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營收被美的反超,格力拿什麼重拾高增長?

時間:2021-09-15 09:21:29 來源 : 中國經濟網 作者 : 盧夢琪 邱江勇

格力電器(以下簡稱格力)交出了一份不錯的半年報:2021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1.01%,凈利潤同比增長48.64%。然而雄踞榜首多年的空調陣地的失守,讓格力的成績單遜色不少。

從財報來看,上半年格力主營業務空調的營收是671.94億元,與美的空調業務的差距達到92億元。格力遭遇了增長的天花板,這突出反映在一路下滑的股價上。儘管高瓴資本和其他投資者給予了格力較高的估值期待,但被寄予厚望的格力拿什麼重拾增長的信心呢?

國內:空調營收被美的反超

就空調産品而言,格力已經無限接近增長曲線的頂端。從1995年産銷量躍居全國首位,到2005年家用空調産銷量首次躍居全球第一,格力空調用了十年時間。

日本經濟新聞社近日發佈的2020年“全球主要商品與服務市場份額調查”顯示,在家用空調領域,格力以20.1%的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一,保持行業領跑地位。《産業線上》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格力家用空調內銷佔比 33.89%,中國國內排名行業第一。

與此同時,格力正在遭遇強力的衝擊。2020年,格力空調首次被老對手美的超過,連續5個月銷量不及美的,且全年空調營業收入1178.82億元,同比下降了15%。

2021年上半年,空調依然是格力當仁不讓的主力業務,營收671.94億元,佔比73.79%。但卻依舊遜於美的764億元(佔比43.96%),且差距進一步拉大到92億元。從整體營收體量來看,格力(910.52億元),已經與美的(1738億元)、海爾(1116億元)逐漸拉開距離。

但從空調業務的營收增幅和毛利率水準來看,格力依舊領先美的。今年上半年,美的空調營收同比增長19.33%,格力空調則同比增長了62.57%。毛利率方面,美的空調為20.85%,格力空調為29.79%。

美的空調毛利率比格力空調要低,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産品均價低於格力。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格力空調均價達到了3456元,大幅領先於美的空調的均價2772元。

對於今年上半年格力空調營收的落後,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可能由於線下渠道模式計入營收滯後原因導致,一般格力業績表現是下半年好于上半年。格力之所以被美的超越,重點在於外銷收入上的差距,格力僅為127億元,美的為739億元。由於美的海外開拓早,並於2020年已見成效,因此格力空調收入落得第二。

當下,國內一、二級市場趨於飽和,市場增量來自換新需求。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秘書長王雷表示,我國空調的社會保有量5.4億台,國內零售市場每年5000萬元以上的銷量,其中一大部分是更新需求帶來的。

但受全國多地天氣升溫較慢、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地産竣工不及預期等多重因素影響,空調行業終端需求整體偏弱。據産業線上數據,2021年上半年,家用空調內銷量4461.54萬台,同比增長11.98%,但較2019年同期下降了15.63%。

格力空調內銷已經佔比 33.89%,排名第一,國內市場增長面臨天花板。隨著空調業務的成長曲線逼近頂端,格力如何在市場開拓、技術研發方面守住地位,成為當務之急。

海外:營收佔比剛過10%

隨著國內家電市場增長面臨天花板,海外市場增量空間巨大,表現出巨大吸引力。産業線上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家用空調産量1.72億台,同比下降6.3%。其中,中國家用空調産量為1.4億台,在全球佔比82.7%,已經連續多年佔據80%以上的份額。2021年上半年空調出口銷量同比增長15.30%,較2019年同期增長10.91%。

根據目前掌握的主要空調品牌出口情況來看,中國空調企業OEM貼牌出口的佔比是72.3%,自主品牌出口僅僅只佔27.7%。海外市場是必爭之地,對於海外業務已經落後於對手的格力尤甚。

從2020年開始,美的綜合海外業務的領先優勢便已顯現。2020年,美的海外業務總營收1210億元,佔比42.6%。格力主營業務海外收入200億元,佔比11.9%。今年上半年,美的海外總營收739億元,佔比42.55%。格力主營業務海外營收127億元,佔比13.98%。

而根據歐睿國際數據,按2020年銷售量臺數計,海爾是2020年海外市場(中國大陸以外)銷量第一的中國家用空調自主品牌。財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海爾智家海外市場實現銷售收入569.16億元,較2020年同期增長23.4%。

