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向中國開出首張罰單 廣告公司先“遇難”

    正當國人憧憬WTO帶給中國類似汽車降價等好事的時候,WTO向中國開出了第一張罰單,這張罰單讓中國企業痛楚地體會到了什麼叫做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這一次的打擊行動讓全國各地的廣告公司雞飛狗跳,規模之大,出手之重史無前例。但出洋相和掏血汗錢的肯定還不止廣告公司,中國有幾個企業不使用盜版軟體?這一次打擊行動的假想敵是全體中國企業。

    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幕,我們在享受WTO的利益之前,必須兌現承諾。這是我們儘管不願意但必須接受的代價。若干年後,當我們淡忘了盜版這個詞以後,我們的歷史應該隆重地記下這一筆:

    2001年11月,WTO的第一張罰單像一把刀子,尖銳地刺中中國企業的心臟。

    Adobe點燃北京“軟體反盜戰”

    北京報道:近日,當北京市工商局執法監察大隊的工作人員再次來到位於北京富華大廈的某知名廣告公司時,眼前的場景讓他們滿意:層層疊疊嶄新的Adobe軟體盒堆滿了辦公區的一面墻,乍一看去倒像是Adobe公司的庫房。

    然而就在幾個星期前,這裡還很難找出幾個這樣的盒子——裝著正版Adobe軟體的盒子。執法大隊的工作人員小于告訴記者:他們檢查了這家公司分散在富華大廈四個樓層的250多臺電腦,其中進行圖片設計、製版的50多臺電腦中竟少有裝備正版Adobe軟體的。

    “正版軟體零紀錄”的瘟疫似乎已經蔓延到了這類在業內頗具影響且有外資背景的企業中。來自北京市工商局的調查顯示:盜版美國Adobe公司用於圖形、圖像和動態媒體設計與創作的PageMaker、Photoshop等軟體幾乎在北京所有的廣告公司、印製中心、彩噴圖片社得到普及。

    面對不堪局面,去年底,Adobe公司北京代表處就曾公開對外披露,與北京一家侵犯其軟體享有權的公司簽訂和解協議。在協議中,這家公司承認其確有侵犯Adobe公司軟體享有權利的行為,並賠償由此引起的損失與相關費用。

    2001年的北京,Adobe借中國入世契機再度重拳出擊:在《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顯要版面刊出,大幅反盜版聲明;北京市版權局、工商局接受Adobe投訴分別對廣告、輸出、調離及網站等行業大中小企業進行檢查……

    Adobe討債

    事實上,早在1999年美國Adobe公司就舉起了“討債”的大旗,那年,當Adobe公司委託的律師帶著公證人員,以普通客戶的身份在上海購買機器時,剛一提出軟體要求,一家圖文公司就熱情地給機器配好了Adobe盜版軟體,還送上了一張刻錄好的盜版光碟……由此引起的一場官司過後,盜版公司應聲倒閉。

    這是Adobe公司在軟體捆綁銷售的訴訟上取得的第一個勝利,反盜版的漫漫征途也從此拉開序幕。

    1982年成立的Adobe公司是美國第二大PC軟體公司,在全球40多個國家設立了代表處,年銷售額超過13億美元。然而奇怪的是80%的銷售額來自美、日、英、法、德5個國家,剩下的30幾個國家中,中國大陸的銷售額又排在了最後一個梯隊。這對一個人口和電腦用戶都不在少數的市場來説,實在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美國Adobe公司中國區總經理皮卓丁説:“每一套正版的Adobe軟體都有一個唯一對應的序列號,專供一台電腦使用。因此在電子出版領域有多少臺蘋果電腦,就應該至少有同樣多的Adobe軟體。”顯然,市場與銷售之間的巨大反差將國內盜版Adobe軟體的猖獗之勢毫不掩飾地曝露在日光下。

    去年該公司發表嚴厲聲明:“Adobe公司從未與電腦廠商及經銷商在中國進行PageMaker、Photoshop等軟體産品的捆綁銷售,所有通過預裝、捆綁或配送途徑獲得的Adobe軟體都是盜版軟體。”然而,在巨大的盜版狂潮面前,一紙聲明的力量總是那麼的單薄。排除法制環境、社會背景等因素的作用,價值規律為盜版軟體的生命注入一劑興奮劑。面對正版與盜版價格間的鉅額利差,企業的選擇似乎也變得可以理解。價值8000元,打折後還有6000多元一套的正版Adobe軟體被市面價格僅15元,以及網上免費下載的盜版軟體逼進了死衚同。

