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跟著5A級景區去旅遊 > 正文

走進黃山風景區(安徽)

黃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世界地質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與長江、長城、黃河同為中華壯麗山河和燦爛文化的傑出代表,被世人譽為“人間仙境”、“天下第一奇山”,素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五絕”著稱於世。境內群峰競秀,怪石林立,有千米以上高峰88座,“蓮花”、“光明頂”、“天都”三大主峰,海拔均逾1800米。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兩次登臨黃山,讚嘆道:“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後人據此概括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image.png

【地理位置】

黃山雄踞於安徽南部黃山市境內,山境南北長約40千米,東西寬約30千米,總面積約1200平方千米。其中,黃山風景區面積160.6平方千米,東起黃獅,西至小嶺腳,北始二龍橋,南達湯口鎮,分為溫泉、雲谷、玉屏、北海、松谷、釣橋、浮溪、洋湖、福固九個管理區。緩衝區面積490.9平方千米,以與景區相鄰的五鎮一場(黃山區湯口鎮、譚家橋鎮、三口鎮、耿城鎮、焦村鎮和洋湖林場)的行政邊界為界。

 image.png

【得名由來】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遙望蒼黛而得名。傳説軒轅黃帝曾在此採藥煉丹,得道成仙。唐玄宗篤信道教,遂于天寶六年(西元747年)詔改黟山為黃山,黃山之名於是一直沿用至今。千餘年來,黃山積澱了濃郁的黃帝文化,軒轅峰、煉丹峰、容成峰、浮丘峰、丹井、洗藥溪、曬藥臺等景名都與黃帝有關。

 image.png

【地質地貌】

黃山集八億年地質史于一身,融峰林地貌、冰川遺跡于一體,兼有花崗岩造型石、花崗岩洞室、泉潭溪瀑等豐富而典型的地質景觀。前山岩體節理稀疏,多球狀風化,山體渾厚壯觀;後山岩體節理稠密,多柱狀風化,山體峻峭,形成了“前山雄偉、後山秀麗”的地貌特徵。

 image.png

【生態環境】

黃山生態系統穩定平衡,植物群落完整而垂直分佈,保存有高山沼澤和高山草甸各一處,是綠色植物薈萃之地,素有“華東植物寶庫”和“天然植物園”之稱。景區森林覆蓋率為98.29%,林木綠化率達98.53%,為眾多的珍稀瀕危植物提供了庇護所和生存繁衍的環境,是珍貴的綠色植物種質資源庫。黃山有高等植物2385種,隸屬244科,954屬,其中:苔蘚植物520種,隸屬73科,184屬;蕨類植物133種,隸屬33科,60屬;裸子植物18種,隸屬6科,14屬;被子植物1714種,隸屬132科,696屬。

黃山峰壑縱橫,植被茂密,是野生動物理想的繁衍棲息佳所,野生動物資源十分豐富。黃山野生動物以東洋界種(即起源於熱帶亞熱帶的種類)佔主導地位,黃山野生脊椎動物分佈有獸類73種、鳥類246種、兩棲類28種、爬行類31種、魚類32種;無脊椎動物昆蟲1170種、蜘蛛138種。

 image.png

【自然氣候】

黃山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內,山高谷深,氣候呈垂直變化,局部地形對氣候起主導作用,形成特殊的山區季風氣候。山頂年均降水2369.3毫米,年均雨日180.6天,積雪日32.9天,霧日259天,大風118.7天,年均溫7.9℃,夏季最高氣溫27℃,冬季最低氣溫-22℃,最長無雨期40天。景區林木茂密,溪瀑眾多,大氣品質常年保持Ⅰ級,空氣PM2.5日均濃度5微克/立方米,空氣負氧離子濃度長年穩定在2萬個/cm3 以上,有“天然氧吧”之稱。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