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四環那邊的愛家家居是不是關門了?”“聽説已經貼出了商品清倉甩賣的通知……”“四季青那邊的綠馨家園建材市場也被拆除了。”……最近,不少關於家居賣場改造升級、關門閉店的消息在消費者中間傳起。與此同時,一年過半,也有不少家居賣場和門店傳來捷報,收穫不錯的銷售業績。
顯然,伴隨消費者消費體驗的轉型升級和消費需求的日益增多,家居市場迎來了新一輪洗牌分化。一方面,一些傳統門店面臨重整改造甚至閉店關張;另一方面,一些早有準備的連鎖品牌已經逐步完成自我更疊換代。什麼樣的品牌處於被淘汰的邊緣?什麼樣的品牌在順應消費市場的變化?最近,《北京青年報·廣廈時代》了解家居門店優勝劣汰背後的現象與問題。”
【發現】
家居賣場張貼“升級改造”通告何去何從有待市場給出答案
在西四環愛家家居門口貼出的通告上,《廣廈時代》可以發現“重新整合業態及打造品牌形象”“正式進入升級改造”等字樣,這似乎也預示著,店面的確進入了修整升級的階段。而在其附近的綠馨家園建材市場,也在去年因環境安全、違章建築等多個原因停業整頓。
一邊是中小型家居賣場的停業改造;另一邊,同樣是從售賣家居建材“起家”,近幾年著力從“大家居”向“大消費”轉型的居然之家,不斷將娛樂、教育、餐飲、健康等業態納入旗下,加快連鎖佈局,截至目前全國佈局249家店面,同時有居然之家體驗Mall及城市綜合體落成。以“超市”體驗感著稱的百安居B&T home,也將其新零售家居智慧門店佈局一線城市,有意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創新技術手段,實現商品、服務、會員與交易的互通。
的確,在兩極分化越發顯著的家居市場,若沒有點留得住消費者的本事和新意,被淘汰也並非偶然。
【背後】
消費升級需求日益增多“只賣傢具”已經跟不上消費者步伐
《廣廈時代》在走訪市場中發現,為了買一件傢具,往偌大的家居賣場跑的消費者越來越少,能夠在家居賣場中停留很長時間甚至逛上一天的顧客不再多見。即使是週末,家居賣場裏的顧客大多也是匆匆而行。不吸引人、留不住人,成為不少家居店面和賣場如今面臨的困境。
“想把家裏需要的東西在這兒都挑好,裏面卻連個吃飯的地方都沒有,很難待上一天。”“週末了肯定得帶著孩子出來,我們大人逛傢具賣場,孩子老想著玩兒,待不住。”“現在好多商場裏也有不錯的傢具店,還有不少小配飾,挑起來輕鬆方便。”……在消費者的聲音裏,不難發現,單一的傢具“配置”,已經很難滿足消費者日益增多的需求。
伴隨市場需求的變化,也有不少品牌做出了與之對應的升級與調整。前不久,居然之家體驗Mall正式落成,集合了“吃貨天下”“啵樂樂兒童主題樂園”“福康養老小鎮”“耀萊成龍影城”等多業態組合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關注。將咖啡館、傢具、家居配飾、書吧融為一體,曲美家居的“你+生活館”也加入了不少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産品與服務,不僅具有售賣産品的功能,同時也為愛設計的消費者增添了一同分享、交流的機會。
而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家居品牌直接選擇進駐高級百貨商場和shopping mall。包括艾迪瑪仕edimass、coco-mat、Harbour House等風格顯著的家居品牌,也早早在商超渠道扎了根,收穫了不錯的效益。
捕獲消費者的心,無疑也是家居賣場、家居門店為自己的發展壯大鋪路。想要能夠抓住市場,深入了解消費者的需求併為之做出創新改變,才有可能不會掉隊。
品質與服務決定去向“頑疾多發”終將陷入惡性迴圈
當然,在堅持創新與自我更疊的同時,堅守住高品質的服務與優質的産品,是家居賣場及品牌能夠獲得消費者信任的不二法則,也是其能夠避免被市場淘汰的關鍵要素。
