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顛覆性創新還是文明終結者?

發佈時間:2017-08-31 10:52:15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陳聽雨 | 責任編輯:胡俊


不斷學習、創新才能不被機器人取代

    “人工智慧與人類智慧之間不存在簡單的替代關係,應該説人工智慧是人腦智慧的擴展、延伸和補充,人工智慧應該與人類智慧協同配合,通過人機智慧融合來共同提高社會生産效率。”——明東

       近年來,無人駕駛、智慧醫療、聊天機器人、工業機器人、阿爾法狗等人工智慧技術和産品不斷推陳出新,代表了人工智慧應用研究長足的進步。但這是否也意味著,越來越多原本需要人類完成的工作,將被人工智慧取代呢?

       對此明東介紹,目前,在工業生産或生活領域逐漸替代人工的主要是機器人技術。其中,智慧機器人是一種具有高層次人工智慧的自動化機器。事實上,智慧機器人是集人工智慧技術于一身的機器,具備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功能的各種內外資訊感測器,以及如同人體筋骨肉的各種能作用於周圍環境的效應器,使它們的手、腳、眼鼻口、觸角等能夠動起來。更重要的是,智慧機器人有很發達的“大腦”。在智慧機器人腦中起作用的是中央電腦,能夠理解人類語言、分析出現情況、安排行為且具有自適應能力。

    “智慧機器人是集人工智慧技術于一身的機器,是能進行自我控制的獨特的‘活物’。”明東稱。

       他介紹,目前人工智慧可從事的工作大致有兩類:一是簡單重復性低智慧工作,如自動裝備生産線上的工作。

       另一類是需處理大量資訊、不容有過失的高智商工作,如醫院影像科的看片醫生、公交或高鐵司機乃至飛行員等崗位,一旦出錯就可能造成不良後果或重大災害。

    “但這兩類職業都不可完全脫離人的智慧管理作用,尤其在人工智慧無法完全勝任的關鍵工作環節,仍需人為高智商干預。”明東強調。

       而對於需要創造性智慧的職業,如高等教育的教學與科研,目前尚無跡象顯示有人工智慧機器人欲取代人類。

       可以預見,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高度發展,那些無需很高教育背景、專業知識、崗位職責界限清晰的職業被智慧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較大;而只有在高學歷教育背景培育下不斷努力學習、更新知識結構、不斷創新的職業才不會被人工智慧替代,因為正是他們在不斷促進人工智慧的發展,也正因如此,人類才能進入更高文明的智慧社會。

       

任何新興技術都有可能是雙刃劍

      “一旦毫無情感的智慧機器被用於戰場、或被不法分子掌握,將給人類帶來災難。這是人類當前應認真思考和面對的問題,須及早達成全球共識、提前防範。應通過因勢利導、合理利用,讓人工智慧更多地為人類社會發展謀福利,同時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並共同遵守,防止技術被不法分子利用,使之造福人類而無禍害。”——明東

       今年4月,著名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在北京舉辦的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大會上做視頻演講時指出,人工智慧可能是人類文明的終結者。“人工智慧崛起要麼是人類最好的事,要麼就是最糟糕的事。人類需警惕人工智慧發展的威脅。因為人工智慧一旦脫離束縛,以不斷加速的狀態重新設計自身,人類由於受到漫長的生物進化限制,將無法與之競爭。”霍金警告。

       曾經的科幻已成為了現實,然而人工智慧是否會像霍金警告的那樣,擺脫人類的控制,並給人類造成災難呢?明東對此進行了層層剖析。

       他指出,人工智慧的本質是對人類思維資訊過程的模擬。現代電子電腦的産生與發展便是對人腦思維資訊過程與功能的模擬及創新,“師從人類而某些功能又高於人類。前不久,機器人阿爾法狗大勝全球圍棋名段高手即為一例。”他稱。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