當下,美的在多個家電品類全球規模領先,海外銷售佔公司總銷售40%以上,産品已出口至全球超過200個國家及地區,擁有17個海外生産基地及24個銷售運營機構,目前正針對美國、巴西、德國、日本、東盟重點突破,新增海外零售網點超過1.8萬家。

佈局相對延後的格力,搶攻海外市場迫在眉睫。當下,格力已經在巴西、巴基斯坦設立生産基地。2020年,格力面向海外市場推出Freair新風空調,搭載吸排氣雙向換氣系統,有UVC殺菌功能,能有效過濾PM2.5等。

瞄準海外市場對於低碳空調以及取暖的需求,針對歐洲加強熱泵空調研發,針對北美加強超低溫熱泵空調和光伏多連線空調研發,同時加速海外電商團隊搭建,將成為格力重點。據了解,2021年上半年,格力加速海外電商團隊搭建,開拓多個區域的電商渠道銷售。

上游:壓縮機是最大“護城河”?

從製造業起家的格力,在探索新零售模式、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備受資本關注。2019年格力混改,高瓴資本以417億元繼續加注成為大股東。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曾表示,格力作為中國製造業的一張名片,是要長期支援的。

在産業鏈上游環節,格力通過控股掌握一定話語權。記者根據愛企查數據不完全統計,格力控股企業中涉及壓縮機9家、電機6家、暖通製冷設備7家、有色金屬核心材料4家、積體電路3家。格力全資子公司淩達壓縮機、凱邦電機、新元電子、格力電工産能、技術、品質位居前列。

業內一直有種觀點,格力空調最大的“護城河”是空調壓縮機的低成本,保護其不被市場低價競爭顛覆,只不過這把利器如今已非格力專屬。

智研諮詢研究認為,空調成本主要是由壓縮機、熱交換器和電機構成,分別佔27%、17%和8%,其他原材料中鋼佔成本的5%,鋁佔成本的5%,ABS塑膠佔成本的5%。

當下,主要空調品牌均有自己的壓縮機品牌,例如珠海淩達屬格力係、美芝GMCC屬美的係、上海日立海立屬海信係等。産業線上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美的家用空調壓縮機銷量同比提升29%,全球市場佔比提至42%並繼續穩居全球第一。我國轉子壓縮機營收方面,美的集團也連續兩年高於格力電器。

且美的控股暖通製冷設備14家、半導體2家、壓縮機3家、材料7家、電氣機械3家。它的家用空調電機全球銷量、份額分別提升至 42%和19%。美的MCU主控晶片實現正式量産,上半年累計産量超過80萬顆。

在産品端,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21年1—7月,格力空調新品佈局表現突出,國內線上線下市場新品零售額份額分別為63.4%和30.6%,均位列第一。格力空調的産品力無需置疑,突破同質化創新範疇,打造真正的差異化技術可為格力空調“護城河”築基。

當下,Z世代年輕用戶與銀發群體將逐漸撐起消費新未來,新場景應用如廚房、衛浴專用空調等成為增量空間。伴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發展新理念的提出,綠色節能技術成為空調主攻方向。

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教授滕飛曾指出,既需要大幅度提升空調能效,還需要繼續研發GWP製冷劑或不使用製冷劑的製冷技術。格力研發的“空氣源熱泵連續供熱高效熱氣除霜技術”加快推進清潔取暖進程。且格力控股多家新能源技術公司,在光伏空調、核能空調上的技術儲備未來或許有用武之地。

“多元化”:多數難言豐收

格力一直致力於成長為多元化、國際化的工業集團,“讓世界愛上中國造”品牌理念深入人心。

但格力的“多元化”果實目前難言豐收。財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格力生活電器、智慧裝備等多元化業務共佔營收比重不到30%,對於業績的貢獻較低,同比還有所下降。嚴格來説,格力還是家空調企業。

反觀美的,記者根據愛企查數據不完全統計,美的控股智慧家居4家、汽車零部件3家、機器人3家、智慧建築5家,智慧家居、機電、暖通與樓宇、機器人與自動化業務多元擴展。從財報可知,美的的消費電器、機器人自動化系統等業務貢獻率將近54%,已超過暖通空調業務成為一大支撐。