據了解,在最近停業升級的家居賣場中,大多缺乏一線主流品牌的入駐,同時也很少售賣各個品牌最新的産品。面對對生活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審美眼光越發苛刻的消費者,老舊的産品套係及陳列方式,已經很難吸引消費者的到訪。顧客的流失也令不少入駐商家紛紛撤店,進而進駐一些小品牌甚至是無良品牌,由此給消費者帶來的體驗感並不理想。另一方面,當各個入駐品牌的售後問題頻頻爆發,賣場作為第三方平臺卻難以為消費者排憂解難,長此以往也會失掉口碑和信譽,因而陷入經營狀況越來越糟糕的惡性迴圈。
不難發現,賣場對於商家的嚴格管理,以及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售後保障,恰恰是其成就自我的重要方式。“商場化管理”“統一收銀”“先行賠付”……以居然之家為例,不少家居賣場都先後推出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及售後服務舉措,以讓消費者吃下定心丸。也有一些傢具建材品牌自我要求“明碼實價”“合同統一”,獲得了不少消費者的信任和青睞。
可見,無論是入駐品牌的品質和水準,還是賣場自身的服務和水準,都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顯現得更加清晰明朗。越發聰明也越發挑剔的消費者,已經根據自己的體驗做出了判斷和選擇。
【提示】
網購達人逐漸“遠離”實體賣場便捷與風險往往相伴共存
入駐商家的品質與店面自身的服務優劣直接影響了賣場的發展方向,與此同時,網際網路消費的衝擊對於家居行業來説,同樣不可小視。當越來越多家居品牌選擇線上上開起旗艦店,當越來越多消費者希望通過網購減小時間和金錢成本,“網際網路+家居”的形態也對家居實體賣場産生了不小的衝擊。
更加年輕的消費群體依賴於線上平臺購物的方便快捷,卻也為自己的生活“網購”了不少風險和隱患。《廣廈時代》也提醒消費者,傢具、家裝服務不同於簡單的標準化産品,缺乏體驗感與匹配度的家居産品可能會面臨諸多售後服務問題。曾經在網上選購馬桶的劉 旗艦店購買過産品的呂女士也表示:“收到的地板一大半被水泡了,客服一再表示是物流運輸的問題,不給退換貨。”
事實上,在有過網購家居産品經歷的消費者看來,類似的問題並不少見。産品所得並非所見的落差,平臺、品牌、物流、安裝等各方之間的責任推諉,申請售後服務的頻頻受阻……無不讓網購達人們體驗到,家居産品的線上交易沒那麼簡單,稍不留神,可能就為自己的家和生活增添了不少麻煩。
避免雷區遵循“正規流程”售後保障需有憑有據
當然,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説,一些家居賣場停業整頓帶來的最直接的問題便是:從前在這裡消費過的産品,如何享有相應的售後保障?
對此,也有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首先應儘量到正規的家居賣場進行選購,避免從街邊攤位或是臨時門臉兒購買傢具建材商品,此外,在賣場中應選擇較為知名的品牌門店挑選産品,而非因售價便宜、贈送禮品等原因衝動消費。而當遇到家居賣場及店面停業的情況,應及時向品牌及賣場方面索要消費合同和發票,並留下相應負責人的聯繫方式,一旦需要售後服務,即使不能再到原有店面尋求幫助,也可以直接與品牌取得聯絡。
值得消費者注意的是,一些店面在清倉甩賣之時,往往會以超低價格和各種優惠手段儘快出售手裏的貨品,此時消費者也一定要多加留心,切勿因“甩賣”而與店面銷售人員發生私下交易,甚至是直接拎著産品就回家。相反,消費者應在此時更加警惕,一切環節按照正規流程進行,無論優惠活動究竟怎樣,拿到正規的票據和售後憑證,才可能為日後的售後服務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