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色彩最重要的價值在於表達

時間:2022-08-02 14:31:47 來源 : 中國網家居 作者 : 佚名

城市之美在於色彩,城市的歷史脈絡策藏在在地歷史建築中。7月5日,中國建築文化中心主辦、中國建築色•材專題組協辦、廣東省建築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立邦中國承辦的城市色彩與建築文化研討會(廣州站)在廣府文化的發祥地廣州圓滿落幕,研討會盛邀行業精英、學術專家,從國際色彩研究、城市色彩規劃、建築前沿設計等多個方面,共同探討城市色彩在破解千城一面、推動城市歷史文化傳承、助力城市品質提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實踐和學術並行,引領未來城市建設與建築色•材發展趨勢。

我們有幸在論壇聆聽了廣州美術學院建築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環境設計藝委會委員沈康教授對色材地域性和國際化的深刻理解。

郭紅雨

廣州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廣州學者”特聘教授、城鄉規劃與設計研究中心主任

主持人:您覺得文化要如何為城市賦能?

沈康:一座城市是否有魅力,關鍵在於它的內容與生活,且真正能夠添加光彩的,是文化,是關於這座城市的記憶,當一座城市的生活有吸引力,生動多姿多彩,那它的經濟一定是很理想的狀態。所以,文化是城市發展的新動力。

主持人:在文化賦能和城市創新之間,要如何協助或者打通呢?是否有具體的案例説明一下。

沈康:城市設計是暢想城市的美好,但更多是在形態上,與內容上還有一段距離。所以我們提出城市創新的想法,旨在城市需要用具有創意的元素推動城市的發展,成為一種特殊的力量,並將其當作特殊的策略性力量看待,它的核心用文化、藝術去引導推動,帶動城市的發展與活力的萌生。

正在進行的案例比如在長洲島的一個項目中,我們把當地的歷史記憶進行編排,並組織現代城市生活的業態,設計一種更具前瞻性、和空間相融合的配置。還有已經舊改完成的永慶坊也十分值得關注,它成功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充分挖掘了當地的記憶與文化,響應當下,在傳承中融入新的生活方式與社交場景。回憶過去,展望未來。

主持人:建築師在過去20年的時間裏,産出更多的是大體量的標桿型項目,在未來,您覺得建築師的角色是否在改變,或是説要承擔的社會責任方向與方式在改變呢?

沈康:這和體量大小並沒有太大關係。原來可能更著重物理層面蓋房子。而如今更著重空間的內容,在裏面填充怎樣的生活,需要營造怎樣的場景,包括與經營者之間的關係等,都是建築師、設計師要考慮的問題。相對於以前更加多元、多維度。

當考慮的內容發生改變,那意味著他的社會責任也有所不同,不光要兼顧房子的功能性與經濟性,更需要為空間的使用者負責,甚至考慮到為地區的街區,整個城市帶來活力,以長遠目標為出發點去考慮。

主持人:正值中國建築色彩趨勢論壇召開,討論的是城市文化與城市色彩的研討,您希望聽到什麼樣的研究結果,希望討論什麼樣的問題呢?

沈康:其實我也參與了廣州城市色彩的評審工作,非常有趣,並且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廣州美術學院也成立了色彩應用研究室,我認為會有越來越多人關注色彩和材料,在城市創新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我也希望往後的探討,能從比較狹義的色彩應用擴展到對色彩更廣泛的研究當中。

主持人:建築和材料不可分割,您對於立邦這樣的材料品牌,有沒有什麼要求和建議?

沈康:材料建築發展特別快,從環保和各方面來講都日新月異,像立邦這樣的品牌,對我們的設計做了極大的支撐。要説有期待的話,我一方面希望這些大企業,研發能夠和高校緊密結合在一起,對未來的趨勢能有更多前瞻性的動作,另外方面,如今的材料研究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材料研究,還有非常多的技術進步空間,在未來,希望能逐步打開我們對未來生活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