而格力多年來一直嘗試多元化拓展。記者根據愛企查數據不完全統計,格力控股企業中涉及小家電製造4家、機器人2家、精密製造4家、精密模具6家、電子資訊技術7家、智慧裝備4家、能源環境技術11家。

不過,生活電器、手機、晶片研發這些項目或是已經銷聲匿跡,或是産線週期太長,短期內看不到效果,淪為雞肋。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格力之所以沒有在空調以外的産品上獲得大的突破,一個癥結就是宏大的戰略方向在組織架構、團隊體系、産品平臺、商業流通等縱向鏈條上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撐。

比如生活家電沒有在社會化大流通體系中實現佈局和銷售,絕大多數産品都是在格力自己的專業化渠道中進行流通,即便是已經進入的電商平臺,投入的力度不像其他品牌那麼直接而明顯。更關鍵的是,格力産品價格偏高,在沒有突破型功能化創新的前提下,高價格定位難以攫取到更多需求資源。再如智慧裝備,雖然想像空間足夠大,但這部分業務仍在培育期,並沒有轉化成大規模的收入。

對於急於擴大規模的格力而言,此時通過大型並購進入新的賽道或許最為直接有效。新能源是格力瞄準的一條賽道。

此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格力與行業多家企業達成戰略合作,為客戶提供涵蓋新能源汽車空調、電機、充電樁、工藝設備、模具等産品和自動化製造方案。

近日,格力電器以18.28億元的價格拍下了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隆)30.47%股權。主要出於二者在汽車工業産品、儲能相關的電器産品、精密模具、新能源、再生資源等多個業務板塊擁有協同空間的考慮。

據介紹,未來格力將借助銀隆的奈米級鈦酸鋰技術,並在現有鋰電池産能的基礎上,推動銀隆儲能産品在格力儲能相關的電器産品、新能源等板塊的應用,全面加速現有多元化業務發展。

早在2016年,相關的收購議案遭到中小股東反對最終被否決。不過當下,一些業內人士依舊持質疑態度。首先格力跨界做新能源汽車,與其家電主業協同效應並不明顯。其次,銀隆雖然在新能源客車領域佔有一席之地,但是近兩年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格力的輸血是否起效還有待觀察。

此外,包括小米等眾多企業紛紛搶入了新能源汽車賽道,原本一些車企均已大力佈局新能源汽車。

且“老對手”美的也在深化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佈局,並已取得一定成果。今年5月,美的投産驅動系統、熱管理系統和輔助/自動駕駛系統三大産品線並正式發佈5款汽車零部件産品。

業內人士表示,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下,收購銀隆可能是格力電器面臨總體下滑,多元化未突破“騎虎難下”的無奈之舉。此步驟有幾分勝算,還未可知。

短評

讓世界愛上中國造!

“好空調,格力造”並非妄言。憑藉技術創新力、産品力以及渠道方面的紮實積累,格力多年來國內“空調老大哥”的地位牢不可破。20多年間,格力電器從年産值不到2000萬元的小廠蛻變為過千億元的工業集團,空調居功至偉。

長期佔據整體營收70%以上的空調業務打開格力增長空間的同時,也為自己蓋上了天花板。除了空調,格力還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新利器。老對手美的已經絕塵而去,機器人、工業網際網路成為方洪波的星辰大海。

“讓世界愛上中國造”是董明珠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也讓全國消費者對格力平添了幾分好感。董總這句話應該隱含了兩層含義:第一層是格力要把産品賣給全球消費者,第二層是要讓格力成為世界認可中國智慧製造的新標簽。

不過,格力迄今仍是“墻內開花墻內香”,海外收入的絕對值及整體業務佔比遠低於美的和海爾,海外市場銷量第一的中國家用空調自主品牌也非格力而是海爾。“因我們工業製造的需要”,格力自2013年正式進軍高端裝備、精密模具領域,時至今日並沒濺起太大水花,至少從業務收入上無法看到,距離助力中國智慧製造還很遠。

當自主品牌和全球性佈局成為評價中國企業全球化水準的尺規,智慧製造成為中國企業參與全球製造業變革必須奪下的創新制高點時,外界有理由給予格力這樣的中國製造企業標桿更高的期待。既然格力沒有選擇安安靜靜地做一個“空調冠軍”,就必須承受越來越多這樣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