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顛覆性創新還是文明終結者?

發佈時間:2017-08-31 10:52:15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陳聽雨 | 責任編輯:胡俊

       人工智慧已在機器視覺、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視網膜識別、虹膜識別、掌紋識別、專家系統、自動規劃、智慧搜索、定理證明、博弈、自動程式設計、智慧控制、機器人學、語言和圖像理解、遺傳編程等諸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尤其是在自然科學研究中發揮的作用令人類望塵莫及,這有助於人類自身智慧發展的突破。

       與此同時,人工智慧也對人類社會生活、政治經濟、科學技術等方面帶來巨大且深刻的影響,甚至能引發安全問題。有學者認為,讓電腦擁有智商很危險,它可能會反抗人類。另一方面,伴隨著人工智慧和智慧機器人的發展,人類遲早不得不面對人工智慧可能觸及社會倫理底線的敏感難題。“人工智慧發展前景廣闊,同時,它又模糊了物理現實與主觀感受的心理界限,衍生出錯綜複雜的倫理、法律和安全問題,需要及早預防、提前佈局,審慎應對、避免衝突,免得措手不及。”明東指出。

       他認為,人工智慧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達到或超越人腦的水準,風險尚處於可控的範圍。將來更大的可能是人工智慧與人腦智慧有機融為一體,成為新一代的賽博人(Cyberman,人機複合),人工智慧將成為未來人類自身密不可分的有益智産而非傷身資材。

       

未來人工智慧將發展出全新的智慧形態

       “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唯見科技輪轉,來解人憂。勞心則肥,勞力則瘦。人智安在,機智何有。意動若可感,交互通介面。吾將傳所思,達所謀,使之心想事成,役物使就,自然人工合一,生機重構。”——明東

       人工智慧已成為全球增長最為迅速的熱門産業之一。不過,我國人工智慧産業仍處於小、散、弱的狀態,高端産業低端化、低端産品産能過剩現象逐步顯現,在研發方面也存在不少需要解決的難題。

       2017年7月,國務院發佈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特別指出,我國人工智慧未來以類腦智慧、混合智慧、協同智慧、群體智慧等前沿技術為重點發展方向。

       展望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的未來,明東認為,人工智慧將是以類腦技術、腦科學技術、腦機智慧融合技術為核心,從微觀到宏觀、從結構到功能全面模擬和融合生物智慧的全新智慧形態。

       其中,類腦智慧致力於採用硬體和軟體技術模擬人腦的工作原理以實現人類水準的智慧系統,構建更高效能的人工神經網路模型,開發全新的神經形態晶片、類腦電腦、神經機器人及類腦智慧機器人。

       而混合智慧則著力於融合生物智慧與人工智慧,最終實現借助人工智慧突破生物智慧的局限,發展出兼有生物智慧與人工智慧優勢互補的新型智慧形態。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