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名家風采 > 正文

國醫大師:任繼學

image.png


任繼學,男,漢族,1926年1月出生,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1945年4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吉林省名老中醫。

吉林省扶余人,長春中醫學院終身教授,歷任長春中醫學院內科教研室主任,腦病、心病、熱病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廣州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內科博士研究生導師,北京中醫藥大學腦病研究室顧問,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工作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全國高等中醫藥專業教材建設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高級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理事,1990年被國家確認為首批、二批、三批全國繼承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吉林省英才獎章獲得者,吉林省榮譽省管優秀專家。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白求恩獎章獲得者。2009年,他被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等評為首屆“國醫大師”。

 

學術成果

1、“肺寧沖劑治療急慢性呼吸道感染的研究” 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肝炎春沖劑治療病毒性肝炎的研究” 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3、“中醫藥治療出血性中風的實驗研究” 獲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獎。

4、“破血化瘀、泄熱醒神、化痰開竅治療出血性中風的臨床與實驗研究” 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技進步一等獎。

5、“澳泰樂沖劑産品開發” 獲延邊州科技進步一等獎。

6、“破血化瘀、泄熱醒神、化痰開竅治療出血性中風的臨床與實驗研究” 獲國家科技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7、《中國名老中醫經驗集萃》 獲北京市科技類圖書三等獎。

8、“肺寧沖劑治療急慢性呼吸道感染的研究” 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9、“肝炎春沖劑治療病毒性肝炎的研究” 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10、“中醫藥治療出血性中風的實驗研究” 獲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獎。

11、“破血化瘀、泄熱醒神、化痰開竅治療出血性中風的臨床與實驗研究” 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技進步一等獎。

12、“澳泰樂沖劑産品開發” 獲延邊州科技進步一等獎。

13、“破血化瘀、泄熱醒神、化痰開竅治療出血性中風的臨床與實驗研究” 獲國家科技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14、《中國名老中醫經驗集萃》 獲北京市科技類圖書三等獎。

 

科研情況

曾先後提出肺脹、膽脹、真心痛、脾心痛、厥心痛、時行感冒、虛損性腎衰、急性腎風、慢性腎風等20余種病名及系統的辨證論治理論。

對於急性缺血性中風、急性出血性中風等,提出“氣血逆亂、痰瘀內結、水毒傷害腦髓元神”的病機觀。創立了“破血行瘀、瀉熱醒神、化痰開竅”的治療原則。創建了較為完整的中醫急診醫學體系。主編我國中醫急症第一部規劃教材《中醫急診學》,填補了國內空白,推動了中醫急症學術的加速發展,專著有《懸壺漫錄》、《任繼學經驗集》。

主編《中國名老中醫經驗集粹》、《漢英雙解中醫大辭典》。副主編《建國四十年中醫藥科技成就》等著作,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

先後承擔國家科委“中醫藥治療缺血性中風的臨床及實驗研究”、“中醫藥治療出血性中風的臨床及實驗研究”等重大攻關課題,並榮獲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證書以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於“中醫藥治療糖尿病的臨床及實驗研究”和“中醫藥治療真心痛的臨床及實驗研究”等課題。研製出醒腦健神膠囊、益腦復健丸、中風腦得平、澳泰樂沖劑、肺寧口服液、反魂草沖劑等10余種新藥。

 

治學思想

任繼學認為:祖國醫學浩如煙海,必須持之以恒,勤奮苦讀,才能學到中醫的真髓。要從淺處起步,妙在淺而易知,從易處入門,從基礎開始,逐步由低向高、精、尖發展,要有計劃地學習經典著作,如《內經》、《難經》、《傷寒》、《金匱》、《溫病條辨》等,先是粗讀、泛讀,了解全貌,找出重點,然後更精細地將誦、釋、體會三者互用,深諳醫理,探求經旨,最後客觀地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施于臨床,指導實踐。這種由淺入深,從源到流,呈階梯式遞增的學習方法,深為任氏所推崇,他説:“循序漸進是一種學習方法,也是一個不能違背的客觀規律,遵循這一規律,則必有所獲,若反之則欲速而不達。”

任繼學強調,醫者對醫理要博熟精深,對醫技要熟練精湛,運用要靈活、準確、精當,因此,要求我們要精勤不倦,深入鑽研,對中醫重要的理論和經典著作的精闢之處,要熟讀背誦,首先在“熟”字上下功夫,“熟能生巧”。只有熟,才能心領神會,窺其奧旨;只有熟,才能抓住要領,妙識通圓。不熟何以精思,不熟何以圓活!為學之道必本于思,思索生智,才能應常變而法不窮,明其理而更顯其妙。

任繼學不僅精於醫道,對其他學科的知識,也研究有素,並常以哲學中的辯證法思想,指導自己的臨床實踐,所以在臨證治病時,週密精實,主次有序,遣方用藥,靈活有效。

 

教學經驗

備課認真與否,直接關係到授課的效果。必須要在平時認真看書、學習和積累資料的基礎上,認真備好課,對每一堂課,都要認真設計,精心組織,要充分研究教材的內容、難點、疑點、重點及特點,以及教學內容的前後聯繫。要明確教學大綱的要求,選好講授的方法,同時還要運用精練、生動的語言。

任繼學認為,備課首先要熟悉教材,要字斟句酌,認真推敲,找出各章的重點,對疑難問題要弄明白,並從學生的角度多提幾個為什麼,“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足取的。祖國醫學有其獨特的理論體系,能不能將中醫的理論體系繼承並傳下去,關鍵的問題有兩個。其一是師資隊伍業務水準的高低,決定著培養出來的學生水準的高低,只有教員的素質好,基本功過硬,才能培養出來好的學生。其二,就是課程的設計,是否突出中醫特色,是否按中醫自身發展的需要而設,還是想利用其他課程來改造中醫,這是關鍵。當前,提出中醫現代化問題,是要深思的,雖然提出此口號,但並不意味著中醫理論體系是落後的,因為古今醫家都是汲取歷代科學成果來發展自己,武裝自己,不斷發展的。

中醫要發展,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要理論指導實踐。中醫學來源於實踐,並通過實踐,逐步昇華為理論,繼而又用到臨床上以指導實踐。學生在學校讀書,學習目的是先從理論上武裝起來,這固然十分重要,但不能忽視實踐能力的培養。為此,任繼學在臨床教學實習中,有目的地讓學生獨立接診病人,親自進行四診檢查和初步辨證論治,最後通過討論,統一認識,由教師作總結。

 

用藥特點

中藥的臨證配伍,靈活多變,方劑中藥物搭配的恰當與否,直接影響著治療效果,而藥物的用量,對療效亦有很大的影響。因此,任繼學臨床用藥時,一貫主張辨證要準,用藥要精,藥味要少,搭配得當,必要時加大劑量,目的在於功效專一,集中優勢,直搗病所。

任繼學認為,臨證時凡是辨證準確,但又久治不愈者,一般而言,多屬病重藥輕,杯水車薪,是謂不及。或因用藥繁雜功不專而力不宏,故而難以取效。因此,任氏認為,必須大膽施用重劑,方能力挽沉疴。

任繼學善用外治法,認為,外治可補內治之不足,使藥力直搗病所,提高療效。吳師機曰:“外治藥中多奇方,學識未到,斷不能悟。”他運用外治法,對急證、痛證用之最多,並常收立竿見影之效。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