    行銷對Adobe而言已失去了本來的意義,反盜版才是他們在中國的首要任務。蓄積了多年反盜版經驗的Adobe公司,在今年3月打響了全面反擊戰。在北京的各大媒體掀起更為強大的輿論攻勢,同時,還對北京工商局等執法行政部門的工作給予巨大的支援。

    戰役打響

    聊起打擊盜版軟體的話題,北京市工商局執法大隊的王隊長從櫃中拿出一盒Adobe軟體,告訴記者,這就是他們今年工作的重頭戲。與其他地區相比,北京電腦軟體打假工作並不是某一階段的專項工作,而是一項常規性的工作。同時,考慮到北京市場的特殊性,我們在這方面的宣傳也比較低調。

    但實際上,北京市工商局相關工作環環相扣。就Adobe盜版軟體的案例來説,市工商局先進行了廣泛的市場調查,發現北京絕大多數廣告、製片、製圖公司都在使用盜版軟體。針對這種情況,他們組織各區執法大隊30多人成立了專案組,請專家進行盜版軟體識別技能的培訓。將使用盜版軟體從事營利活動的廣告公司、製圖公司等列入檢查的重點名單。學校、政府機構、事業單位等不以營利為目的組織排除在查處的範圍以外。並按有關規定,對企業利用盜版軟體營利5萬元以上,個人銷售500張盜版軟體的情況進行行政處罰,沒收非法所提,並按正版軟體發行價的1~5倍予以罰款。

    從今年3月至11月,全市執法檢查隊系統對北京市28家廣告公司、6家裝飾圖片公司,1家公關顧問公司進行檢查。立案35起,罰款150余萬元。同時責令安有盜版軟體的公司刪除盜版軟體,全部安裝Adobe公司正版軟體。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被查處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十分清楚使用盜版軟體是違法的,但沒有想到真的會查到自己頭上來。當收到北京市執法大隊發出的執法通知書,要求他們攜帶Adobe正版軟體的産品使用説明書、CD盤、包裝盒、發票以及用戶卡到該隊進行核查時,他們非常配合,立即按國家有關規定交清罰款,並迅速購買了正版軟體,安裝使用。

    王隊長介紹説:大多數的被查處的企業都十分配合,一家業內較知名的中日合資企業被查處後,日方投資人得知公司平時使用的是盜版軟體後非常生氣,要求有關人員立即改換正版軟體,並表示再不會有類似事情出現。同時,也有少數企業就此關門,銷聲匿跡。

    然而,王隊長也指出:打擊盜版軟體絕非一時之功,不僅需要使用者增強智慧財産權保護意識,而且也需要版權所有者態度鮮明,積極配合,出示盜版軟體盜版的技術鑒定,才能有效地打擊盜版行為。有的軟體公司欲借盜版軟體佔領市場,看似一時得利,最終還是會殃及自身,得不償失。

    廣州報道:反盜版震撼廣州廣告圈

    “對於廣州的廣告業來説,這算得上是一次沉重打擊事件,它將使廣州廣告業更加困難。”一位廣告業內人士喝著啤酒對記者説。他所指的,是近期廣州市進行的轟轟烈烈的打擊廣告公司使用盜版軟體的運動。此次力度空前打擊,已使廣州廣告業風聲鶴唳,不斷地傳出某公司被罰鉅款的消息,而更有部分小公司被指面臨破産局面。

    向廣告業砍下第一刀幾乎是毫無準備,雖然在廣告業內,熱門的話題也是加入WTO對行業的影響,但是,人們還是沒有意識到WTO會以怎樣的形式影響到自己的生意,更重要的是,他們沒有想到,這一刀會來得這麼快。

    一位廣告公司的職員向記者描述了他所見到的情景。“有人敲門,然後我們開門,就衝進來一隊工商局的,簡單的説了幾句之後,就有技術人員開始檢查每一台電腦,拿不出使用許可證,就封機。結果就不用説了,我們一點準備都沒有。”打擊行動迅速蔓延,幾乎隔兩天就傳出廣告公司受罰的消息,而這些公司,基本都是廣州廣告業內鼎鼎大名的公司。更具戲劇性的是,某一廣告公司剛買來盜版軟體,還沒有安裝到電腦上,就被查罰。據説廣州一家非4A的廣告公司老總,因為被查時情緒激動?被行政拘留15天。而另一家4A廣告公司,由於得到消息,事先堅壁清野,毫發無損,但第二天執法人員再次突襲,結果被罰。而未受到查處的公司迅速反應,員工連夜加班,將所有盜版軟體一夜卸載。一位外資廣告公司的職員高興地告訴記者,由於早就收到了消息,他們已經作好了充分準備,公司不怕檢查,但是,令他們苦惱的是,由於還沒安裝正版軟體,辦公室裏的許多電腦成了“一台廢物”。

