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名家風采 > 正文

國醫大師:王綿之


王綿之,男,漢族,1923年10月出生,北京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42年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國醫名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個人經歷】

王綿之,1947年經國家考試合格並授予中醫師證書,1951年在南通醫學院夜校學習西醫一年結業。1956年任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方劑教研組組長,1957年開始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方劑教研室工作。

先後任方劑教研室主任、校門診部主任、中醫基礎部主任、校高職稱審評委員會副主任,兼光明中藥函授學校校長;曾任國家(85版)藥典委員會中醫組組長、國家新藥審評委員會中(成)藥分會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等職,為全國政協六、七、八屆委員暨科教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

主要編著有《中醫學概論(初版)》、《湯頭歌訣白話解》、《方劑學》等9種著作;撰有“方劑學的形成與發展簡史”“漫談方劑教學”“肝炎的辨證論治”等30余篇論文。王綿之為國家藥管理局第一批師帶徒指導老師(北京地區)。

 

【學術成就】

王綿之從事中醫醫療、教學、科研60餘年,他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重視中醫藥學與現代科學結合,主張寓防于治,精於臟腑氣血辨證與遣藥組方,擅治內、婦、兒科疑難病症和外感熱病。格林巴利綜合徵、腦軟化、腦幹腫瘤、小腦萎縮、星形細胞瘤、膠質瘤、脫髓鞘疾病、全身性硬皮病、先天性免疫功能低下等多種疑難病症,經他用藥調治之後,皆效如桴鼓。

王綿之經常強調:人以五穀為養,而又生活在現代社會中,故臨證當重視脾胃功能與情志影響。治外感與有形之病,祛邪為主,但不可傷胃氣;治內傷,必先明臟腑氣血。老年病以心脾腎為主,小兒病要注重調補脾胃。婦女病當重視調經以肝脾腎為先,經期活血祛瘀,效捷且不傷好血。

在多年的醫療實踐中,他深切體會到:“對待病人不僅要看到他的生物性,更要看到他的社會性;不僅要把他看成是生物的人,更要把他看成是社會的人。”這樣才能根據每個病人的不同特點,遣藥組方,達到“藥與病合”“藥與人合”。這種觀點與近年來西方提出的“生物-心理-社會”現代醫學模式不謀而合。

 

【教徒有方】

王綿之不僅是一位醫術精湛的臨床家,還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他主持首部方劑學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編寫,創建了方劑學科,培養了大批高級中醫藥人才,包括27名方劑學碩士、9名博士、60余名方劑講師以上的教師及高級醫師。

一般認為講中藥、方劑枯燥無味,而王綿之講方劑則獨樹一格,學生們不僅不覺得枯燥,而且感到是一種享受。他遵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結合個人多年的臨床經驗,把抽象的道理講得有血有肉,生動活潑。每當他授課,學生們都聽得特別專注,整個教室裏只聽到一片“嚓嚓”的筆記聲。他每講典型方劑,總要從人體臟腑機能、病理變化,講到藥品選用、方劑配伍;從單味藥性講到君、臣、佐、使,深入淺出,引人入勝。給學生的感受,他不是在講方劑,好象是一名熟練的機械師用各種配件修理調整一台複雜的機器。

 

【解除患者疾苦】

許多人都知道有一種盛銷國內外的小兒中成藥“王氏保赤丸”,但知其來源者甚少。這是王綿之在上世紀50年代向國家捐獻的九世祖傳秘方。他親自示範將該藥的特殊加工工藝和盤托出,毫無保留地交給了制藥廠。此藥不僅對小兒呼吸、消化系統疾病有特效,對成人的脾胃虛弱、痰多咳喘、大便不調亦有良效,服用簡便,小兒樂於接受,深受兒童和家長的歡迎。該藥1982年獲國家優秀産品銀質獎。

為了更好地解除患者疾苦,他根據自己多年豐富的實踐經驗,潛心研製、開發新藥。他與北京同仁堂在上個世紀80年代共同開發的適用於小兒及老年人消化功能失調的“健脾消食丸”剛一面世,即受到患者的歡迎。近年來,他將他的研究成果與有關單位合作研製成新中成藥陸續投放市場,造福病人。2000年12月,因“在幹部醫療保健工作中成績優秀”,他獲中央保健委員會頒發獎狀。

 

【中醫方劑學】

王綿之認為,中醫方劑學是運用中藥使辨證論治具體化的一門學科,是一門既有基礎又有臨床的橋梁課,它跟西醫的藥學或藥物學課程的意義不一樣,它是教學生如何研究方劑、如何開方劑的課程。

方劑學的核心是研究治法和方劑的理論及其臨床運用,它涉及中醫理、法、方、藥四個方面,與各門課程都有著密切的聯繫,是辨證論治的工具;同時,方劑學與現代藥理、化學、製劑及生命科學等多學科滲透,也是發現方劑的潛在功效和新用途以及改進傳統劑型、研發復方新藥的工具。因此,方劑學被作為現代中醫藥教育各專業的必修基礎課程。

幾千年來的中醫都是靠師承學習,方劑學科的建立,聯繫中醫基礎和臨床,溝通中醫和中藥,銜接傳統中醫和現代科學方法,為採用中醫院校教育培養中醫藥人才開創了一種全新的途徑。

從教學大綱的制定、《方劑學》教材的編寫、修訂和審閱,到方劑學科碩士點、博士點的建立和建設,全國方劑師資高研班的講課,無不傾注了王綿之的大量心血,他集多年教學經驗總結出了一整套中醫方劑教學法。

北京中醫藥大學對於王綿之的貢獻評語是:對於中醫方劑學科的構建和發展居功至偉,成為現代中醫藥學科體系的重要支柱;在教學上,浸淫歷朝經典,融會當代新知,縱橫捭闔,通達古今,精思明辨,自成一家。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