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國社會形勢走向的七大趨勢

    每年年末,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要編纂出版一本《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藍皮書,對過去一年的社會形勢進行分析,對來年的形勢作出預測。根據今年出版的藍皮書的分析,2002年的中國社會形勢走向將呈七大趨勢。

    一、中共十六大的召開將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目標將得到確立,執政黨的創新將取得新的進展

    2002年下半年,中國共産黨將舉行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是自1949年中國共産黨成為執政黨以來舉行的第九次全代會,也是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社會進入改革開放階段以來舉行的第五次全代會,同時,也是進入21世紀以後舉行的第一次全代會。“十六大”將提出和確認未來一段時期國家發展和社會經濟各項事業發展的基本政策方針,這是國家政治生活的大事。和以往一樣,社會各界公眾對中共十六大的召開和所制定的新方針抱有很高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即將舉行的中共“十六大”將就執政黨的理論創新、執政黨的執政方式、作風與思想觀念,以及相關的體制、規範進行積極的改革。這將是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以來同類改革過程的延續,因為有了過去10多年的經驗和總結,這樣的改革將更有系統性、更有實效,以使執政黨在全新的開放階段更科學地施政。無疑,執政黨對變化巨大的社會經濟現實的積極適應,將會引領出國家的政治社會經濟生活更廣泛而深刻的變化。

    二、經濟發展將保持一個比較快速的勢頭,為社會形勢健康平穩格局的實現提供基礎

    各種研究結果顯示,儘管國際經濟環境出現了很多不利因素,中國的經濟運作環境不容樂觀,國內經濟格局在宏觀和微觀層次上還存在許多問題,但在2002年,中國經濟的整體增長速度仍將保持在7%左右。權威的經濟學家認為:“根據中國當前的實際情況,7~8%就是未來一個時期的均衡經濟增長率”。中央政府關於2002年經濟工作的政策取向將依然致力於擴大內需,也將更加注意各政策之間的關聯性,以爭取政策的積極效應的最大化。

    中央政府將把防範金融風險以及其他領域中的風險作為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經濟增長的品質問題也會成為優先的政策主題之一。關於調整産業結構、推進高新技術産業、促進對外出口、注重農業發展等歷年來的政策議題也將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根據經濟形勢變化的新特點,將出臺一些更有針對性的措施。

    三、黨風和社會道德風氣問題將引起更集中的關注

    2001年9月和10月,中共中央連續發佈了兩個重要的文件,分別涉及到執政黨的黨風建設和公民的道德建設。這是多年來關於黨的政治紀律與社會道德的思考與實踐的總結。這兩個文件的重要性在各類媒體上得到廣泛的宣傳,也為在2002年乃至以後一段時期內強化這兩個領域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執政黨的黨風建設將從制度健全和思想教育兩個方面得到強化,意在使執政黨與最廣大的人民群眾保持最密切的聯繫,逐步消除多年來因為部分幹部黨風不正問題産生的各種消極的社會政治後果。被作為精神法寶的“三觀”教育(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的重要性也會再次提出來,並逐步落實到各級公務員日常的政治學習中。公民的道德教育將會在學校、家庭、社區和單位各個領域中展開,並通過傳統的和創新的途徑來推進。全社會的道德風尚建設會在2002年成為一個熱點,以逐步消除社會上久已存在的各種不良道德時弊。

    四、公眾對社會穩定和生活水準改善的預期將提高

    社會的不斷開放在給公眾帶來各種發展新機遇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新的問題。許多調查結果顯示,面對新的開放現實,絕大部分居民一如既往,對社會的穩定懷有很高的期望,正是由於切實地意識到工作和生活環境的巨大變化以及相關的壓力,他們總是把穩定預期具體到許多涉及到個人與家庭的發展直接相關的領域裏,職業穩定、收入穩定和生活環境的穩定是這種期望的最主要內容之一,國家政治穩定、經濟穩定和政策穩定,也是很大部分公眾中預期的主要內容。

    顯然,在複雜多變的經濟社會格局中,穩定的公眾預期是社會穩定的重要性理基礎。2002年的一個重要趨勢將是:正是因為公眾會在各個方面感受到或經歷到更多的生活壓力和來自其他方面的壓力,以增加收入來抵禦壓力的預期將尤其強烈。2002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將是5.8%,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增長將分別是3.1%,收入增長的速度在城鎮居民中可能會緩慢地下降,在農村居民中的增長將極其緩慢。不同單位的調查都顯示,在城鎮中,如養老、醫療以及子女教育之類的支出壓力在逐年增強,中央電視臺和國家統計局城市調查總隊在2001年對10城市居民的調查顯示,最受關注的前三位問題是醫療改革、社會保障和失業就業三大問題,這三類問題無一例外與公眾生活壓力的增強有直接的關係。因為諸多歷史的和現實的原因,這樣的壓力暫時還難以完全解除。這樣,把期望寄于收入增加之上,對絕大部分公眾來説,是一種很自然的選擇,也會成為他們評判政府相關政策的重要尺度。

