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天寒地凍!黃河千里追冰記

發佈時間:2020-12-30 10:02:56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培剛

這是12月29日拍攝的三盛公水利樞紐黃河淩情(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謝濤攝)

新華社呼和浩特12月29日電題:天寒地凍!黃河千里追冰記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大河上下,千里冰封。

這是12月25日拍攝的黃河內蒙古磴口河段的封凍河面(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攝

12月29日10時許,黃河淩情巡測隊員謝濤和馬韜來到內蒙古三盛公水利樞紐閘前巡測。此時氣溫是零下20攝氏度,黃河內蒙古河段冰封河面的上首位置就在閘下600米處。

寒潮襲來,氣溫驟降,封河加速。半個小時後,流淩已經把閘下河面堆滿。六個小時後,封凍上首的位置已經推進至閘下400米處。作為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寧蒙水文水資源局巡測隊隊員,謝濤和馬韜隨即將封河的最新情況上報。

“從昨晚開始急劇降溫,今天封河和流淩出現的河段明顯在加快。”謝濤説。

黃委巴彥高勒水文站工作人員乘坐吊箱用浮標法測流速(12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攝

黃河寧夏到內蒙古河段是南北走向,河水從低緯度地區向高緯度地區流,因此下游比上游先封河。寧蒙段河長超過1200公里,每年封凍數百公里至上千公里不等,是黃河防淩的重中之重。

巡測隊員作為淩情“偵察兵”,尋找並確定冰封河面的上首位置,排查記錄險工段、橋梁、彎道等重點位置的淩情資訊,精確獲取第一手資料,第一時間為防淩決策提供可靠依據,保障地區經濟發展和沿黃人民生命財産安全。

黃河本年度淩情,從11月23日首次出現流淩、12月4日出現首封,到12月29日寧蒙段封凍長度達到五百多公里,這些重要淩情的現場目擊者和第一上報人,正是包括謝濤和馬韜在內的黃委寧蒙局巡測隊隊員,他們是黃河千里冰封的“追冰人”。

這是12月23日拍攝的黃河內蒙古磴口河段的流淩河面(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攝

同為29歲的謝濤和馬韜,一個準備下個月結婚,一個孩子剛滿兩個月,有著多年“追冰”經驗的他們,連日來一直追著黃河封凍的河段巡測,追到哪兒就住在哪兒、吃在哪兒,已經半個月沒有回家。

謝濤和馬韜説,這算不了什麼,2018-2019年度封河巡測時,他們54天沒有回家,氣溫經常是零下20攝氏度左右,多處在封河,位置不確定,要跑很多路。

巡測隊員在黃河寧蒙段用無人機拍攝淩情資料(12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攝

他們告訴記者,與以前相比,現在的巡測條件好多了。過去沿河多是土路,現在道路條件改善了;過去主要靠人走到河邊用眼睛看,現在可以借助無人機觀測冰情變化,巡測更準確更科學。搭配無人機直播平臺的話,防淩指揮部門通過網路就能實時獲得他們在現場看到的淩情。

如今,黃委有許多方式獲取淩情,比如水文斷面定點觀測、視頻監視、定期冰淩普查、現場應急觀測等,但巡測依然是獲取淩情最直接、最重要的一種方式。

這是12月24日拍攝的三盛公水利樞紐黃河淩情(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攝

29日16時,位於三盛公水利樞紐閘下的巴彥高勒水文站的水文測量斷面封凍。巡測隊員與水文站工作人員一道,用無人機航拍了相關淩情影像,並將最新淩情資訊發回了黃委寧蒙局。

受持續冷空氣影響,寧蒙段封河長度正在加快發展。據黃委統計:截至12月29日10時,黃河封河631.3公里,其中寧蒙段封河575.2公里(含萬家寨庫區65公里)。

根據天氣預報,未來兩天巡測之地的最低氣溫均在零下20攝氏度左右,黃河封凍速度將加快,巡測隊員“追冰”的步伐將加快,淩情的監測巡測也將得到加強。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丨中國網2021新年獻詞
2020年,跌宕起伏,波瀾壯闊。中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艱難曲折,也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人間奇跡。
《脫貧攻堅:黃河大合唱》——見證偉大時代
近日,由銀川市委宣傳部指導,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策劃發起,11家黃河流域省區市廣播電視臺全媒體聯制聯播系列紀錄片《脫貧攻堅:黃河大合唱》陸續在沿黃九省區相關電視臺黃金時段同步播出,全景展現黃河流域九省區人民脫貧攻堅的故事。
東營黃河河務局給河道巡查“插上科技的翅膀”
記者從東營黃河河務局了解到,為切實加強河道長效管理,改善和保護河道水環境,該局將高清遠端監控及無人機利用在河道的巡檢上,解決傳統河道巡檢上的諸多問題。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