90%來源於民間的老百姓,而不是政府。在中國,哪個地區的政府能拿出1200億人民幣來?而且是連續好幾十年。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開放民間投資、私人投資,鼓勵民間和私人向中關村的高科技企業投資,這是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

    只有把中關村建設成創業者的樂園,企業家的搖籃,中關村成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園區的目標才能實現。

    現階段中關村缺乏的是創業的軟環境。創業的軟環境有兩層含義。第一是指創業文化,即鼓勵冒險,允許失敗的文化;第二是指仲介服務。科技與資本的緊密結合與互動是需要媒介的,這就是為數眾多的投資銀行、會計師行、律師行等仲介機構。中關村地區,乃至北京、全國,為科技創業人才提供各類服務的仲介機構數量稀少、水準不高,亟待進一步強化。

    我想,如果創業的大環境,也就是溫度、陽光與水的問題得到真正有效的解決,措施得力,三到五年,中關村就可以説是能長大成人。

    段永基簡介

    1946年7月生。

    1965年~1970年,在清華大學學習。

    1970年~1978年,在北京176中學任教。

    1979年~1981年,在北京航空學院上研究生。

    1982年~1985年,任航空部621所研究室副主任。

    1985年~1987年,任四通集團公司副總經理,OA部部長。

    1987年~1991年,任四通集團公司副總裁,第一副總裁。

    1991年至今,任四通集團公司總裁。

    “二次創業”、“與巨人同行”這些話自四通總裁段永基口中説出之後,在業界廣為流傳。四通是一個純粹的零資産啟動的民營企業。段永基反覆強調這一點:四通成立的時候什麼都沒有,四通的人是從中關村現拉的,而有些公司在成立之前已經有了國家的投資以及技術、産品和人才上的積累。它們成立只不過是按民營機制組織一個公司,激活了一部分國有資産而已。

    四通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民營高科技企業,誕生於中國經濟改革從農村向城市擴展的偉大年代。當時,一批科技人員辭去公職,自籌資金2萬元辦起了北京四通公司。段永基先生是參與公司創建的主要人員之一。進入公司後,他主管經營管理工作,組織和領導了為四通奠定産業基礎的MS系列中英文文字處理機的市場調研、開發及銷售工作,並親自組建全國經銷網路,使MS系列中英文文字處理機在全國市場佔有率達80%以上,憑藉這一拳頭産品,四通創建初期以每年300%的速度迅猛增長。1989年以後,段永基先生開始全面主持四通集團公司的工作。

    1991年,在段永基先生領導下,四通公司提出以股份化、集團化、産業化和國際化為核心的“二次創業”的發展方針。1993年,四通整合旗下若干骨幹企業,在香港股票上市,取得在國際市場進行資本經營的能力。經過不懈的努力,四通集團已分別與日本三井、松下、三菱、美國的TRW、微軟等著名大公司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創辦了若干大型合資企業,逐步形成了包括票據列印機、商用和稅控收款機、工控、圖文、半導體晶片等産品的電子經營系統,建立和發展了照明電氣産業,並以系統整合和資訊服務為重點,努力培育和強化面向21世紀的企業核心競爭力。

    段永基受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委託,出任北京中關村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一職,與此同時,他辭去四通集團總裁職務,改任董事長。

    《北京青年報》 2001年7月9日



相關新聞


中關村:離了中小企業是福是禍?



中關村出臺條例保障創業自由



網路電視首次亮相中關村



中關村科技園區未來發展突出以人為本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