    與此同時,數目眾多的小廣告公司是惶惶不可終日。一位小廣告公司老總向記者大吐苦水:隨便一張Photoshop的正版軟體就要5000元,一張Coreldraw就要7800元,而一個設計師需要的軟體卻相當多,更何況,操作平臺、辦公室軟體等如果都要使用正版軟體的話,購置費用根本不是他們這種利潤微薄的小公司能夠承受,但是如果受到處罰,對於大公司而言幾十萬不算什麼,卻往往會置他們這種小公司于死地。考慮再三,他決定關門幾天逃避檢查,希望這只是一陣風能夠躲過。

    但各種跡象表明,這次的行動並不會是一陣風,而會蔓延到各個行業。據稱,之所以選擇從廣告業開刀,是因為廣告業使用盜版軟體的情形最為普遍,而且廣告業基本沒什麼國有企業,行動應該會給其他行業起到警示作用。

    這次行動對於廣告業的震撼無疑是巨大的,而它甚至可能對行業的格局産生影響。一方面導致廣州公司成本劇增,據悉某知名廣告公司近期購置軟體費用接近1000萬元,另一方面,一些小公司在持續行動下不得不關門了事,生存受到挑戰。

    軟體經銷商的春天廣告業一片慌亂,軟體零售商卻喜上眉梢。

    作為微軟公司在零售領域的唯一核心授權零售商,連邦的歡呼是可以理解的。廣東連邦軟體有限公司行銷部經理洪文超對記者連稱“太忙了”。據他介紹,近期微軟的各種操作平臺和OFFICE等辦公軟體以及ADOBE的軟體賣得尤其火爆,部分産品供不應求。客戶大部分來自廣告業,訂單少則10個,而多的一種軟體則達100多個。主要的原因是這些公司買了一個正版軟體,就在公司所有的機器上都安裝,這也是一種盜版行為,只有獲得軟體産品協議的許可證,才是合法的。

    針對有可能全面展開的反盜版活動,軟體商們自然不會放過這一黃金機會。據洪文超稱,近期各軟體商都針對盜版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促銷宣傳。如實達銘泰開展了“我用正版我自豪”的活動,一些軟體促銷中,用盜版軟體加上十幾元,就可以換取正版軟體。這種促銷活動效果不錯,因為這類軟體的價格其實已經很低,如兩年前一個超級解霸要180元,而現在只要30元,並不會比盜版貴太多,但相對而言,在行動方面國內企業遠不如國外企業。

    與連邦的歡呼雀躍不同,另一老牌零售商北京正普零售組織則平靜得多。正普産品事業部經理費娟對記者稱,正普深受盜版之害。但是,由於正普經營的各種小型軟體如遊戲軟體,主要是針對個人用戶,因此,目前針對企業的打擊使用盜版行動對公司的銷售並沒有多大的促進作用。但她對這種趨勢表示了相當的樂觀,並相信隨著加入WTO之後的規範化,個人用戶使用盜版的情況也會得到遏止。

    洪文超也對記者表示,除了廣告業的訂單增加之外,來自政府部門的訂單也在增加,同時,外資企業的訂單也在追加。據分析,如果政府推進正版化,那麼整個軟體市場份額將增加兩三成,多出約8-15億元的市場空間。

    政府主導還是企業主導?

    風暴來臨,難道沒有一絲徵兆?其實早在今年8月29日,國家版權局、國家計委、財政部和資訊産業部就聯合發佈了《關於政府部門應帶頭使用正版軟體的通知》,通知中要求政府部門從現在起要從辦公預算中拿出資金購買正版軟體,對因未購買軟體而引起侵權訴訟的除承擔民事侵權責任外,還要追究主管者和當事人的責任。而按期媒體關於打擊使用盜版軟體行為的文章也紛紛出臺,政府權威媒體《人民日報》也發表了相關文章,但企業對此沒有絲毫警覺。

    在採訪中,大部分人士認為這應該是一場政府驅動型的運動,是中國加入WTO之後規範市場的必然之舉。然而,記者前往廣州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採訪得到的並不是這種説法。他們聲稱近期的行動是根據軟體商提供的線索進行的,並稱這項活動一直在進行。