    五、各個領域的改革將獲得進一步的推進

    可以預見,體制改革在2002年將更加積極而謹慎地推進,鞏固已經有的改革成果並在此基礎不斷深化,將成為重點;各領域的體制改革政策措施之間的協調與配套,將被提到極為重要的地位上;化解一些改革舉措而産生的即時性消極後果的工作也會引起高度關注。

    社會保障體制的改革雖然起步晚,進展艱難,但是政府將在2002年全力推動有關改革,並在這過程中不斷完善各項具體措施,將會給各地區更多的自主權。沿海地區的一些省份已經著手嘗試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推及到農村地區,而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既有的制度的落實還面臨很大的困難,對此,中央政府將在激勵地方的創新努力的同時,也注意整體上的協調。養老、失業、醫療、救濟等領域的改革原則已經逐步明晰,但是2002年的相關政策落實過程肯定會遇到一些老問題和新問題,包括資金缺乏、新舊機制過渡期的摩擦等,可以預見的是,政府將正面回應這樣的難題,以在這個牽涉面很廣泛的領域裏實現改革的重大突破。

    國有企業的改革在新的年度裏,由於各種因素(尤其是加入WTO以後所帶來的壓力與推力)的作用而顯得極為迫切,不但大型國有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需要有更大力度的體制和機制改革來提供,佔企業總數93%的中小企業也需要以各種靈活的方式來徹底突破舊體制的束縛。在新的一年裏,行政的與市場的力量將雙雙成為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引擎,特別是對民航、鐵路、電力、電信、石油等壟斷性比較強的行業實施改革,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行政力量的推動,相關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的提高,會成為特別關注的問題。

    六、加入WTO將促進社會的進一步開放

    2002年是中國成為WTO正式成員的第一年,相關的法律法規將逐步向國際規範和慣例轉變,雖然這種轉變在一段時期內並不明顯,但卻是一個新的進程的啟動。

    這種開放格局不僅會表現在經濟領域,也會顯著地在社會的各個領域中表現出來。國際規範和慣例的逐步實施將首先對一些政府部門的職能轉換發生影響,社會管理機制的變動將因此而獲得更大的動力。在很多領域,規範意識的明確、透明度的增強和公眾個人選擇範圍的擴大,將在新的一年裏,顯示出最初的積極勢頭。可以肯定的是,社會生活領域的活躍程度會進一步提高,在職業選擇、居住地選擇、出入境、法律援助、個人生活願望形成新型的關係。

    也應該指出,在積極地應對加入WTO以後所面臨的各種挑戰時,還有部分政府官員、部分企業界人士和部分居民在心理上、技術上和思想上準備不足,一些舊有體制規範、準則和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的改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尤其在加入WTO之初的若干年內,擴大開放和推進社會經濟事業的發展會遇到一些難題,對此不能掉以輕心。

    七、失業(下崗)依然是一個困擾政府和部分公眾的嚴峻問題

    産業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在2002年將繼續推進,會有相當部分職工走進失業(下崗)行列。2002年將有越來越多的下崗職工離開再就業中心,其身份由下崗者轉為失業者,這會構成極大的心理衝擊。一些下崗者以各種方式回避這樣的選擇,就是因為沒有明確的就業前景,而領取基本生活費和領取失業保險金,對這些人來説,不是簡單的轉變,而是表明他們已經是沒有單位(依託)的職工。因為目前失業保障機制尚不完善,一下子還無法完全為這些人建立起心理上和生活環境上的保障屏障。

    未來幾年也正是中國農村勞動力的供給高峰,預計每年新增勞動力 857萬,而近年來的趨勢表明,這將使新增外出勞動力人數不少於600萬。考慮到一些城鎮戶籍制度的改革將直接吸納農民成為城鎮居民,這部分人如果沒有工作崗位,也會進入城鎮失業人口行列,登記失業率在2002年將有所上升,也是預料之中的。

    

     中國網 2001年12月20日


中國掀起“嚴打”風暴
領“綜援”人士不斷增加 社會福利署入不敷出
社科院:當代中國社會劃分為十大階層
羅幹:深入開展“嚴打”鬥爭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加入WTO後中國社會可能發生的變化
曾培炎:明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完成八項任務
先進社會生産力與科學的勞動價值論
羅幹:為社會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司法保障
粵投1.8億建社會聯動系統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意見
朱鎔基:搞好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試點
社會公德是公民道德的重要環節
——論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