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麥稈畫藝人的堅守:“點草為金”讓古老藝術重煥光彩

發佈時間:2021-08-27 15:03:50 | 來源: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培剛

山西省石樓縣,麥稈畫藝人白文平創作的當地知名景點“黃河奇灣”麥稈畫作品。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呂梁8月26日電題:麥稈畫藝人的堅守:“點草為金”讓古老藝術重煥光彩

作者高瑞峰

小麥收割後廢棄的麥秸稈,在他手裏變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作。

山西省石樓縣,52歲的白文平癡迷麥稈畫。26日,白文平向記者展示他所創作的“黃河奇灣”麥稈畫作品,這幅長約一米的畫作,創作用時大半個月。他説,“想用麥稈畫,把家鄉這一知名景點展現出來。”

麥稈畫是中國獨有的特色工藝品之一,為民間純手工藝技術,源於古代中原地區,經歷代傳播,成為一種完善的藝術形式。其作品充分利用天然麥稈的自然光澤和材質,明暗有序、古色古香,具有光澤透亮、裝飾效果好、藝術感染力強等特點。

“家鄉有製作麥稈畫的傳統,小時候看過老人們製作,但掌握這門技藝的人已經很少了,而且作品多為十二生肖等比較單一。”白文平説,讀完高中後,偶然在電視上看到高水準的麥稈畫,大受震撼,便開始自己琢磨、學習麥稈畫製作。

麥稈畫是中國獨有的特色工藝品之一,源於古代中原地區。圖為白文平創作的麥稈畫作品。 受訪者供圖

構思、繪製圖紙、剖剪麥稈……白文平一門心思鑽研起麥稈畫製作技藝。起始,家人不理解,覺得幹這個生活不了,不想讓他幹。“自己喜歡,做著開心,就用空閒時間學習。”白文平堅持著對麥稈畫的鑽研。

“麥稈畫製作需經蒸、煮、浸、剖、刮、碾、貼、剪、燙、粘貼、組合等十幾道工序,圖案構思、麥稈剖剪等每一步都馬虎不得。”白文平説。

多年潛心研究,白文平的技藝愈加成熟,打小喜歡畫畫的他,在創作中融合國畫、剪紙、烙畫、雕刻等藝術表現手法,畫面飽滿形象,色澤明暗有序,其作品漸漸走向市場。家人眼中的“鼓搗”“折騰”,成為“點草為金”的藝術。

“麥稈畫用材環保,能長期保持不老化、不褪色,書畫能展現的內容,都可以用麥稈畫的形式展現。”白文平介紹,麥稈畫分為字屏、畫屏,除收藏外,多作為家居、店舖、會議室等場所的室內裝飾品。目前,其作品主要接受定制,價格從數千元到上萬元不等。

“創作者個人藝術素養和工藝水準,決定了麥稈畫的品質。選材不理想或不合格,會破壞畫面的整體效果,而做工的好壞,直接決定著麥稈畫的工藝價值。”白文平説,一幅上好品相的麥稈畫,色澤明亮自然、粘貼平整、質感韌滑、構圖和諧,富有藝術美感。

山西省石樓縣,麥稈畫藝人白文平創作的作品。 受訪者供圖

“麥稈畫創作,説難也難,説不難也不難,貴在堅持。”白文平在創作之餘,張羅著對麥稈畫愛好者進行培訓,目前已培訓兩期30余名麥稈畫愛好者。他希望,吸納更多有美術基礎年輕人加入到麥稈畫創作當中。

“變廢棄的麥稈為‘寶’,既是一種增收技能,又能使這門古老藝術重新煥發光彩。”他説。(完)

濟南:一座活力四射的“非遺之城”
非遺,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全民參與的非遺保護與傳承”更是東亞文化之都的重要評判標準之一。
今年來黃河以南最大規模強對流來襲
4月24日至27日,新一輪大範圍強降雨過程來襲,河南、安徽、浙江等12個省區市將遭遇大到暴雨侵襲,河南、陜西等地降雨具有一定極端性,或破歷史同期紀錄。
內蒙古加快推進黃河河道整治
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水利廳獲悉,今年,我區持續加大河湖管護力度,深入開展妨礙河道行洪突出問題排查整治,加快推進黃河河道整治工作。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