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口瀑布是一條金黃色幹流大瀑布,也是移動式、潛伏式大瀑布。黃河流經秦晉峽谷宜川段,滔滔黃河水從千米河床排山倒海似的湧來,驟然歸於二三十米寬的“龍槽”傾注如壺口,形成極為壯觀的瀑布群。壺口瀑布,四季景色各異,八大自然景觀各具特色,波濤洶湧激蕩民族之音、勇往直前彰顯中華氣節,光輝奪目、熠熠生輝,素被國人譽為“黃河之心、民族之魂”。
以壺口瀑布為核心,秦晉峽谷為主體,集瀑布、峽谷、龍王辿、十里龍槽、孟門山、大禹廟、古渡口小鎮、黃河大合唱實景演出等為一體的文化旅遊景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和地質遺跡保護區和國家5A級景區。
旱天鳴雷
黃河在峽谷中穿行,洶湧的波濤如同千軍萬馬,奔騰怒吼,聲震河谷。當瀑布飛瀉,水流反覆衝擊岩石和水面時,産生巨大的聲響,在山谷中久久回蕩,恰如萬鼓齊鳴,旱天驚雷,其聲可傳數十里外。只有在壺口瀑布附近,才能真正感受到“黃河在怒吼”、“黃河在咆哮”的澎湃濤聲。
十里龍槽
壺口至孟門約5公里,在這段400多米寬的箱形峽谷的底部,黃河水流下切,形成一條30-50米寬,10-20米深的深槽。黃河水從壺口奔涌下瀉後,以每秒數千立方米的巨大流量歸於此槽。傳説它為龍身穿鑿,故取名“十里龍槽”,也稱“十里龍壕”,是壺口瀑布溯源上移,瀑下深潭隨之連續延伸所形成的,此深槽嵌在原谷底基岩河床中,槽旁原河床底的大部分,成為非洪水期的河岸,這種河岸比較寬、平,全由堅硬的砂岩構成,近水處,幾乎沒有一點砂石,平坦的可以在上面行車,“旱地行船”正是利用了“十里龍槽”這一地質地貌條件。
冰峰倒挂
隆冬時節,龍槽冰封,兩岸溢流形成的水柱如同大小不一的冰峰倒挂懸崖,彩虹時隱時現,遊移其間,七彩與晶瑩映襯,使遊人無不嘆喟造化之神奇。當地的民謠“小雪流淩、大雪合橋”説的就是黃河壺口瀑布冬季獨特的勝景。
晴空灑雨
懸瀑飛流形成的水霧飄浮升空,在瀑布附近雖然烈日當空,水霧卻猶如細雨,濕人衣衫,這也是水底冒煙所産生的又一有趣的景觀,一般越接近河面水霧越濃密,因而,在水底冒煙時,岸邊觀瀑難免衣服濕漉漉,似晴空下的細雨濛濛,遊人如在雨中在輕洗。
山飛海立
“山飛海立”是對壺口瀑布磅薄氣勢的形容,黃河穿千里長峽,滔滔激流直逼壺口,突然束流歸槽,形成極為壯觀的飛瀑,仰觀水幕,滾滾黃水從天際傾瀉而下,勢如千山飛崩,四海傾倒,構成壺口瀑布的又一核心景觀。
霓虹戲水
壺口瀑布反覆衝擊河道,所形成的水霧升騰空中,通過陽光發生折射而形成彩虹。彩虹有時呈弧形從天際插入水中,似長龍吸水,有時呈通直的彩帶橫在水面,象彩橋飛架,有時在濃煙騰霧中出現花團錦簇,五光十色,飄忽不定,撲朔迷離。霓虹戲水是“水底冒煙”與太陽光共同作用的産物,春秋兩季,水底冒煙、濃霧高懸,每遇晴天,陽光斜射,往往形成彩虹;夏日雨後天晴,有時也會出現彩虹,“霓虹戲水”由此而來。
旱地行船
壺口所在地為古農貿市集,過去從壺口上游順水下行的船隻,因壺口瀑布落差大,加之瀑佈下的深槽狹長幽深,水流湍急,不得不先在壺口上游3公里處龍王辿停靠,將貨物全部禦下船來,換用人擔、畜馱的方法沿著河岸運到瀑佈下遊的碼頭;同時,靠人力將空船拉出水面,船下鋪設圓形木杠,托著空船在河岸上滾動前進,到壺口下游水流較緩處,再將船放入水中,裝上貨物,繼續下行。在岸上人力拖船很費力氣,常常需上百人拼命拉縴,儘管有圓形木杠鋪在船下滾動,但石質河岸上仍被船底的鐵釘擦劃得條痕纍纍。在當時的條件下,“旱地行船”可能是水上運輸越過壺口瀑布的最佳選擇,它與壺口瀑布上下比較平緩的石質河岸相適應,近來,由於公路、鐵路的迅速延伸,以及壺口附近黃河大橋的修建,過壺口的水上航運已停運多年,旱地行船現僅可看到昔日行船留下的痕跡。
壺底生煙
黃河入“壺口”處,湍流急下,激起的水霧,騰空而起,恰似從水底冒出的滾滾濃煙,數十里外可望。壺口霧氣的大小與季節、流量有關,冬季河面封凍,瀑布多成冰淩,地表來水減少,壺口流量降在150-500立方米/秒,激浪不大,飛出槽面水霧甚少;夏季流量大增,水流溢出深槽,落差甚小,不易形成升入高空的濃密水霧;春秋兩季,流量適中,氣溫不高,瀑布落差在20米以上,急流飛濺,形成瀰漫在空中的大霧,古詩:“收來千河水,放出半天雲”,就是指這一千古美景。
來源:黃河壺口瀑布官方網站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