    記者得知,微軟等國外軟體商在近期頻頻加快了反盜版活動的步伐。微軟為此成立了專門的“AP小組”,這個小組的職能是追蹤和督促客戶使用微軟的正版産品,並協調圍繞打擊盜版行為的一切活動。而國外軟體商大都有代理機構,這些代理機構起的是“間諜”作用,一旦發現哪一家公司使用盜版,立即向軟體商彙報,再聯合執法部門採取行動。據廣告公司工作人員稱,軟體公司在查處現場,同時派發正版名片。

    不管是政府驅動還是企業驅動,廣州的廣告業已經率先吞下了第一枚苦果,而中國企業再不警醒,苦果將有可能變成惡果。

     聲音

    方興東:盜版與道德無關

    智慧財産權的保護問題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利益問題。

    目前國內的智慧財産權保護工作有一個很大的誤區。一些從事智慧財産權保護研究的學者和專家所提出的智慧財産權保護觀點,是從保護的角度來談保護。是一種有意的誤解和扭曲。

    智慧財産權的保護體系為什麼會産生?最根本的目的是鼓勵知識創新。讓創新者獲得一定利益的目的是為了鼓勵創新,但為了保護而保護,則只會阻礙創新。

    智慧財産權保護有著自身的豐富性和複雜性,不是簡單的保護與打擊所能概括的。每個國家都要根據自身的條件來確定智慧財産權保護程度和保護的內容。如果僅僅是為了保護創造者的利益,而讓社會大眾的利益承受犧牲,讓整個社會利益受損,這樣的保護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可是,現在沒有人來談智慧財産權的根本問題,沒有人來談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應根據自己的實際狀況來確定智慧財産權保護的標準。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遵守的是一樣智慧財産權保護標準,這樣做的結果對發展中國家是一種損害。

    盜版的問題是一個市場問題,而有些專家卻將此扭曲為一個道德問題和國家形象的問題。國外機構也有意將此問題妖魔化。美國商業軟體聯盟其實就是微軟所支助的機構,它為了幾個大公司的利益服務,曾提出一個報告説:中國1999年的盜版使用率是91%,2000年是94%。眾所週知,中國軟體的正版率是有很大的改變,這樣的數據顯然是違背事實的。因為中國許多電腦現在已開始實行預裝,網站自由軟體共用也不斷擴大。

    一個公平的市場,要保護的不只是生産者的利益,還應該確定生産者的義務和消費者的權利。一個公平的市場要尋找的是消費者和創新者利益之間的平衡。法律不能僅僅制約消費者,而對銷售者的定價是否合理,産品是不是給顧客帶來與價格相符的價值而不聞不問。只有市場相關各方都要有義務和責任,才會有公平和合理。微軟産品在中國的定價是一種全球定價,這樣的定價基礎是錯誤的。

    微軟軟體的盜版問題本質上是一個市場問題,價格越高,盜版越多。盜版多,也説明正版價格的不合理。盜版是沒道理可講的,是一種違法行為,但問題是人們用不起正版,為此,應該質疑一下微軟的定價問題。

    盜版不是偷東西,盜版客觀上是一種知識傳播。微軟在南韓做一廣告,南韓政府就起訴它製造盜版恐怖主義。學術界應將盜版的真實目的向社會講清楚,要讓人們認識到盜版問題是一個市場問題,而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解決這樣的問題要通過市場來推動。

    解決盜版還需要引入競爭機制,只有競爭才能還消費者以公平。國家應當培養出微軟的競爭對手。

    微軟作為一家有壟斷性質的社會公司,有義務讓現代享受高科技産品,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常識。微軟應自覺地尋求與社會各方面的利益平衡點。而不應該一味地利用競爭優勢抬高價格。

    更為不合理的是,軟體的智慧財産權保護將傳統的智慧財産權保護變得更加變本加厲。一個消費者買了盜版書藉和音像製品,沒有誰去制裁消費者,現在軟體業的制裁已延伸到消費者身上,這是一個很值得注意的問題。

    微軟規則在美國受到質疑,自有軟體規則出臺就推翻了原有的規則,軟體不能借給朋友,軟體的保護比音像圖書嚴厲得多。

    用智慧財産權保護法這樣的高壓手段來制裁消費者不符合市場規律的。消費者是一個弱勢群體,處於弱勢地位,法律應當保護的是弱者。最終用戶是不是應該受到懲罰應該研究。一家用強制手段對待消費者的公司是不可能成功的。

