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居住的社區更加智慧化了

時間:2022-06-13 16:29:03 來源 : 人民日報海外版-海外網 作者 : 廖睿靈

進小區人臉識別,幾秒即可通過;智慧家居系統與物管聯網,家裏一旦出現陌生人的活動軌跡,便會自動觸發報警……如今,越來越多智慧化設施出現在人們生活的社區,為居民帶來便利。

民政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網信辦等9部門近日印發《關於深入推進智慧社區建設的意見》,對建設智慧社區的總體要求、重要任務和保障措施作出部署。專家認為,打造智慧社區有利於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也有利於拓寬參事議事渠道,為基層治理減負提效。

便利社區智慧管理

在江蘇省宿遷市“幸福學府”小區,人臉門禁、電梯阻控等智慧化設施為居民增添了不少便利:手機掃一掃充電樁上的二維碼就能設置電瓶車充電時間,充電完成後充電樁自動斷電,通過手機軟體實時告知車主;推進電梯的電瓶車會被攝像頭識別並啟動報警機制,直至車輛退出電梯區域,電梯門才能正常關閉,有效降低了電瓶車上樓充電引發火災的隱患……

伴隨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智慧化、個性化、高效率成為人們生産生活中的關鍵詞。作為社會基本單元的社區,也因數字技術的進步變得更“聰明”。

專家認為,相比較為粗放的傳統社區管理模式,智慧社區實現了社區治理精細化、網格化,責任更明確,資訊統計效率更高,能幫助社區管理者更及時地處理社區問題,為基層減負。與此同時,通過多元數字場景融合發展,比如無人零售、生鮮團購等商業場景和智慧社區深度融合,能全方位改善社區的生活環境,提升居民安全感、幸福感和滿足感。

暢通居民參與渠道

建設智慧社區不僅有利於打造更“聰明”的生活場景,還有利於暢通民意表達機制,讓群眾參與到社區治理工作中。

在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易地搬遷社區,搬遷戶小田有了一個新的身份——社區管理工作人員。前不久,社區工作者通過大數據智慧管理平臺發佈了一則工作人員招募資訊,小田看到後立刻報了名。

該社區有關負責人介紹,大數據智慧管理平臺已成為連接社區工作者和搬遷戶之間的紐帶。普定縣3000多戶易地扶貧搬遷戶的就業、就學等資訊都錄入了平臺,當地搬遷戶可以通過手機端獲取社區資訊、反饋實際需求,實現社區工作者和搬遷戶“面對面”交流。

“智慧社區要顯示出智慧所在,就要注重發揮智慧平臺在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決策施政、方便群眾辦事等方面的有效應用,全面提高社區治理的有效性。”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部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陳榮卓説,《關於深入推進智慧社區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供了清晰的實施路徑,既要尊重居民的主體性,暢通居民參與渠道,也要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強化智慧社區建設的實用性,拓展應用服務場景。

智慧化的社區管理需要大量數據作為支撐。目前,部分智慧社區仍存在數據資訊比較零散、數據治理範圍不夠完善等問題。《意見》提出了所有針對性舉措。比如,制定社區資訊共用清單,完善統一採集、統一製表、統一報送機制,加快建立標準統一、動態管理的社區數據資源體系,大幅減少工作臺賬報表。加強社區數據安全管理和保障,重點加強對小區物業服務企業數據管理使用情況的監管,依法保護居民個人資訊和隱私等。

提供適老化和無障礙服務

打造更智慧的社區,要避免在老年人面前樹起數字屏障。

“隨著中國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資訊技術快速發展,智慧化服務得到廣泛應用,但同時中國老齡人口數量快速增長,如何消除‘數字鴻溝’,讓老年人共用資訊化成果,是智慧社區建設必須回應並解決的重大問題。”民政部有關負責人説。

對此,《意見》提出強化數字技能教育培訓服務,助力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共用智慧生活,消除數字鴻溝。加強社區資訊交流無障礙建設,充分考慮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的基本需求和使用習慣,提供適老化和無障礙服務。

據悉,下一步民政部等部門將深化全國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資訊系統應用,推動建立健全標準體系,組織開展智慧社區建設試點,多管齊下推動《意見》落實落地。(廖睿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