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矽谷成功人士回流 帶來印度IT業春天

    憑藉一批富有而充滿企業家精神的海外人士,中國曾在經濟實力上把印度遠遠地甩在了後面。然而最近兩國之間的差距卻在縮小,奧秘就在於那些生氣勃勃的海外印度人。

    過去幾年中在矽谷大獲成功的印度人,帶回大把的現金、合同、還有極有價值的專家。他們白手起家的神話激起了久被印度官僚主義所壓抑的企業家精神。他們手中的資金對於印度那些曾培養出世界一流技術人才的精英技術學校而言,也無疑是及時雨。印度政府也注意到了這些海外印度人的作用,在起草有關風險投資和規範電信市場的法律時,充分考慮了他們的建議。

    只要看一看中國的例子就可以知道,富有的海外人士對一個貧窮國家的經濟發展具有怎樣重要的意義。70年代末期,鄧小平作出了對外開放的決定,大批的海外華人從香港、東南亞、以及稍後從台灣蜂擁而至,在東部沿海地區投資建廠,使那裏迅速成為全球勞動密集型加工業的一個中心。相比之下,印度海外人士對祖國的貢獻也許還很微薄。直到90年代末期,矽谷和世界其他一些高科技中心才開始出産聚斂了數百萬財富、足以在印度本土投資的企業家。到1998年,美國矽谷共有774家印度人任總裁的高科技公司。

    據統計,在截至今年3月的財政年度中,海外印度人投資總額為8300萬美元,僅佔外商直接投資的3%。而在他們投資高峰的90年代中期,海外印度人對本土投資近6億美元,為外商直接投資總額的30%。有專家指出,這種減少反映了對印度大額投資的熱情降溫———畢竟,科技公司是勞動密集型、而非資本密集型産業。

    談到海外人士的作用,數字並沒有説明全部的問題,他們還為印度帶來了其他的投資者。特別是在西方跨國公司高級管理層任職的印度人,説服他們的公司在印度設立了分支機構。巴哈雷奧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是三家科技資訊公司的合夥人,他本人在這三家成長型企業的總投資不超過800萬美元,但是卻從願意為他的想法下賭注的外國投資者那裏吸引了2億美元。這其中的十分之一都投在了公司設在印度的分廠。

    拉米雷迪的經歷有些類似。作為一家電子商務應用網路公司的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他把自己開在加州的公司搬回了家。1993年,他在沿海設立了一個開發區,如今他手下有2/3的員工都是印度人。他説,作為一個印度人,我很高興在這裡發現了一批有智慧頭腦的人才。

    還有些印度人通過參加風險投資的方式向他們的祖國投資。坎威爾萊希個人就向對印度投資的基金中注入了500萬美元。萊希屬於最早在矽谷獲得成功的印度人之一,媒體的頻頻曝光使他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走在街上都會有人衝上來同他握手。萊希不無自嘲地説,“我好象是個超級巨星。”

    他正好表明瞭海外印度人的又一貢獻。他們的成功故事大大激發了印度國內的企業家精神,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希望去新創建的科技公司工作。人們開始意識到,像提供電子郵件服務的Hotmail公司創始人巴哈蒂爾那樣的輝煌經歷也可以和印度人聯繫在一起。

    在印度的教育事業中,他們也值得寫上一筆。作為印度精英技術學校的驕人成果,他們向母校呈上了豐厚的回報。把其公司總部設在馬薩諸塞州的德什潘德,向母校馬德拉斯技術學院捐獻了1億美元。印度6所技術學院在美國的校友已決定為這些學校籌資10億美元。美國麥肯錫公司的合夥人拉雅古普塔還牽頭設立了印度第一家商學院。今日學校裏的才子,明日也許就成為全球科技界的領袖。或許,海外回國的印度人最大的功勞正在於此。

     《國際金融報》 (2000年11月10日第一版)



相關新聞


歐洲IT人才缺口近百萬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