    一個正常的市場,消費者是不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的,因為消費者有選擇的權力。

    不要以為智慧財産權保護是天經地義的。微軟是20年前才建立起來的,微軟的規則是一種背離公平的東西。微軟只想到保護自己的利益,並由此阻礙了社會創新。因為微軟的強大影響了人們對微軟替代系統的研究。

    説法

    高群耀 微軟中國總經理:“微軟的用戶很多,但就是顧客太少。既然中國政府矢志培育本國的軟體産業,那麼努力打擊盜版也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只是要實現這一目標看來還要走很長的路。去年中國電腦硬體及周邊設備出口達183億美元,軟體出口卻只有20億美元,軟、硬體出口比例嚴重失調,軟體發展滯後已經成了制約中國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的瓶頸。中國政府已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去年下發了鼓勵軟體産業發展的14號文件,並且在保護版權、打擊盜版上狠下功夫,可以説,中國境內軟體産業發展的大環境趨於向好。”

    雷軍 金山總經理:“盜版微軟的産品,最多是讓比爾.蓋茨的錢少0.5%,但是對國內企業來説是生存的問題,活不活得下去的問題。打擊盜版,我最推崇的方法還是標本兼治,各種方式都要用。跟治感冒一樣,各種藥都要吃。推動正版中國的行動現在應該是不遺餘力地,能用的都用,這個是我們的一種推廣策略。我覺得打擊盜版需要一個標本兼治的過程,但是本質還在於我們立法和執法。如果我們不通過立法和執法解決這個問題,其他問題很難産生根本性的變化。單純通過企業不斷降低價格的方法與盜版競爭,真是很苦!”

    張一方(方正新天地公司總經理):盜版現象到了幾乎無法容忍的地步。沒有合理的收入,中國軟體産業是難以發展的。美國軟體業的成功,並不神秘,原因就是保護了智慧財産權,打擊了盜版。此外,對於盜版現象應該有舉報體制。健全反盜版機制的關鍵是要引導我們的社會公眾建立“盜版可恥”的觀念。

     中國的方向

    在人類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的新世紀以及我國加入WTO的大背景下,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對專利和智慧財産權都表現得尤為重視。因為一項新技術産生後,並不代表創造者就佔有這項技術,必須依法獲得相應的權利才是佔有。例如申請專利並取得法律保護,才形成真正意義上的佔有。

    為此,保護的意義還在於使專利得到法律的確認。專利制度與市場緊密相聯,申請一個專利就意味著佔有這個專利技術的市場。可是,令人擔憂的是,當前我國公眾的專利和智慧財産權意識薄弱,沒有及時申請專利,使本該屬於我們的市場被外國人佔有。據統計資料顯示:1994~1998年,在我國一些高新技術領域外國專利申請佔有很大比重,如電腦領域佔到70%;醫藥特別是西藥的原料藥佔到70%以上;生物技術佔到87.3%;通訊技術佔到92.4%;半導體佔90%。

    據了解,目前一些跨國大企業正在紛紛構建的“智慧財産權壁壘”已經對國內不少企業形成了包圍態勢。據《國家智慧財産權局2000年度統計報告》顯示:到去年底,國外企業累計申請中國發明專利逾17萬件,佔全國發明專利申請總量的52%。而像南韓三星、日本松下以及美國通用等大公司在我國申請的專利不僅數量巨大,而且其核心技術很多集中在我國重點企業和支柱産業上,這些企業通過大量申請專利,將高技術領域的一個個新技術圈進自己的“堡壘”。與國外大公司的戰略性專利“圈地”相比,國內一些企業的弱勢已經十分明顯。除非具有一定的技術實力跨過這一技術層次,從更高、更新的層次去尋找和開拓技術上的“新大陸”,否則這些國內企業就只能在他們所圈的技術領地之間,在相對狹小的空間內進行自己的技術創新,國內的技術創新空間將變得十分窘迫。

    面對這樣的嚴峻現實,一些專家和業內人士忠告:國內的企業應及早摒棄“倣冒”觀念,正視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和智慧財産權方面擁有的優勢以及對我們形成的巨大壓力,儘快發展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主導産業、技術和産品,改變目前專利工作的被動局面,才能突破國外“智慧財産權壁壘”,獲得企業發展的空間和市場。否則,很多企業將因為無法繞開外國企業設置的重重“智慧財産權壁壘”,而陷進專利官司,最終傾家蕩産。

    而這才是WTO開出的最為巨大的罰單。

    《贏週刊》2001年12月4日

    

    


中國軟體保護立法進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